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中、美、日、韩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0 11:00

  本文关键词:中、美、日、韩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可持续增长的综合能力。二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经济已高度发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国际市场能否占有所需要的生产要素,能否有效利用这些要素进行生产并在国际市场更多实现产品价值,提高国民福利,成为各国考察评价其经济发展动力的主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发现作为中观层次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全新的系统量化概念,可以从现有实力和发展潜力两方面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国际竞争力。由此,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便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 互联网与通信产业作为21世纪对人类影响最为深远的产业之一,由于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在世界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扩张,对各国经济产生着重要影响。此外,互联网与通信产业由于对传统产业具有超强的渗透能力,已经渗入社会全产业链条和全生命周期,其与工业经济完全不同的生产要素、商业模式、经济形态正在改变着这个世界,引发着一场空前的革命。当今世界,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已成为各国产业的制高点,是一国产业整体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志。 与其他国家一道,我国互联网与通信产业紧随国际发展趋势,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产业实力稳步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与日俱增,不仅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引擎,同时也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正在改变着经济发展的模式。但是,,与美国、日本、韩国等这些在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相比,我国的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互联网与通信设备的普及率、新技术的推广、配套产业发展还是在对经济社会影响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通过中、美、日、韩四国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我国互联网与通信发展的优势、差距和不足,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互联网与通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更有利于我国的结构转型和升级。此外,借助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还有利于在理论上寻找继“资源禀赋理论”之后,一个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源泉,探索后进国家如何发挥后发优势缩短与先进国家之间差距的规律,为我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理论借鉴,为像中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快速提升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可以值得借鉴的途径。 本文从传统的贸易理论开始,从比较优势、新贸易理论,到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再到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沿着事物认识的逻辑和现实历史轨迹,梳理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发展的脉络;结合产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探讨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源泉;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多层次、综合性评价原则,从内外因素相结合、动态与静态指标相权衡的角度,建立了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运用统计学的层次分析法,利用MATLAB软件,较全面、系统地对中、美、日、韩四国互联网与通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做了分析与评价,并结合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对我国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搭建了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理论框架;二是构建了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三是开创性地对中、美、日、韩四国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做了综合评价和比较研究。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一是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的研究。这部分梳理了与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关的理论和评价方法,为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建立了理论框架。二是互联网与通信产业的概述。这部分介绍了产业的分类与发展趋势,分析了互联网与通信产业范围、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体特征。三是关于中、美、日、韩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分析与介绍。这部分对世界互联网与通信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中、美、日、韩四国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四是关于中、美、日、韩四国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与综合评价。这部分通过分析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外在因素,建立了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使用MATLAB软件,对四国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做了综合性分析与评价。五是提出了提高我国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这部分结合前述理论与实证,为我国提升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值得借鉴的对策和可操作的建议。
【关键词】:中美日韩 互联网与通信产业 产业国际竞争力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9;F63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第1章 导论14-28
  • 1.1 选题背景14-17
  • 1.2 研究的意义17-19
  • 1.2.1 理论意义17-18
  • 1.2.2 现实意义18-19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9-25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9-22
  • 1.3.2 国内研究现状22-23
  • 1.3.3 国内外研究的评述23-25
  • 1.4 研究的内容、框架与方法25-28
  • 1.4.1 研究的内容25-26
  • 1.4.2 研究的框架26
  • 1.4.3 研究的方法26-28
  • 第2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基础28-60
  • 2.1 产业的定义与分类28-31
  • 2.1.1 产业的定义28
  • 2.1.2 产业的分类28-31
  • 2.2 竞争、竞争力与产业国际竞争力31-38
  • 2.2.1 竞争的含义31
  • 2.2.2 竞争力的含义31-32
  • 2.2.3 产业国际竞争力32-38
  • 2.3 产业国际竞争力来源的理论解释及演化38-41
  • 2.3.1 源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竞争力的解释38-39
  • 2.3.2 源于新贸易理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解释39
  • 2.3.3 源于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解释39-40
  • 2.3.4 源于竞争优势理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解释40-41
  • 2.4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方法与评价体系41-58
  • 2.4.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42-49
  • 2.4.2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49-58
  • 本章小结58-60
  • 第3章 互联网与通信产业概述60-70
  • 3.1 互联网与通信产业概念与界定60-64
  • 3.1.1 互联网产业概念与界定60-63
  • 3.1.2 通信产业概念与界定63-64
  • 3.2 互联网产业与通信产业之间关系64-65
  • 3.3 互联网与通信产业的特征65-69
  • 3.3.1 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属于智慧型产业65
  • 3.3.2 互联网与通信产业是高渗透型产业65-66
  • 3.3.3 互联网与通信产业是不断创新的新兴产业66-67
  • 3.3.4 互联网与通信产业是需求广、增长快的新兴产业67-68
  • 3.3.5 互联网与通信产业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型产业68
  • 3.3.6 互联网与通信产业是综合性强、基础作用大的产业68-69
  • 本章小结69-70
  • 第4章 中、美、日、韩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70-114
  • 4.1 世界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发展的整体状况与趋势70-77
  • 4.1.1 世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70-73
  • 4.1.2 世界通信产业的发展状况与趋势73-77
  • 4.2 美国互联网与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77-84
  • 4.2.1 美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77-81
  • 4.2.2 美国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81-84
  • 4.3 日本互联网与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84-93
  • 4.3.1 日本互联网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84-90
  • 4.3.2 日本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90-93
  • 4.4 韩国互联网与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93-101
  • 4.4.1 韩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93-98
  • 4.4.2 韩国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98-101
  • 4.5 中国互联网与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01-112
  • 4.5.1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01-108
  • 4.5.2 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08-112
  • 本章小结112-114
  • 第5章 中、美、日、韩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与综合评价114-152
  • 5.1 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114-130
  • 5.1.1 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114-115
  • 5.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15-116
  • 5.1.3 评价方法及程序116-118
  • 5.1.4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118-129
  • 5.1.5 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129-130
  • 5.2 中、美、日、韩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比较分析130-144
  • 5.2.1 国际市场竞争力比较分析130-132
  • 5.2.2 人力资源要素比较分析132-133
  • 5.2.3 资本要素比较分析133-135
  • 5.2.4 技术水平比较分析135-137
  • 5.2.5 生产条件比较分析137-139
  • 5.2.6 国内需求因素比较分析139-140
  • 5.2.7 相关产业状况因素比较分析140-142
  • 5.2.8 政策因素比较分析142-143
  • 5.2.9 市场环境因素比较分析143-144
  • 5.3 中、美、日、韩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144-150
  • 5.3.1 中、美、日、韩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分144-148
  • 5.3.2 中、美、日、韩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分析与评价148-150
  • 本章小结150-152
  • 第6章 提高我国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152-162
  • 6.1 重视人才培养,突破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瓶颈152-155
  • 6.1.1 人才培养短期战略152-154
  • 6.1.2 人才培养长期战略154-155
  • 6.2 实施创新战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动力源155-158
  • 6.2.1 加强创新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156
  • 6.2.2 大力推广颠覆性创新战略,加快创新进程156-157
  • 6.2.3 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条157-158
  • 6.3 重视相关产业培育,夯实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基础158-159
  • 6.3.1 全面推进互联网与通信的应用创新158
  • 6.3.2 加强信息化服务,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158-159
  • 6.3.3 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159
  • 6.3.4 大力促进文化、传媒、创意产业发展,丰富互联网内容159
  • 本章小结159-162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162-166
  • 7.1 结论162-163
  • 7.2 创新与不足163-164
  • 7.2.1 本文的创新点163-164
  • 7.2.2 本文的不足164
  • 7.3 展望164-166
  • 参考文献166-174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174-175
  • 致谢1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银红娟;王咏红;高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2 朱茵,孟志勇,阚叔愚;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3 林云华;冯兵;韩可卫;;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若干问题述评[J];当代经济;2008年04期

4 何宝宏;;漫谈互联网与电信网的关系[J];电信网技术;2008年04期

5 黄先海;;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测度与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5期

6 何培忠;日本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7 雷宇;张秀生;余吉祥;;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资源型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8 张秀红;马迎雪;李延晖;;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改进后的层次分析法及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04期

9 刘兹恒;周佳贵;;日本“U-JAPAN”计划和发展现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年03期

10 申力杨;;日本物联网基础技术取得划时代进步[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容;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美、日、韩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6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406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2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