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技术标准对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研发战略与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1 00:10

  本文关键词:技术标准对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研发战略与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伴随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崛起并大踏步步入国际化进程,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经济现象,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成为一国经济与贸易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晴雨表与中坚力量,在技术更新频繁、新技术不断实现突破的高新技术领域,这一现象更为突出。。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各类市场主体达到6062.38万户,比2012年增加10.33%,内资企业1483.24万户,增加12.15%,外资企业44.6万户,增加1.21%,其中中小企业数量占比均达到99%以上。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阶段,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有所下滑,国际贸易结构转型、出口贸易持续低温,中小企业经济活跃度减弱。在此形势之下,研究技术标准与企业研发关系之间的带动、联动、互动以及制动的“四动”关系,探索技术标准对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作用的传递机制及其优化选择作用,探究技术标准对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差异化研发战略的影响机理,进一步分析技术标准对研发战略与出口贸易的协同影响,从而获得对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中小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为导向,以技术标准对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研发战略与出口贸易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分析问题的逻辑起点,总结归纳技术标准理论的实践基础、技术标准制定的规则与惯例、以及技术标准的多维度行为选择效应、综述了技术标准与企业研发的四动关系,描述了技术标准与中小企业贸易作用的传动机制及其优化选择作用。通过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对中小企业从价格、质量、政策等三方面进行了零和与非零和的分析,从而进一步分析了技术标准对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差异化研发战略的影响机理。探讨了在技术兼容与不兼容两种情况下,从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两个角度,对中小企业研发战略的优化选择进行分析,阐述了技术标准下企业研发战略的选择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应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通讯电子设备类企业为例,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竞争力指数对中、日、德、英技术标准对出口产品竞争力影响的分析,运用时间序列模型、按照不同层级技术标准对产口出口贸易影响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建立脉冲模型对产品出口贸易进行动态影响分析,最后从主体、功能、动态周期等角度进行了政策建议。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文章界定了研究的主体为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中小企业,研究的客体为技术标准,围绕中小企业国际化进程,就技术标准对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研发战略与出口贸易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总结归纳了技术标准作用的理论实践基础、历史沿革、制定的规则与惯例以及技术标准的网络外部性、对企业出口产品技术进步以及产品市场组织形式等多维度行为选择效应,综述了技术标准与企业研发能力之间的带动、联动、互动与制动关系与协同发展,归纳了技术标准对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产品国际竞争力作用的传递机制及其优化选择作用。其次,通过运用博弈分析方法,针对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产生重要影响的价格、质量、政策三方面要素进行有限次与无限次博弈分析,进一步分析了技术标准对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差异化研发战略的影响机理,得出非零和目标博弈下的企业最优化战略选择为产品差异化市场战略而非价格竞争与政府补贴政策。进而推论出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突破与核心技术引导的新的技术标准将成为该领域企业,尤其是后进的中小企业要获得稳固的市场份额与国际市场竞争力所必须进行的战略选择。再次,针对技术标准对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差异化研发战略影响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中小企业出口产品技术兼容与不兼容两种情况,以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两个视角,围绕技术创新所必需的设备选型、工艺选择、产品设计等要素、筛选企业引进专利信息以及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研发项目的组合,利用技术许可贸易方式和RJVs投资方式,对中小企业研发战略的优化选择进行分析,阐述了技术标准下企业研发战略的选择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最后,选取具有高新技术领域典型特征的我国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类中小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竞争力指数分析技术标准对中日德英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应用时间序列模型研究国际技术标准、国内技术标准以及企业技术标准分别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中小企业产品出口贸易的短期和长期影响;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国际技术标准、国内技术标准以及企业技术标准对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动态作用。通过建立脉冲模型对产品出口贸易进行动态影响分析,并在总结分析基础之上,从主体、功能、动态周期等角度提出融入国际标准制定组织、强化企业联盟与技术合作、优化技术开发环境以及技术标准制定机制与战略等建议。
【关键词】:技术标准 高新技术领域 中小企业 出口贸易 创新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6.44;F273.1;F752.62
【目录】:
  • 内容摘要5-8
  • Abstract8-16
  • 第1章 导论16-38
  • 1.1 问题导向的研究与意义16-20
  • 1.1.1 问题的提出16-17
  • 1.1.2 研究的意义17-20
  • 1.2 研究主体与客体的界定20-31
  • 1.2.1 研究主体的界定20-22
  • 1.2.2 研究客体的界定22-25
  • 1.2.3 研究客体的进一步分类25-29
  • 1.2.4 研究的内容29-31
  • 1.3 研究的逻辑框架与技术路线31-36
  • 1.3.1 研究的逻辑框架31-34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34-36
  • 1.4 创新与不足36-38
  • 1.4.1 可能的创新36-37
  • 1.4.2 存在的不足37-38
  • 第2章 理论回顾与技术标准作用理论实践基础、研发能力和国际贸易等文献综述38-66
  • 2.1 技术标准理论的实践基础38-51
  • 2.1.1 技术标准的历史沿革38-40
  • 2.1.2 技术标准制定的惯例与规则40-42
  • 2.1.3 技术标准的多维度行为选择效应42-51
  • 2.2 技术标准与企业研发能力关系的研究综述51-58
  • 2.2.1 技术标准与企业研发能力之间的带动影响51-52
  • 2.2.2 技术标准与企业研发能力的联动关系52-54
  • 2.2.3 技术标准与企业研发能力的互动关系54-57
  • 2.2.4 技术标准与企业研发能力的制动关系57-58
  • 2.3 技术标准对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作用的文献评述58-66
  • 2.3.1 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特征59-62
  • 2.3.2 技术标准对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作用的传递机制62-63
  • 2.3.3 技术标准对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优化选择作用63-66
  • 第3章 基于博弈分析的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产品出口贸易优化选择66-98
  • 3.1 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影响因素以及零和与非零和博弈对企业行为选择的影响66-67
  • 3.2 方案Ⅰ:高新技术领域产品贸易政府补贴政策博弈分析67-74
  • 3.2.1 政府补贴的有限次重复博弈分析68-72
  • 3.2.2 政府补贴的无限次重复博弈分析72-74
  • 3.3 方案Ⅱ:高新技术领域贸易产品定价博弈分析74-86
  • 3.3.1 高新技术领域贸易产品定价博弈模型假设76-78
  • 3.3.2 高新技术领域贸易产品定价博弈模型求解78-86
  • 3.4 方案Ⅲ:高新技术领域贸易产品质量博弈分析86-96
  • 3.4.1 高新技术领域贸易产品质量-价格博弈模型87-90
  • 3.4.2 高新技术领域贸易产品质量-价格竞争三阶段博弈模型90-96
  • 3.5 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在非零和目标博弈下的最优化市场战略96-98
  • 第4章 技术标准对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差异化研发战略影响98-130
  • 4.1 技术标准对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研发战略的影响分析98-110
  • 4.1.1 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差异化研发战略98-100
  • 4.1.2 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研发活动特征100-101
  • 4.1.3 技术标准对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研发能力的要求101-103
  • 4.1.4 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研发能力与现有技术标准的差距103-110
  • 4.2 技术标准影响下高新技术领域企业技术兼容性优化选择110-118
  • 4.2.1 技术兼容情况下中小企业研发战略111-115
  • 4.2.2 技术不兼容情况下中小企业研发战略115-118
  • 4.3 技术标准影响下高新技术领域生产企业研发项目组合选择118-130
  • 4.3.1 获取创新源泉的研发模式118-122
  • 4.3.2 企业研发项目组合选择的博弈分析122-130
  • 第5章 技术标准对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影响130-145
  • 5.1 技术标准对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出口市场的外生作用分析130-135
  • 5.1.1 技术标准对产品出口数量作用机理131-132
  • 5.1.2 技术标准对产品出口价格作用机理132-134
  • 5.1.3 技术标准对产品出口复合作用机理134-135
  • 5.2 技术标准对企业产品出口外生作用向内生作用转换分析135-141
  • 5.2.1 技术标准对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135-139
  • 5.2.2 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产品出口贸易的原因分析139-141
  • 5.3 技术标准对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内生作用路径分析141-145
  • 第6章 技术标准对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以通讯及电子设备类企业为例145-169
  • 6.1 技术标准影响通信及电子设备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检验分析145-154
  • 6.1.1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146-149
  • 6.1.2 面板数据模型149-154
  • 6.2 中小企业数据的时间序列模型为基础的回归分析154-164
  • 6.2.1 变量的选取155-156
  • 6.2.2 时间序列模型的相关协整回归分析156-159
  • 6.2.3 对实证结果的分析159-160
  • 6.2.4 对实证结果的分析160-164
  • 6.3 技术标准对中小企业产品出口贸易的动态影响164-169
  • 6.3.1 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164-167
  • 6.3.2 基于脉冲响应函数方法的动态分析167-169
  •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169-174
  • 7.1 结论169-170
  • 7.2 政策建议170-174
  • 7.2.1 针对主体的建议170-171
  • 7.2.2 政策功能角度建议171-172
  • 7.2.3 动态周期角度建议172
  • 7.2.4 惯例与规则角度建议172-174
  • 参考文献174-1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九云;白莽;王晓红;;技术标准的国际发展趋势与启示[J];管理世界;2005年02期

2 ;对技术标准的新理解[J];印刷经理人;2006年02期

3 吴文华;张琰飞;;技术标准联盟对技术标准确立与扩散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4期

4 黄永衡;汤惠工;;技术标准产业化 技术标准市场化——深圳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试点纪实[J];中国标准化;2006年04期

5 张秀侠;;技术标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运用[J];中国标准化;2006年04期

6 华金科;;技术标准联盟中研发人员的协调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11期

7 曾德明;方放;王道平;;技术标准联盟的构建动因及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01期

8 杨辉;;实现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发展的对策[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9 焦国华;成小军;温德志;张正祥;何淑芝;;技术标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9年04期

10 高鸿;杨裕丰;;技术标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松梅;;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标准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手段[A];2005年标准化学术论文汇编[C];2005年

2 蒋正华;;技术标准与国家经济安全[A];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文集[C];2009年

3 李新友;;企业技术标准管理工作探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0册)[C];2009年

4 丁列宾;;试论技术标准的作用[A];湖北省标准化获奖论文汇编[C];2004年

5 黄敬;;技术标准的管理与运行[A];贵州省科学技术优秀学术论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6 王季云;赵文慧;;浅议技术标准的价值实现[A];2005年标准化学术论文汇编[C];2005年

7 张平;马骁;;技术标准与专利许可策略[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8 吴伟;李兆友;;技术标准对企业新产品研发的影响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滕蕾;夏颖;;技术标准类文件在无效宣告程序中对专利“三性”的影响[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三部分[C];2013年

10 张平;马骁;;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A];专利法研究(2002)[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保国 记者陈 铁;有效捆绑专利技术与技术标准[N];中国质量报;2004年

2 刘卫东 段德咏;山东公司技术标准一“搜”了然[N];国家电网报;2008年

3 孙 伟;技术标准领航沈阳振兴[N];中国质量报;2004年

4 ;应高度重视发达国家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壁垒[N];国际商报;2002年

5 刘晖;以技术标准占领行业制高点[N];中国冶金报;2013年

6 记者 张兰;保监会:偿二代技术标准年底前全部出台[N];金融时报;2014年

7 特约记者 孙自法;新“技术标准”体系须冲破三道坎[N];中国改革报;2004年

8 庞汉;南宁牵手高校共建技术标准人才基地[N];中国质量报;2004年

9 标准委 科技司;改革创新的技术标准发展战略[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刘健东 孙茂勇;广东争夺技术标准制高点[N];南方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策;技术标准对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研发战略与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2 刘治国;技术标准及其后进入者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陈春晖;高技术产业技术标准联盟优势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刘慷;技术标准联盟的运行机理与公共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刘任重;从技术标准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进化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王成昌;企业技术标准竞争与标准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孙耀吾;基于技术标准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胡武婕;中国信息通信产业技术标准竞争与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闫涛;ICT产业技术标准动态博弈及企业标准竞争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杨帆;技术标准中的专利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辉;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杨冬梅;技术标准形成的动态过程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臧栋;西部地区公路建设项目技术标准的综合确定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4 宁鸣阳;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中的专利问题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刘芸;基于标准生命周期的技术标准中专利许可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6 田静;技术标准在企业产品创新中的价值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7 何德宝;技术标准视角下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8 孙学斌;网络型产业中技术标准联盟生命周期及其竞争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关研新;技术标准中的反垄断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黄双双;基于技术标准产业化的高技术企业技术扩散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技术标准对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研发战略与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37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f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