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决策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16:16
本文关键词:我国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决策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是在WTO法律框架下,WTO成员国有权使用的贸易救济工具。自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WTO成员国逐渐将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双反”措施)作为常规化的贸易救济工具,贸易摩擦已经从企业的微观层面扩展到了政府政策的宏观层面。随着我国全球贸易地位的迅速崛起,,针对我国的“双反”措施数量不断增多,我国面临十分严峻的“双反”贸易摩擦形势。同时,为了维护国内产业安全、营造公平贸易环境,我国对外实施“双反”措施的诉求不断增强,对我国政府的公平贸易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我国政府在积极探索如何应对国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同时,亟需加强我国对外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研究。尤其是在特定背景下,我国政府如何适时、合理地实施“双反”措施,弥补单一反倾销或反补贴措施的局限性,从而有效维护全球公平贸易秩序、促进国别整体利益协调、保护国内产业发展、平衡多元公共利益。 本文正是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深刻变化、贸易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背景下,基于WTO法律框架和我国公平贸易实践,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决策、公共政策、计量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提出我国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决策体系。本文主要创新点如下: (1)构建全球“双反”措施大样本案例库,深入剖析全球“双反”措施的实践特征和关键影响因素。全面收集1982-2013年全球467例反倾销反补贴联动调查(“双反”调查)案件数据,从全球视角和典型国家视角进行统计分析,系统研究全球“双反”措施的实践特征;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全球“双反”调查的关键影响因素,挖掘WTO成员国发起“双反”调查的深层次原因。 (2)构建我国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的调查决策体系。基于反倾销、反补贴单项措施的一般调查决策标准,结合我国“双反”措施实践特征,提出“双反”措施的特殊调查决策标准与方法;从管理决策与公共政策的视角出发,研究并提出基于事实认定标准的倾销和补贴认定方法,基于发展状态标准的产业损害认定方法,以及基于主要原因标准的因果关系认定方法,为我国政府进行“双反”措施的调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撑。 (3)构建我国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的实施决策体系。从国内产业发展(D)、社会福利平衡(S)、贸易环境优化(T)三个维度,提出我国“双反”措施的D-S-T组合实施决策标准;构建我国“双反”措施的不同决策方案,运用多元情景分析等管理决策方法,模拟不同决策方案下的决策情景并进行比较;在设定政策优先目标的基础上,评价并选择可实现政策优先目标的较优决策方案,为我国政府进行“双反”措施的实施决策提供参考。 (4)选取中国对美国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双反”措施案例进行模拟决策。综合运用研究提出的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调查决策体系和实施决策体系的理论与方法,分阶段得出调查决策结论和实施决策结论;在此基础上,将模拟决策的综合结论与实际案例裁定结果相比较,验证决策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反倾销 反补贴 联动措施 调查决策体系 实施决策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52.0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4
- 图索引14-16
- 表索引16-18
- 第1章 绪论18-33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8-21
- 1.1.1 国内外研究背景18-19
- 1.1.2 理论与实践意义19-21
- 1.2 相关概念界定21-27
- 1.2.1 倾销与补贴的概念界定21-26
- 1.2.2 反倾销与反补贴的概念界定26-27
- 1.2.3 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的概念界定27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27-31
-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27-29
-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29-31
-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31-33
- 第2章 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33-76
- 2.1 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历史渊源33-51
- 2.1.1 GATT 及 WTO 相关法律演进33-35
- 2.1.2 典型 WTO 成员国相关法律演进35-51
- 2.2 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实施的必要条件研究51-55
- 2.2.1 倾销与补贴认定研究51-54
- 2.2.2 产业损害认定研究54-55
- 2.2.3 因果关系认定研究55
- 2.3 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影响因素研究55-58
- 2.3.1 宏观经济因素研究55-57
- 2.3.2 宏观政治因素研究57
- 2.3.3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研究57-58
- 2.4 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影响效应研究58-64
- 2.4.1 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经济效应研究59-60
- 2.4.2 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贸易救济效应研究60-61
- 2.4.3 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企业战略决策影响研究61-62
- 2.4.4 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公共利益影响研究62-64
- 2.5 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64-66
- 2.5.1 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决策理论研究64-65
- 2.5.2 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决策方法研究65-66
- 2.6 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的关键问题研究66-69
- 2.6.1 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效应研究66-67
- 2.6.2 反补贴法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适用性问题研究67
- 2.6.3 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的“双重救济”问题研究67-69
- 2.7 典型国家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的相关研究69-73
- 2.7.1 国外对中国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的相关研究69-70
- 2.7.2 中国对外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的相关研究70-73
- 2.8 文献述评与展望73-76
- 2.8.1 现有文献述评与借鉴73-74
- 2.8.2 有待解决的理论问题74-76
- 第3章 全球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的实践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76-113
- 3.1 全球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的现状特征76-81
- 3.1.1 全球反倾销反补贴联动调查的数量特征76-79
- 3.1.2 全球反倾销反补贴联动调查的产品特征79-80
- 3.1.3 全球反倾销反补贴联动调查的结果分布80-81
- 3.2 典型国家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的现状特征81-103
- 3.2.1 美国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实践81-87
- 3.2.2 欧盟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实践87-94
- 3.2.3 加拿大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实践94-99
- 3.2.4 中国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实践99-103
- 3.3 全球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的宏观决策影响因素103-112
- 3.3.1 宏观影响因素与理论假设103-104
- 3.3.2 面板数据模型与数据处理104-107
- 3.3.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结论107-112
- 3.4 本章小结112-113
- 第4章 我国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的调查决策体系研究113-164
- 4.1 我国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的调查决策理论框架113-118
- 4.1.1 F-I-C 调查决策目标与原则113-114
- 4.1.2 F-I-C 调查决策标准与流程114-118
- 4.2 基于事实认定标准(F)的倾销与补贴认定118-136
- 4.2.1 倾销认定及其幅度测算118-122
- 4.2.2 补贴认定及其幅度测算122
- 4.2.3 补贴价格传递效应测定122-127
- 4.2.4 倾销与补贴幅度抵消模型127-136
- 4.3 基于发展状态标准(I)的产业损害认定136-158
- 4.3.1 产业损害的交叉累计评估136-137
- 4.3.2 产业损害指标体系的建立137-143
- 4.3.3 非倾销和补贴因素效应的剔除143-151
- 4.3.4 基于产业发展趋势的的产业损害事实判定151-152
- 4.3.5 基于 CFA-PCA 组合方法的产业损害幅度确定152-158
- 4.4 基于主要原因标准(C)的因果关系认定158-162
- 4.4.1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法158-162
- 4.4.2 倾销与补贴的主要原因认定162
- 4.5 本章小结162-164
- 第5章 我国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的实施决策体系研究164-184
- 5.1 我国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的实施决策理论框架164-168
- 5.1.1 D-S-T 实施决策目标与原则164-166
- 5.1.2 D-S-T 实施决策标准与流程166-168
- 5.2 我国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决策方案构建168-169
- 5.2.1 “低税征收”原则下的决策方案168
- 5.2.2 “公共利益”原则下的决策方案168-169
- 5.3 我国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决策情景模拟169-176
- 5.3.1 COMPAS 模型的理论框架169-172
- 5.3.2 Armington 弹性系数的测算172-174
- 5.3.3 COMPAS 模型的情景模拟174-176
- 5.4 我国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决策情景分析176-183
- 5.4.1 情景分析目标与程序176-177
- 5.4.2 情景描述与对比分析177-179
- 5.4.3 政策目标与决策结果179-183
- 5.5 本章小结183-184
- 第6章 我国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决策体系应用184-221
- 6.1 我国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决策案件选择184-190
- 6.1.1 中美太阳能级多晶硅“双反”案件背景185-186
- 6.1.2 中美太阳能级多晶硅“双反”案件程序186-190
- 6.2 我国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的调查决策模拟190-208
- 6.2.1 美国太阳能级多晶硅倾销和补贴行为认定190-193
- 6.2.2 美国太阳能级多晶硅产业损害认定193-206
- 6.2.3 美国太阳能级多晶硅主要因果关系认定206-208
- 6.3 我国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的实施决策模拟208-216
- 6.3.1 中美太阳能级多晶硅“双反”决策方案构建208
- 6.3.2 中美太阳能级多晶硅“双反”决策情景模拟208-211
- 6.3.3 中美太阳能级多晶硅“双反”决策情景分析211-216
- 6.4 我国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的综合决策结论216-220
- 6.4.1 中美太阳能级多晶硅“双反”措施决策结果216-219
- 6.4.2 中美太阳能级多晶硅“双反”措施决策启示219-220
- 6.5 本章小结220-221
- 结论与展望221-224
- 参考文献224-235
- 附录 A 1995 年至今美国部分“双反”案件总览235-237
- 附录 B 美国产业损害测算指标变化幅度数据237-239
- 附录 C 2008-2013 年从美国进口多晶硅月度数据239-241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241-242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工作242-243
- 致谢243-244
- 作者简介2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海燕;林波;;反倾销产业损害幅度计算及数据库实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2 林孝贵;李炼;侯雁;;中国企业面对外国补贴与反补贴的进化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15期
3 冯巨章;;反倾销中的企业应诉决策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10期
4 董展眉;廖新媛;;国外反补贴调查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J];对外经贸实务;2007年06期
5 谢沅潮;;从美国——加拿大软木反倾销、反补贴案谈WTO评审标准[J];对外经贸实务;2008年04期
6 张燕芳;;中国纺织服装品遭遇美国反补贴的可能性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8年05期
7 乔小勇;何海燕;赵飞;;反倾销中公共利益审查的评估因素研究[J];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02期
8 周灏;;确定反倾销正常价值方法的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杨瑶;;欧盟反倾销规则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27期
10 蒋奋;;论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中“利益”的判断标准——以加拿大和巴西的三起飞机补贴案报告为例[J];法治研究;2007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孝松;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机制和形成因素[D];南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决策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37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