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重组业绩承诺
发布时间:2021-08-31 22:03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并购交易上的表现极为活跃。大量的并购重组对原有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权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小股东利益因此受到侵害的案例也并不少见。为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首次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业绩承诺的具体要求。现有文献对业绩承诺协议达成的市场反应和公司的绩效表现讨论居多,鲜见业绩承诺协议签订和完成情况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处在并购决策中心的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能够显著影响并购交易数量、交易价格、交易双方其他权益的分配以及并购契约的订立,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特质对业绩承诺协议产生的作用无法回避。因此,本文以2008年5月18日至2017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为基础,对收购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业绩承诺协议的订立和完成情况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验证。本文在研究中还进一步考虑了作为外部治理机制的财务顾问声誉和作为内部治理机制的股权制衡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业绩承诺关系的影响,对不同的财务顾问声誉和股权制衡度条件下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业绩承诺相关指标关系的变化做了对比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并梳理研究基础。(1)阐述论文的选题背...
【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0-1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基本理论与分析 第一节 高阶理论 一、基本思想 Hambrick 和 Mason 1984 年发表的论文“Upper Echelons: 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Top Managers”使高阶理论开始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和认可。高阶理论认为,组织是其高层管理者特征的综合反应,组织的决策和行为由其高层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来实现,高层管理者的心理及人口统计学的特点将影响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知,进而影响组织的战略选择,并最终影响到组织的绩效和产出。
性?测值的调整。卡尼曼(Kahneman)和特维斯基(Tversky)的研究证实,虽然这三种启发式方法在决策过程中非常有效,但也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系统性偏误。比如,人们可能会在代表性判定时对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估计过高;在评估实例或场景的可用性时有意识地过滤或忽略某些信息,而对近期发生的情境却赋权过重;或者,在从锚上进行调整时过分精确,设置了过窄的置信区间等等。这些做法在过去的40多年里往往被大量的学者用于定义和解释过度自信这一认知偏差(Costa等,2017)。余明桂等(2006)在对认知偏差产生的过程进行梳理(如图1-2所示)时指出,在信息的输出阶段,当人们过分偏好某种结果时,就会低估这种结果失败的概率、高估其成功的可能,这会导致人们对未来事件的结果表现出过度自信。在信息的反馈阶段,自我归因和后见之明等认知偏差的存在又会进一步加剧过度自信,造成对原有认知偏差的二次强化。图1-2认知过程与认知偏差资料来源:余明桂、夏新平和邹振松,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激进负债行为研究,《管理世界》,2006年第8期,104-112页。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证实,过度自信是一种极富代表性的认知偏差(Alicke等,1995;DaSilva等,2015)。有限理性对此给出的解释是,传统经济学提出的“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本身就存在漏洞,人们的理性并非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决策过程中的人只能保持有限理性(DeBondt和Thaler,1995)。
本文编号:3375697
【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0-1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基本理论与分析 第一节 高阶理论 一、基本思想 Hambrick 和 Mason 1984 年发表的论文“Upper Echelons: 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Top Managers”使高阶理论开始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和认可。高阶理论认为,组织是其高层管理者特征的综合反应,组织的决策和行为由其高层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来实现,高层管理者的心理及人口统计学的特点将影响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知,进而影响组织的战略选择,并最终影响到组织的绩效和产出。
性?测值的调整。卡尼曼(Kahneman)和特维斯基(Tversky)的研究证实,虽然这三种启发式方法在决策过程中非常有效,但也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系统性偏误。比如,人们可能会在代表性判定时对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估计过高;在评估实例或场景的可用性时有意识地过滤或忽略某些信息,而对近期发生的情境却赋权过重;或者,在从锚上进行调整时过分精确,设置了过窄的置信区间等等。这些做法在过去的40多年里往往被大量的学者用于定义和解释过度自信这一认知偏差(Costa等,2017)。余明桂等(2006)在对认知偏差产生的过程进行梳理(如图1-2所示)时指出,在信息的输出阶段,当人们过分偏好某种结果时,就会低估这种结果失败的概率、高估其成功的可能,这会导致人们对未来事件的结果表现出过度自信。在信息的反馈阶段,自我归因和后见之明等认知偏差的存在又会进一步加剧过度自信,造成对原有认知偏差的二次强化。图1-2认知过程与认知偏差资料来源:余明桂、夏新平和邹振松,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激进负债行为研究,《管理世界》,2006年第8期,104-112页。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证实,过度自信是一种极富代表性的认知偏差(Alicke等,1995;DaSilva等,2015)。有限理性对此给出的解释是,传统经济学提出的“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本身就存在漏洞,人们的理性并非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决策过程中的人只能保持有限理性(DeBondt和Thaler,1995)。
本文编号:3375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37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