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价值链驱动机制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21 02:14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将中国与各沿线国家纳入“共商共建共享”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而随着该倡议的不断推进,各国也都积极进行深度的经贸合作并朝着一体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低端锁定”、“人口红利”消失、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欧美国家“再工业化”和贸易制裁、其他发展中国家制造能力提升等诸多问题,而构建和参与“一带一路”价值链则成为促进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价值链地位的重要途径。可以看出,构建“一带一路”价值链具有其必要性和时代性。而深入探讨“一带一路”价值链中驱动机制如何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何种影响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进一步合作从而实现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奠定了更深层次的基础。基于上述观点,本文紧紧围绕“‘一带一路’价值链驱动机制影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一主题,从价值链分工视角入手,深入研究在中国主动参与和构建“一带一路”价值链过程中,价值链中的生产者驱动机制和购买者驱动机制将如何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影响。具体来说,在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本文首先从价值链理论、价值链下的产业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区域...
【文章页数】:2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研究框架与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2.3 主要研究内容
1.3 主要研究方法
1.3.1 统计分析法
1.3.2 比较分析法
1.3.3 理论分析法
1.3.4 计量分析法
1.4 主要创新点
1.4.1 基于“一带一路”价值链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内容创新
1.4.2 基于发展中国家视角下三国价值链分工的理论框架创新
1.4.3 增加值贸易下对称与非对称视角相结合的实证方法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价值链理论相关研究
2.1.1 关于企业价值链的研究
2.1.2 关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
2.1.3 关于国内价值链的研究
2.1.4 关于区域价值链的研究
2.2 国际分工下的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2.2.1 价值链理论视角下的产业转型升级
2.2.2 对外贸易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研究
2.2.3 国际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研究
2.2.4 国际外包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研究
2.3 “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研究
2.3.1 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
2.3.2 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基于价值链驱动机制的产业转型升级理论分析
3.1 价值链分工模型的初始均衡分析
3.1.1 基本模型描述
3.1.2 生产者驱动下的均衡情况
3.1.3 购买者驱动下的均衡情况
3.1.4 总体均衡情况
3.2 价值链顺向分工合作下的均衡分析
3.2.1 均衡情况
3.2.2 对价值链上游国家的影响
3.2.3 对价值链下游国家的影响
3.3 价值链逆向分工合作下的均衡分析
3.3.1 均衡情况
3.3.2 对价值链上游国家的影响
3.3.3 对价值链下游国家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分工合作的典型化事实
4.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现实特征
4.1.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现状分析
4.1.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分析
4.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互惠合作发展的现实特征
4.2.1 中国与其他沿线国家制造业投资与贸易合作的现状分析
4.2.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共生水平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一带一路”价值链驱动机制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理
5.1 不同动力机制下的“一带一路”价值链分工形式
5.1.1 生产者驱动型“一带一路”价值链
5.1.2 购买者驱动型“一带一路”价值链
5.1.3 混合驱动型“一带一路”价值链
5.2 不同分工形式下的“一带一路”价值链治理模式
5.2.1 “一带一路”价值链顺向分工合作下的治理模式
5.2.2 “一带一路”价值链逆向分工合作下的治理模式
5.3 不同治理模式下的中国制造业升级机理
5.3.1 基于“一带一路”价值链顺向分工的影响机理
5.3.2 基于“一带一路”价值链逆向分工的影响机理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对称视角下“一带一路”价值链驱动机制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证检验
6.1 计量模型与研究变量设定
6.1.1 计量模型设定
6.1.2 被解释变量设定
6.1.3 解释变量设定
6.2 研究样本与数据选取
6.2.1 研究样本选取
6.2.2 研究数据来源
6.2.3 对相关变量的统计性分析
6.3 整体效应检验
6.3.1 静态分析结果
6.3.2 动态分析结果
6.3.3 稳健性检验
6.4 价值链顺向分工下的效应检验
6.4.1 静态分析结果
6.4.2 动态分析结果
6.5 价值链逆向分工下的效应检验
6.5.1 静态分析结果
6.5.2 动态分析结果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非对称视角下“一带一路”价值链驱动机制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证检验
7.1 方法选择与模型建立
7.1.1 方法选择
7.1.2 模型建立
7.2 对生产者驱动机制的检验
7.2.1 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结构的非对称影响
7.2.2 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出口规模的非对称影响
7.2.3 对中国制造业结构优化的非对称影响
7.3 对购买者驱动机制的检验
7.3.1 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结构的非对称影响
7.3.2 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出口规模的非对称影响
7.3.3 对中国制造业结构优化的非对称影响
7.4 结果对比分析
7.4.1 对结果的横向对比分析
7.4.2 对结果的纵向对比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1.1 现实方面
8.1.2 理论方面
8.1.3 实证方面
8.2 政策建议
8.2.1 基于政府层面的建议
8.2.2 基于产业层面的建议
8.2.3 基于企业层面的建议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8.3.1 研究不足
8.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4018234
【文章页数】:2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研究框架与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2.3 主要研究内容
1.3 主要研究方法
1.3.1 统计分析法
1.3.2 比较分析法
1.3.3 理论分析法
1.3.4 计量分析法
1.4 主要创新点
1.4.1 基于“一带一路”价值链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内容创新
1.4.2 基于发展中国家视角下三国价值链分工的理论框架创新
1.4.3 增加值贸易下对称与非对称视角相结合的实证方法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价值链理论相关研究
2.1.1 关于企业价值链的研究
2.1.2 关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
2.1.3 关于国内价值链的研究
2.1.4 关于区域价值链的研究
2.2 国际分工下的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2.2.1 价值链理论视角下的产业转型升级
2.2.2 对外贸易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研究
2.2.3 国际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研究
2.2.4 国际外包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研究
2.3 “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研究
2.3.1 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
2.3.2 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基于价值链驱动机制的产业转型升级理论分析
3.1 价值链分工模型的初始均衡分析
3.1.1 基本模型描述
3.1.2 生产者驱动下的均衡情况
3.1.3 购买者驱动下的均衡情况
3.1.4 总体均衡情况
3.2 价值链顺向分工合作下的均衡分析
3.2.1 均衡情况
3.2.2 对价值链上游国家的影响
3.2.3 对价值链下游国家的影响
3.3 价值链逆向分工合作下的均衡分析
3.3.1 均衡情况
3.3.2 对价值链上游国家的影响
3.3.3 对价值链下游国家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分工合作的典型化事实
4.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现实特征
4.1.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现状分析
4.1.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分析
4.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互惠合作发展的现实特征
4.2.1 中国与其他沿线国家制造业投资与贸易合作的现状分析
4.2.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共生水平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一带一路”价值链驱动机制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理
5.1 不同动力机制下的“一带一路”价值链分工形式
5.1.1 生产者驱动型“一带一路”价值链
5.1.2 购买者驱动型“一带一路”价值链
5.1.3 混合驱动型“一带一路”价值链
5.2 不同分工形式下的“一带一路”价值链治理模式
5.2.1 “一带一路”价值链顺向分工合作下的治理模式
5.2.2 “一带一路”价值链逆向分工合作下的治理模式
5.3 不同治理模式下的中国制造业升级机理
5.3.1 基于“一带一路”价值链顺向分工的影响机理
5.3.2 基于“一带一路”价值链逆向分工的影响机理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对称视角下“一带一路”价值链驱动机制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证检验
6.1 计量模型与研究变量设定
6.1.1 计量模型设定
6.1.2 被解释变量设定
6.1.3 解释变量设定
6.2 研究样本与数据选取
6.2.1 研究样本选取
6.2.2 研究数据来源
6.2.3 对相关变量的统计性分析
6.3 整体效应检验
6.3.1 静态分析结果
6.3.2 动态分析结果
6.3.3 稳健性检验
6.4 价值链顺向分工下的效应检验
6.4.1 静态分析结果
6.4.2 动态分析结果
6.5 价值链逆向分工下的效应检验
6.5.1 静态分析结果
6.5.2 动态分析结果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非对称视角下“一带一路”价值链驱动机制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证检验
7.1 方法选择与模型建立
7.1.1 方法选择
7.1.2 模型建立
7.2 对生产者驱动机制的检验
7.2.1 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结构的非对称影响
7.2.2 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出口规模的非对称影响
7.2.3 对中国制造业结构优化的非对称影响
7.3 对购买者驱动机制的检验
7.3.1 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结构的非对称影响
7.3.2 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出口规模的非对称影响
7.3.3 对中国制造业结构优化的非对称影响
7.4 结果对比分析
7.4.1 对结果的横向对比分析
7.4.2 对结果的纵向对比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1.1 现实方面
8.1.2 理论方面
8.1.3 实证方面
8.2 政策建议
8.2.1 基于政府层面的建议
8.2.2 基于产业层面的建议
8.2.3 基于企业层面的建议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8.3.1 研究不足
8.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4018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4018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