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货币政策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对中的协调配合
发布时间:2024-12-26 03:49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金融风险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加强两大政策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对中的协调配合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重点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过程中“救什么”(应对范畴)、“何时救”(介入标准)、“怎么救”(政策手段)等问题,对国内外经验做法进行了梳理,通过成本收益法分析了政策介入和退出的标准,通过引入风险溢价和预期的IS-LM-BP模型,结合对现代货币理论的借鉴与批判,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状态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选择问题,运用VAR模型、VEC模型、ARCH类模型,对2008年至2019年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及应对作了探讨。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应对范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目标是消除市场失灵、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包括救金融机构、救金融市场、救实体经济、救社会预期四个方面。二是介入标准。需要考虑介入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预期收益和成本,收益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实体经济、社会预期等领域,成本包括直接成本、超调成本、道德风险成本、机会...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20484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3-1预期收益曲线
定方面带来的收益为SE,考虑放大效应后为ρ2SEη,则社会预期方面的总收益如下:Es=ρ1ρ2SLη+ρ2SEη(3.18)5.预期收益曲线综上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介入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对的预期收益主要来自于金融机构、金融市尝实体经济、社会预期四个方面,测度公式如下:(3.19....
图3-2:预期成本曲线
35化分析,可以构建如下预期成本曲线(图3-2)。只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介入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对,就会产生一个最低成本,也就是OY1部分,不存在零成本的风险应对。随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资源投入规模的扩大,预期成本将逐步上升,且边际成本将递增。其中,直接成本增长得相对平滑,超调成本、....
图3-3:预期成本收益曲线
36应对工作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预判性。因此,对于决策者而言,一旦预期应对效益大于成本,即U=E-C>0时,必须当机立断、果断出手,而且最好要实施超预期的应对政策,大幅提振市场信心,不能犹豫不决、贻误战机。为直观分析决策依据,我们构建预期成本收益曲线。图3-3:预期成本收益曲线在成....
图3-3:预期成本收益曲线
益。如果处于X*X2区间,理论上可以随时选择退出,最晚应在X2前退出,防止边际成本突然快速上升,形成负的净收益。2.假设在X1X2区间没有达到政策目标,这也是现实中可能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应对,发现没有起到预期效果,来到了X2右端区域。由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严重危害性,以及前....
本文编号:4020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4020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