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0 01:37
  汇率是经济基础指标,保持汇率稳定是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必要条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三期叠加”时期,经济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实体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转型压力,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增强。汇率大幅波动不仅受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在金融一体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波动超出经济基本面。自2009年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人民币离岸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机会,交易规模、交易速度、交易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离岸金融自由化和宽松的金融监管制度使国际金融风险通过离岸市场对人民币在岸市场影响增大。如何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关系着我国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浮动和固定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不同观点,浮动或固定汇率形成机制都不必然产生金融稳定或者不稳定,结果的产生都需要一定条件。由于人民币汇率长期的升值趋势和低弹性浮动,使市场和央行对大幅贬值存在一定程度的“浮动恐惧症”。2015年“8.11”汇改后,市场在非理性预期自我强化下,人民币大幅单边贬值,外汇储备大幅下跌,资本大量外流,2017年5月贬值才真正被遏制;2018年6月开始,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1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影响研究


研究技术路线与思路

外汇市场,中央银行,周期,人民币


在第二阶段,人民币汇率贬值的触发因素是中美贸易战。自2018年4月中旬,美元指数止跌反弹,美国经济表现强劲,中美货币政策走向分化,人民币与美元利差大幅收窄甚至倒挂,国内经济再度下行,中美贸易摩擦全面升级,阿根廷、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动荡,全球避险情绪上升,加速了资本回流美国和美元升值,诸多因素增加了国内经济不确定性的心理冲击,刺激了人民币看空情绪。6月15日美方公布第一批中国进口商品加税清单,人民币汇率转为下跌,人民币汇率再次呈现非理性的顺周期单边贬值,2019年8月5日人民币在岸和离岸即期汇率均跌破7。该阶段央行的宏观审慎管理以价格型为主,减少了外汇储备市场干预和强资本管制,更加重视价格的逆周期管理和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吸收第一阶段“逆周期因子”和“远期购汇风险准备金”组合成功经验,央行于2018年8月先后重启“远期外汇风险准备金”和“逆周期因子”,9月20日,央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关于使用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发行中国人民银行票据的合作备忘录》,便利央行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行央票。从2018年11月至2019年底,央行在香港发行了14期、1700亿元央票,离岸市场央票常态化发行,完善了离岸人民币的收益率,增加了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稳定了市场预期。同时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释放了贬值压力,避免了贬值预期的进一步积累;个人和企业没有恐慌性抢购和囤积外汇,反而减少境内外汇存款,企业大都做了风险对冲,反映市场对汇率波动的容忍度和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很多。

人民币汇率,机制,微观结构,市场


外汇做市商制度的推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发生改变,使人民币汇率更能体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浮动汇率机制,尤其对汇率合理定价与规避风险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做市商集中了国际外汇市场走势、市场供求、市场预期等市场信息,其报价反映了市场行情,对波动更加敏感,市场传导力增强,汇率波动的溢出效应和市场反馈能力更强。(2)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


本文编号:3465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465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7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