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间接税税负归宿与“营改增”政策效应的研究——基于税负不完全转嫁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4-06-02 03:25
  关于“中国企业到底承担多少税收”这个问题,学界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部分学者认为中国企业承担很高的税收,已将企业逼向死亡;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中国企业的名义税负重,但实际税负轻。同样的,对“营改增”的政策效应特别是减税效应也是众说纷纭。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凸显;但在实际调研中,很多企业却认为“营改增”后企业税负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事实上,无论是学者对中国企业真实税收负担水平的不同评价还是政府对“营改增”减税效果的估计与企业真实感受的不同,都源自于对间接税税负转嫁与归宿情况的不同理解。理论上,间接税是一个转嫁性质的税种,企业是纳税人而不是负税人,消费者才是实际的税收承担者。实际上,由于产品的供求关系以及企业议价能力等原因,使得间接税转嫁的实现以及转嫁程度受到了不同的影响,并非所有企业都可以将全部间接税转嫁给消费者。因此,正确估计中国间接税的税负归宿关系到对中国企业税收负担的正确认识,也关系到对“营改增”等间接税税收政策效应的客观评价。本文基于税负不完全转嫁的视角,构建了间接税税负转嫁模型;在估算各行业税负转嫁系数的基础上,构建了行业间的税负转嫁系数矩阵;而后用该...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研究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间接税税负归宿问题的相关研究
        2.1.1 局部均衡分析视角下的间接税税负归宿问题研究
        2.1.2 一般均衡视角下的间接税税负归宿问题研究
    2.2 税负转嫁程度及其相关参数的研究进展
        2.2.1 税负转嫁程度测算的相关研究
        2.2.2 市场势力的相关研究
        2.2.3 供给弹性的相关研究
        2.2.4 需求弹性的相关研究
    2.3 “营改增”政策效应的相关研究
        2.3.1 “营改增”的政策选择
        2.3.2 行业税负变化与宏观效应评价
        2.3.3 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2.3.4 存在非正式经济部门下的“营改增”问题探讨
    2.4 文献评述
        2.4.1 现有文献的不足
        2.4.2 本文的改进
第三章 不完全转嫁下的间接税税负转嫁模型
    3.1 投入产出表简介
    3.2 模型构建
        3.2.1 计算各部门的应税总产出
        3.2.2 计算税收在第一轮的分配情况
        3.2.3 计算各部门承担的其他部门转嫁过来的税收的最终归宿
    3.3 间接税税负归宿分析
    3.4 三部门情况下的间接税税负归宿——一个例子
        3.4.1 不完全转嫁视角下的间接税税负归宿
        3.4.2 完全转嫁视角下分析间接税税负归宿的问题
        3.4.3 用局部均衡分析估算税负转嫁程度的问题
第四章 税负转嫁系数矩阵的构建与测算
    4.1 税负转嫁测算模型
        4.1.1 完全竞争市场
        4.1.2 垄断市场
        4.1.3 垄断竞争市场
    4.2 参数测算方法
        4.2.1 市场势力
        4.2.2 供给弹性
        4.2.3 需求弹性
        4.2.4 边际消费者剩余弹性
    4.3 数据与变量
        4.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4.3.2 主要变量的测算方法
    4.4 测算结果
        4.4.1 市场势力
        4.4.2 其他参数
        4.4.3 税负转嫁系数
    4.5 税负转嫁系数矩阵
        4.5.1 前提假设
        4.5.2 矩阵构建
        4.5.3 运用税负转嫁系数矩阵分析的优点
第五章 中国间接税税负归宿分析
    5.1 本章研究的间接税
    5.2 测算步骤与相关数据处理
        5.2.1 投入产出表部门的选择
        5.2.2 投入产出部门名义税收的确定
        5.2.3 免税矩阵的构造
    5.3 中国间接税的税负归宿
        5.3.1 间接税在不同主体内部的归宿情况
        5.3.2 与当前研究方法的比较
    5.4 进一步分析:间接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5.4.1 MT指数
        5.4.2 Suit指数
        5.4.3 GE指数
    5.5 结论
第六章 “营改增”的减税效应
    6.1 “营改增”的减税效应测算模型
        6.1.1 “营改增”后各部门名义承担的增值税
        6.1.2 “营改增”后各部门消费者实际承担的增值税
    6.2 “营改增”的名义减税效应
    6.3 “营改增”的实际减税效应
        6.3.1 “营改增”前后各部门实际承担的流转税
        6.3.2 “营改增”前后各部门企业实际承担的流转税税负
        6.3.3 “营改增”前后各部门最终消费者实际承担的流转税税负
    6.4 结论
第七章 “营改增”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与社会福利效应
    7.1 “营改增”的价格效应
    7.2 “营改增”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7.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7.2.2 方法选择
        7.2.3 支出科目实际间接税税负的测算
        7.2.4 测算结果
    7.3 “营改增”社会福利测算模型
        7.3.1 线性支出函数
        7.3.2 CV和EV的可计算公式
        7.3.3 参数估算
    7.4 “营改增”社会福利效应的估计
        7.4.1 数据来源与说明
        7.4.2 主要参数测算结果
        7.4.3 “营改增”的福利效应测算
    7.5 结论
第八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启示与建议
        8.2.1 学者
        8.2.2 企业
        8.2.3 政府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8.3.1 研究不足
        8.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1 各投入产出部门的价格平减指数
    A2 税负转嫁系数测算结果
    A3 各行业实际与名义承担的间接税情况
    A4 各行业间接税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分布情况
    A5 各行业企业自身实际承担的间接税税负情况
    A6 “营改增”前后各部门名义承担的流转税
    A7 “营改增”后各部门企业和最终消费者实际承担的间接税
    A8 居民支出明细科目与42产品部门对照表
    A9 第七章部分公式推导
        A9.1 式(7.14)的推导过程
        A9.2 式(7.25)的推导过程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86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986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f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