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科学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1 05:31
  科学主义是科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科学主义定义繁多,内涵复杂,典型的是对科学技术盲目崇拜、过度乐观,视科学理论为绝对真理,将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无限外推。科学主义并非科学本身,也非科学精神,而是一种非理性的科学观。本研究以科学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为考察对象。1949年建国后,中国的政治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发展模式从“欧美模式”转向“苏联模式”,科学发展受到教条化辩证唯物论的影响,发展了多种形式的科学主义观念和实践。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迎来了自由开放的年代。伴随着对“文革”的反思,以及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日益彰显,中国掀起反思科学和科学主义的热潮。反思科学、探讨科学主义,绝不是反对科学,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科学事业。在当下世界各国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发达国家竞相实施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我国也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讨论科学主义问题,对我们重新理解、传播和吸收科学文化,长远健康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历史分析和个案分析,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对以往研究中国科学主义问题做了文献梳理和综述,将这一研究领域...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科学主义在中国的特殊表现
    1.2 对已有研究的综述
        1.2.1 中国学者对西方科学主义理论的译介
        1.2.2 学者对中国科学主义的考察
        1.2.3 科学文化学者对科学主义的反思
        1.2.4 进一步研究的若干可能的维度
            1.2.4.1 紧跟西方前沿理论,从中获得启发和参考
            1.2.4.2 在中国历史和现实中考察科学主义问题
            1.2.4.3 动态地把握科学主义的表现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性
        1.3.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2.1 文献分析法
            1.3.2.2 历史分析法
            1.3.2.3 个案分析法
        1.3.3 创新点
            1.3.3.1 考察“科学主义”与“科学批判”的关系
            1.3.3.2 从一般性理论到特殊的事实
            1.3.3.3 考察1949-1978特殊时段的科学主义
第二章 一种特殊的科学观:唯“社会主义科学”论
    2.1 唯“社会主义科学”论的内涵和性质
    2.2 唯“社会主义科学”论的历史背景
        2.2.1 科学革命带来认识论的改变
        2.2.2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非和平特征
        2.2.3 科学技术现状加剧了赶超心理
    2.3 唯“社会主义科学”论的核心思想
        2.3.1 科学发展的社会制度决定论
        2.3.2 自然科学的阶级属性论
        2.3.3 科学思想的唯物论
第三章 相对论批判与科学主义
    3.1 相对论及其意义
    3.2 中国人眼中爱因斯坦形象的变迁
        3.2.1 建国前-1951:“科学的革命家”
        3.2.2 1952-1966:“唯心主义者”
        3.2.3 1966-1978:“帝国主义的御用学者”
    3.3 相对论批判的科学主义根源
        3.3.1 对已有研究的综述
        3.3.2 对批判的科学主义根源分析
            3.3.2.1 对哲学的教条化理解
            3.3.2.2 科学理论的绝对真理观
    3.4 爱因斯坦与马克思主义
        3.4.1 爱因斯坦论社会主义
        3.4.2 爱因斯坦、相对论与辩证唯物主义
第四章 大爆炸宇宙学批判与科学主义——以《自然辩证法杂志》为例
    4.1 对大爆炸宇宙学的批判
        4.1.1 对宇宙学的批判
        4.1.2 对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批判
        4.1.3 对粒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批判
        4.1.4 对“惯性、质量和能量”的讨论和批判
        4.1.5 对批判的特征分析
    4.2 对批判的科学主义动因分析
        4.2.1 大爆炸宇宙学挑战了无限宇宙观
        4.2.2 科学主义的变形——“唯上的真理观”
        4.2.3 以科学主义眼光看待当代物理
第五章 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批判与科学主义
    5.1 量子理论与哥本哈根解释
        5.1.1 量子论史的一个简要概括
        5.1.2 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
    5.2 中国人对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的态度变化
        5.2.1 建国前:“世界知名之物理学泰斗”
        5.2.2 50年代-70年代:“其唯心主义阻碍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5.2.2.1 苏联批判哥本哈根解释的政治背景和代表性观点
            5.2.2.2 中国批判哥本哈根解释的政治背景和代表性观点
            5.2.2.3 中国批判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的风格转向
            5.2.2.3 对批判过程、性质和外部根源的归纳
        5.2.3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三种不同的观点
    5.3 哥本哈根解释批判与科学主义关系研究
        5.3.1 经典物理学与科学主义的关系
            5.3.1.1 经典物理学的成功导致科学主义诞生
            5.3.1.2 经典物理学塑造的世界观是科学主义的信念支柱
        5.3.2 量子力学对经典物理学世界观的挑战
            5.3.2.1 世界是决定论的,还是概率的?
            5.3.2.2 物理实在是独立于观察者,还是观察创造实在?
        5.3.3 量子力学对科学主义的挑战
            5.3.3.1 量子力学改变了还原主义的基石
            5.3.3.2 量子力学动摇了扩张主义的信念
            5.3.3.3 量子力学动摇了理想主义的根基
第六章 走向公众视野的科学主义
    6.1 科学主义、科学传播与科学文化
    6.2 科学文化与科学主义的争论
        6.2.1 争论过程和内容
        6.2.2 争论的性质
            6.2.2.1 反科学主义与反科学的关系
            6.2.2.2 科学理论与客观真理的关系
            6.2.2.3 科学落后与科学主义的关系
    6.3 研讨与争论的意义
        6.3.1 “科学主义”从学术圈走向公众视野
        6.3.2 提高了科学史学科的影响力
        6.3.3 反思科学拓宽了理论视野
第七章 科学争议中的科学主义
    7.1 为何会出现科学争议?
        7.1.1 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
        7.1.2 公众理解科学的必要性
    7.2 我国若干科学争议案例中的科学主义表现
        7.2.1 科学主义表现之一:用科学标准评判其他知识
        7.2.2 科学主义表现之二:将社会问题简化为科学问题
        7.2.3 科学主义表现之三:“唯科学”引导媒体立场的“一边倒”
第八章 结语
    8.1 全球化时代科学-人文的分裂
    8.2 探索科学-人文融合的途径
        8.2.1 提倡建设性的反科学主义
        8.2.2 大力普及科学史教育
    8.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的“变奏”——对延安自然科学运动的再考察[J]. 李蕉,常莉.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8(05)
[2]从两部科学传播经典文献看争议性科学议题的报道[J]. 庞万红,赵勋.  文化与传播. 2017(06)
[3]“两种文化”视野下的霍尔丹与罗素之争[J]. 刘钝.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1)
[4]百年中医存废之争[J]. 林萱.  文史博览. 2015(12)
[5]转基因何以持续争议——对相关科学传播研究的系统综述[J]. 贾鹤鹏,范敬群.  科普研究. 2015(01)
[6]近代民族主义话语下的中医存废论争[J]. 张婷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7]转基因主粮产业化争议的科学政治学分析[J]. 方益昉,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8]现代物理学与认识的主体性争论——上世纪八十年代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论战[J]. 李彤宇,张俊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9]科学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J]. 余忠剑.  理论月刊. 2013(07)
[10]科学与政治:“全球变暖”争议及其复杂性[J]. 江晓原.  科学与社会. 2013(02)

博士论文
[1]相对论在中国的传播(1917-1949)[D]. 白秀英.西北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公共政策背后的媒体:中美媒体"全球气候变化"报道的比较研究[D]. 雷雯.西南交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09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209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9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