区域创新模式选择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区域创新模式选择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区域创新受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积累水平的制约,其创新活动必然会有不同的起点、内容和途径。任何一个区域的创新模式都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的模式,而成功的模式必定是既适合自身实际而又顺应时代趋势的发展模式,创新的方式和路径也有着显著差别,探索合适的创新模式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区域创新现象解读,深入分析影响区域创新模式的各种因素,发现区域创新的优势与存在问题;通过对区域创新规律的研究,为区域创新模式选择提供依据和基础:通过对世界主要经济体和我国各省份创新活动的研究,为区域的创新模式选择提供引导和借鉴。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本文对区域创新模式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方法进行了梳理,界定了区域创新的内容和基本要素,认为区域创新模式是基于区域资源禀赋,综合考虑区域创新时空发展特征,实现创新目标的方式与途径。从“创新模式及选择”、“创新模式影响因素”、“主体因素”及“区域创新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创新模式分析框架,为区域创新模式研究提供了方法思路和分析基础。(2)针对区域创新在时间维度的特征分析,首次提出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创新强度、区域创新强度增长率来表征区域创新的时间演化特征。分析表明区域创新强度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对数增长,而区域创新强度增速随区域创新强度的提高呈对数下降。为定量分析区域创新在时间维度的特征,构建了区域创新时间演化特征的综合评价模型。(3)揭示了区域创新空间演化的实质是创新活动的空间状态转移,包含区域内部的创新集聚和区域间的创新溢出。利用世界典型国家和区域数据归纳了区域创新空间集聚与区域创新水平的U形曲线演变特征以及区域创新空间溢出机理,综合两方面内容构建了包括区内集聚与区际溢出的区域创新空间演变综合测度模型。(4)首先构建了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区域创新资源要素指数测度模型。在区域创新时间演变和空间演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时间-空间-资源的区域创新模式选择三维模型。根据创新综合评价指数,将区域创新分为内生创新模式、内生输入创新模式、平衡创新模式、输入内生创新模式和输入创新模式。根据投入主体在区域创新中的主导关系,将区域创新划分为三种主导类型,即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及政府企业双主导,构建了二元区域创新模式分类体系。(5)运用三维综合指数和主导类型判断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的区域创新特征及模式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31个地区的区域创新模式分别为:政府主导下的内生创新、平衡创新和输入创新模式;企业主导下的内生输入创新、平衡创新和输入内生创新模式;政府企业双主导下的输入内生创新模式。并针对不同地区的创新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创新模式 时间演进特征 空间集聚与溢出 创新资源要素 创新主导关系 三维选择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8
- ABSTRACT8-16
- 1 绪论16-32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6-20
- 1.1.1 选题背景16-18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8-2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0-27
- 1.2.1 国外研究现状20-2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23-26
- 1.2.3 主要观点对比分析26-27
- 1.3 论文主要创新点27-28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28-30
- 1.5 本章小结30-32
- 2 区域创新研究基础理论32-52
- 2.1 创新理论32-37
- 2.1.1 创新研究的起源和发展32-34
- 2.1.2 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34-37
- 2.2 区域经济理论37-39
- 2.2.1 区域经济学37-38
- 2.2.2 空间经济学38-39
- 2.3 演化经济学理论39-42
- 2.3.1 演化经济学研究的内容39-41
- 2.3.2 演化经济学研究的方法41-42
- 2.4 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42-50
- 2.4.1 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42-44
- 2.4.2 霍尔三维结构分析方法44-46
- 2.4.3 软系统方法论46-47
- 2.4.4 系统评价方法47-49
- 2.4.5 量化分析方法49-50
- 2.5 本章小结50-52
- 3 区域创新模式系统分析52-72
- 3.1 区域创新模式的内涵52-58
- 3.1.1 区域和区域创新52-56
- 3.1.2 区域创新模式56-58
- 3.2 区域创新模式分析框架58-63
- 3.2.1 区域创新模式分析总体架构58-60
- 3.2.2 时间演化与区域创新模式60-61
- 3.2.3 空间演化与区域创新模式61-63
- 3.3 区域创新资源分析63-65
- 3.3.1 创新资源的内涵63
- 3.3.2 创新资源的分类63-64
- 3.3.3 创新资源的开发与配置64-65
- 3.4 区域创新主体与环境分析65-71
- 3.4.1 区域创新主体分析65-68
- 3.4.2 区域创新环境分析68-71
- 3.5 本章小结71-72
- 4 基于时间维度的区域创新演变分析72-86
- 4.1 区域创新时间演进的特征分析72-74
- 4.1.1 区域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72-73
- 4.1.2 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阶段的例证与规律73-74
- 4.2 区域创新经济基础的时间演变74-75
- 4.2.1 经济发展阶段划分74
- 4.2.2 经济发展水平评价74-75
- 4.3 区域创新强度的时间演化75-79
- 4.3.1 区域创新强度时间演化的经验判断75-76
- 4.3.2 区域创新强度的时序截面数据分析76-78
- 4.3.3 区域创新强度时间演化评价78-79
- 4.4 区域创新强度的演进速度79-83
- 4.4.1 理论假设与数据处理原则79
- 4.4.2 区域创新强度演进速度分析79-82
- 4.4.3 区域创新强度演进速度评价模型82-83
- 4.5 区域创新时间演变综合评价83-84
- 4.6 本章小结84-86
- 5 基于空间集聚与溢出的区域创新特征分析86-100
- 5.1 区域创新空间演化状态转移分析86-87
- 5.1.1 状态转移与空间集聚86
- 5.1.2 状态转移与空间溢出86-87
- 5.2 区域创新的空间集聚87-93
- 5.2.1 空间集聚内涵与测度87-88
- 5.2.2 区域创新空间分布演变规律研究88-91
- 5.2.3 区域创新空间集聚评价模型91-93
- 5.3 域创新的空间溢出93-97
- 5.3.1 区域创新空间溢出机理93-95
- 5.3.2 区域创新空间溢出的测度95-96
- 5.3.3 区域创新空间溢出的评价模型96-97
- 5.4 区域创新空间演变综合评价97-98
- 5.5 本章小结98-100
- 6 区域创新模式选择研究100-110
- 6.1 创新资源要素指数测度模型100-103
- 6.1.1 创新资源指标体系100-101
- 6.1.2 判断矩阵构建与权重计算101-103
- 6.2 基于时间-空间-资源的区域创新模式选择三维模型103-104
- 6.3 考虑创新投入主体演变的区域创新模式选择104-109
- 6.3.1 区域创新投入主体演变104-106
- 6.3.2 区域创新模式分类106-107
- 6.3.3 区域创新模式典型案例分析107-109
- 6.4 本章小结109-110
- 7 中国区域创新模式选择实证研究110-130
- 7.1 区域创新资源维度指数评价110-115
- 7.1.1 资源维度基础数据110-112
- 7.1.2 指标分析与指数测算112-115
- 7.2 区域创新时间维度指数评价115-119
- 7.2.1 时间维度基础数据115-117
- 7.2.2 指标分析与指数测算117-119
- 7.3 区域创新空间维度指数评价119-123
- 7.3.1 空间维度基础数据119-122
- 7.3.2 指标分析与指数测算122-123
- 7.4 区域创新模式选择与分析123-129
- 7.4.1 时间-空间-资源综合指数测算123-124
- 7.4.2 区域创新投入主体分析124-126
- 7.4.3 区域创新模式二元分类126-127
- 7.4.4 区域创新模式选择的政策建议127-129
- 7.5 本章小结129-130
- 8 结论与展望130-132
- 8.1 主要结论130-131
- 8.2 研究展望131-132
- 参考文献132-142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42-144
- 学位论文数据集1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江义;李远祥;蔡永生;;论贵州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容[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2 戚文海;;俄罗斯关键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战略评价[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年04期
3 ;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重于行[J];中国涂料;2012年07期
4 路甬祥;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实施新时期发展战略[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年02期
5 曲悦;;中国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6 冯德连;;竞争力源于创新管理——评《创新管理论》[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任敬东;;关于成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9期
8 张辉鹏,吴贵生;欧盟跨世纪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J];经济学动态;1999年11期
9 李天铎;企业创新发展战略[J];管理科学文摘;1999年09期
10 梁永贤;齐峰;孙吉亭;;济南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对策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万劲波;张琳;;论创新发展战略预见[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占必文;莫元玲;匡治兵;;科技创新促进贵州久联健康快速发展[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9含能材料及绿色民爆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卢扬;;网络经济下科技创新的思考[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4 李靖华;王荣鑫;;银行服务创新战略分析:基于浙江调查[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全起;;关于创新驱动发展与经济转型的思考[A];北京两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C];2013年
6 吴世明;;搞好科技创新工作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A];中共紫阳县委党校毕业生优秀论文选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继红;紧抓机遇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发展战略[N];南昌日报;2008年
2 记者 赵建明;创新发展战略激发辽宁公安正能量[N];辽宁日报;2014年
3 蔡永生;贵州创新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N];贵州日报;2007年
4 本报随行记者 徐榕蔚;转型与创新,企业生存发展之道[N];威海日报;2010年
5 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 王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企业担纲[N];中国证券报;2012年
6 ;坚持科学发展 致力创业创新 实现新的跨越[N];南昌日报;2008年
7 宗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科技创新工作成绩显著[N];中国航天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李丽云 本报通讯员 高慧馨 王旭;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中国北方智谷 松江水韵新城[N];科技日报;2012年
9 屈默 雷寒;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助推广东加快转型升级[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叶舒雯;创新驱动凸显成效[N];泉州晚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玄兆辉;区域创新模式选择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卢海峰;俄罗斯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皮乐为;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2 胡迎军;马克思创新思想与实施中国特色创新驱动战略[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5年
3 胡小立;中国创新发展的空间分异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梅;欧盟创新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张宁宁;高校协同创新组织的运行机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6 史竹青;黑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7 张勇;富滇银行创新发展战略实施体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渠琳枫;南阳高新区创新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许安娅;基于产品创新的JL机械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10 郑兢晶;要素重组的创新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区域创新模式选择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10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