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资源诅咒”假说分析与中西部地区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17:01

  本文关键词:“资源诅咒”假说分析与中西部地区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古典经济学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是实现经济起飞、推动工业化、保持经济增长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证。西方英、美等国的经济发展历史证实了这一观点。但是,自二战以来,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丰裕的60余个国家中,只有南非、博茨瓦纳以及印尼等少数几国人均GDP年增速较快,而其它国家的年均增速都比较缓慢甚至为负。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资源禀赋贫乏的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高于资源丰裕的中西部地区,且差距没有缩小。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表明,自然资源不是经济增长的“福音”反而成了“诅咒”。本文的研究思路是沿着我国中西部资源诅咒的发生机制和原因来进行的。①我们详细论证政府政策与我国“资源诅咒”的关系。②运用内生增长理论解释我国资源诅咒的原因。③通过我国资源区的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化来阐述中西部资源诅咒的原因。④我们还通过企业家寻租理论来解释中西部资源诅咒的原因。⑤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的实例,剖析了其经济发展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是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从而引发资源诅咒。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①政府在不同时期在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是导致我国资源诅咒的根本原因之一。②资源产业丰厚的回报以及较低的投资风险对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产生的挤出效应,是“资源诅咒”的重要原因。③由于资源区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导致其经济结构非常单一,没有动力发展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等可以保障经济长久增长的产业,使得其经济难以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④由于制度的软约束导致企业家进行寻租活动即可获得利润,这就促使其放弃生产性活动而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事非生产性活动,导致了企业家从生产活动中被“挤出”,资源诅咒难以避免。⑤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发现江西存在资源诅咒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加工的过度依赖,导致“一业独大”,引发对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挤出效应,从而引发“资源诅咒”现象。本研究的政策建议为:①完善资源补偿制度和税制改革。②东中西部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差异应该扭转,应该对中西部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③加大资源禀赋丰裕区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本投资。④改变资源区以资源产业“一业独大”的经济局面,大力发展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⑤完善各种经济制度,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消除企业家寻租的空间,合理制定企业家的报酬。本研究的创新体现在:①从政策差异角度研究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我国中西部存在“资源诅咒”的现象。②应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中西部地区“资源诅咒”现象,中西部资源地区经济对资源业的过度依赖导致对技术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挤出效应,使得三大产业结构失调。③从资源区产业发展规律发现中西部资源诅咒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资源产业“一业独大”。④从企业家寻租的角度探讨中西部资源诅咒的原因。
【关键词】:资源禀赋 资源诅咒 政策差异 内生增长理论 产业结构 企业家寻租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1章 导言11-39
  • 1.1 选题依据11-16
  • 1.1.1 研究背景11-16
  • 1.1.2 研究意义16
  • 1.2 文献综述16-34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7-28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28-34
  • 1.2.3 文献综述小结34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34-36
  • 1.3.1 研究内容34-35
  • 1.3.2 研究方法35-36
  • 1.4 框架结构与研究内容36-37
  • 1.5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37-39
  • 1.5.1 论文创新方面37
  • 1.5.2 论文不足之处37-39
  • 第2章 中西部地区资源诅咒的原因(一):基于政策差异的解释39-52
  • 2.1 有关政府政策的文献综述39-40
  • 2.2 初步观察与统计描述40-44
  • 2.3 模型的设置及数据说明44-46
  • 2.3.1 模型构建44
  • 2.3.2 变量选择及数据说明44
  • 2.3.3 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44-46
  • 2.4 面板回归和实证分析46-50
  • 2.4.1 资源诅咒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46-48
  • 2.4.2 面板误差修正模型(ECM):我国中西部资源诅咒现象的长期分析48-50
  • 2.5 本章小结50-52
  • 第3章 中西部资源诅咒的原因(二):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解释52-64
  • 3.1 内生增长理论述评53-57
  • 3.1.1 内生增长理论主要内容和发展53-55
  • 3.1.2 资源禀赋对内生经济增长的影响55-57
  • 3.2 模型设定与单位根检验57-58
  • 3.2.1 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57
  • 3.2.2 单位根检验57-58
  • 3.3 面板回归和实证分析58-62
  • 3.3.1 回归方法选择58
  • 3.3.2 实证结果与实证分析58-62
  • 3.4 本章小结62-64
  • 第4章 中西部地区资源诅咒的原因(三):基于产业结构的解释64-79
  • 4.1 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关系64-68
  • 4.1.1 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状况64-67
  • 4.1.2 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理论关系67-68
  • 4.2 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68-72
  • 4.2.1 相关检验与数据说明69-70
  • 4.2.2 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70
  • 4.2.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Granger Test of Causality)70-72
  • 4.3 自然资源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与影响72-76
  • 4.3.1 自然资源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72-74
  • 4.3.2 自然资源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基于“资源诅咒”的视角74-76
  • 4.4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对制造业“挤出效应”的计量模型与分析76-78
  • 4.4.1 数据来源与模型建立76
  • 4.4.2 面板回归模型选择76-77
  • 4.4.3 实证分析77-78
  • 4.5 本章小结78-79
  • 第5章 中西部地区资源诅咒的原因(四):基于企业家寻租的解释79-92
  • 5.1 企业家寻租的文献综述80-85
  • 5.1.1 租金的内涵80-81
  • 5.1.2 寻租与企业家行为81
  • 5.1.3 企业家寻租产生的理论解释81-82
  • 5.1.4 企业家寻租的经济环境82-85
  • 5.2 我国各省腐败指数的统计描述85-87
  • 5.3 企业家寻租对资源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87-91
  • 5.3.1 模型建立和变量说明87-88
  • 5.3.2 估计方法的选择88-89
  • 5.3.3 估计结果的分析89-91
  • 5.4 本章小节91-92
  • 第6章 中西部资源诅咒的典型案例剖析—以江西省为例92-106
  • 6.1 江西省经济发展概况92-93
  • 6.2 “资源诅咒”现象的直接观察和统计描述93-99
  • 6.2.1 资源充裕度指数与经济增长的统计描述94-96
  • 6.2.2 矿产资源指数与经济增长的统计描述96-99
  • 6.3 江西省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分析99-103
  • 6.3.1 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99-100
  • 6.3.2 模型的相关检验100-101
  • 6.3.3 模型的估计和经验分析101-103
  • 6.4 自然资源对制造业“挤出效应”的计量模型与分析103-105
  • 6.4.1 模型建立与数据来源103
  • 6.4.2 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自相关与异方差检验103-104
  • 6.4.3 模型估计和实证分析104-105
  • 6.5 本章小结105-106
  • 第7章 规避资源诅咒的对策和政策建议106-125
  • 7.1 促进中西部资源区经济增长的战略框架106-108
  • 7.2 完善资源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制度108-114
  • 7.2.1 建立合理的资源价格政策与制度108-109
  • 7.2.2 完善资源地区资源补偿政策109-113
  • 7.2.3 制定有利于资源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113-114
  • 7.3 加大资源型地区人力资本积累114-117
  • 7.3.1 人力资本在资源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14-115
  • 7.3.2 资源型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措施115-117
  • 7.4 资源区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117-119
  • 7.4.1 资源区技术创新的作用117-118
  • 7.4.2 加强资源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118-119
  • 7.5 加速资源区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转型119-123
  • 7.5.1 资源区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的不利因素119-121
  • 7.5.2 资源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的措施121-123
  • 7.6 强化制度的建设执行以减少企业家寻租空间123-125
  • 7.6.1 完善各项制度,加大企业家寻租成本123
  • 7.6.2 完善创报酬机制,引导企业家致力于生产性活动123-124
  • 7.6.3 增强资源的信息共享,强化各种监督机制124-125
  • 第8章 结论和研究展望125-127
  • 8.1 结论125
  • 8.2 研究展望125-127
  • 致谢127-128
  • 参考文献128-13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桂军;齐义军;;“资源诅咒”国内研究述评[J];生产力研究;2012年12期

2 高吉喜;栗忠飞;;“资源诅咒”现象分析及其对策[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年01期

3 林燕华;;中国“资源诅咒”现象探究[J];当代经济;2013年20期

4 赵奉军;西部开发必须警惕“资源诅咒”[J];西部论丛;2005年10期

5 李莉;;“资源诅咒”研究[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年S4期

6 王文行;顾江;;资源诅咒问题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8年05期

7 王思璇;;“资源诅咒”国内研究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18期

8 段利民;马鸣萧;;“资源诅咒”问题研究理论综述[J];未来与发展;2009年05期

9 潘晓莉;;关于“资源诅咒”效应的文献综述[J];才智;2009年22期

10 王必达;王春晖;;“资源诅咒”:制度视域的解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殷俐娟;;驱除“资源诅咒” 让资源成为“福祉”[A];资源·环境·和谐社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国栋;;就地城市化与“资源诅咒”[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王国栋;;就地城市化与“资源诅咒”[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4 贾会娟;赵春霞;;“资源诅咒”:青海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避开的陷阱[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虹 编译;《国际先驱论坛报》:非洲有望打破资源诅咒[N];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刘青海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资源诅咒” 作为研究范式的非合理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郑讴 张梦颖;澳大利亚寻求破解“资源诅咒”之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新华社记者 马俊 于瑶 任玮;转型升级破解“资源诅咒”[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5 袁亚骞;俄罗斯陷入“资源诅咒”?[N];中国矿业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李强;破“资源诅咒”怪圈 别“一业独大”格局[N];济宁日报;2010年

7 陈晓航;破解“资源诅咒”迷局[N];人民日报;2011年

8 记者 张春保 丁文杰;湖南耒阳:摆脱“资源诅咒”加速转型[N];经济参考报;2013年

9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 王培楠;“资源诅咒”与木棉产业[N];南方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杨荣 李建斌;破解“资源诅咒”[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余鑫;“资源诅咒”假说分析与中西部地区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2 段利民;资源诅咒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谢波;中国区域资源诅咒问题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梅冠群;我国“资源诅咒”形成的条件与路径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5 赵伟伟;相对资源诅咒理论及其中国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韦结余;中国西部地区“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余萍;资源诅咒与传统农区的企业家形成机制[D];河南大学;2014年

8 董利红;“资源诅咒”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s

本文编号:337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37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6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