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中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1 07:08

  本文关键词:中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间的经济实力、地位的竞争实质上是教育、人才、科技等方面的竞争。许多发达国家之所以保持较高的经济水平,不仅是拥有充足的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完善的教育制度和较高的全民教育水平。近几十年,教育的经济功能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肯定,教育对经济的先导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我国政府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优先发展教育政策,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本文从影响经济增长众多因素中选取教育,因为教育对我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经济转型的实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财政支出是政府用以发展教育事业的经济保障,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财政工具,所以研究财政性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首先,明确相关概念、经济理论,论证财政性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机理,以及列举数据分析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的趋势和现状。其次,研究财政性教育支出通过多个路径影响经济增长,实证分析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基于溢出效应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的角度,区域、层级和城乡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分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究现有路径的影响程度和相关环节出现的低效问题。最后,承接前文的估计结果,进一步分析影响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相关因素,包含经济开放程度、科技水平、教育财政分权政策、财政支出能力以及转移支付能力。总结结论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建议。主要结论:(一)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可以显著地推动经济增长,且两者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多变量变参数模型估计结果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对财政教育支出的弹性呈现带有小幅波动增加的趋势,由1978年的0.03增加到2012年的0.35,这说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能力不断增强。(二)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溢出效应体现在它促进了教育人力资本的形成、提高技术转化和创新的速度,进而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与教育相关的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大于受教育溢出效应影响的科技进步和物质资本投资的作用。(三)各类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均具有影响经济增长能力。财政教育支出层级结构的滞后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初等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期最长,并且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而滞后两期的高等教育和当期的中等教育财政支出的贡献相近。然而,目前我国政府更重视高等教育,致使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挤占中等教育的部分,造成教育层级结构存在配置不合理。在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的城乡间小学、初中财政教育支出差距显著增大,由此引起的教育水平的差异严重阻碍农村经济以及全国经济的发展。(四)经济开放程度、科技水平、教育财政政策以及财政转移支付能力不同程度增大了经济增长对财政教育支出的弹性,以及合理利用这些因素能促使财政教育支出发挥更大的经济作用。本文在实证分析方法和数据选用上做出一定的创新。文章以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为基础,设立不同计量模型从不同方面实证分析教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作用。利用状态空间变参数模型,不仅可以显示中国近几十年经济、财政政策的变化对变量间关系的影响,并且揭示了经济增长对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弹性的动态变化趋势。其次,采用分布滞后模型,既考虑到财政性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存在滞后作用,又顾及各层级的滞后期不同。引入教育财政政策作为虚拟变量,更全面地分析影响财政教育支出经济效应的因素。另外,数据选用上的创新体现在选用城乡间小学、初中财政教育支出比值变量,用以分析小学、初中城乡财政教育支出的差异对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全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选用经济增长对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弹性的序列作为模型被解释变量,用以分析影响财政性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因素。既承接前文研究结果,又更准确地代表了模型的研究对象。本文也存在缺陷和有待研究的方向。例如,可尝试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更好地研究教育发达省份对周边省份是否存在显著的教育溢出效应。对于大量落后地区的高素质劳动力不断转移到发达地区,造成落后地区人力资本积累过少的现象是否影响区域经济。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经济增长 财政性教育支出 教育溢出效应 人力资本 科技进步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12.45;F12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6
  • 第1章 绪论16-31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6-19
  • 1.1.1 选题背景16-18
  • 1.1.2 研究意义18-19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9-26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9-22
  • 1.2.2 国内文献综述22-26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26-29
  • 1.3.1 研究内容26-28
  • 1.3.2 结构安排28-29
  • 1.4 研究的方法29
  • 1.5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29-31
  • 1.5.1 创新点29-30
  • 1.5.2 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方向30-31
  • 第2章 财政性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机理31-47
  • 2.1 财政性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相关概念的界定31-35
  • 2.1.1 教育的经济属性31
  • 2.1.2 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界定和性质31-32
  • 2.1.3 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的界定32-34
  • 2.1.4 人力资本概念与测度方法34-35
  • 2.2 财政性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理论35-39
  • 2.2.1 教育经济学理论35-36
  • 2.2.2 人力资本理论36
  • 2.2.3 经济增长理论36-38
  • 2.2.4 区域经济非均衡和均衡理论38-39
  • 2.3 财政性教育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39-46
  • 2.3.1 财政性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39-43
  • 2.3.2. 教育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3-44
  • 2.3.3 影响教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因素44-46
  • 2.4 小结46-47
  • 第3章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47-65
  • 3.1 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及结构47-57
  • 3.1.1 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47-50
  • 3.1.2 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50-57
  • 3.2 经济增长总量及增长率57-61
  • 3.2.1 经济增长总量57-58
  • 3.2.2 经济增长率58-60
  • 3.2.3 区域经济增长60-61
  • 3.3 财政性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匹配状况61-64
  • 3.3.1 财政性教育支出与财政支出的匹配61-62
  • 3.3.2 财政性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匹配62-64
  • 3.4 小结64-65
  • 第4章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65-89
  • 4.1 财政性教育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65-77
  • 4.1.1 模型构建65-69
  • 4.1.2 实证检验69-71
  • 4.1.3 计量分析结果71-77
  • 4.2 基于溢出效应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77-87
  • 4.2.1 模型构建77-80
  • 4.2.2 实证检验80-81
  • 4.2.3 计量分析结果81-87
  • 4.3 小结87-89
  • 第5章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89-115
  • 5.1 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区域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89-95
  • 5.1.1 模型构建89-90
  • 5.1.2 实证检验90-93
  • 5.1.3 计量分析结果93-95
  • 5.2 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层级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95-104
  • 5.2.1 模型构建95-99
  • 5.2.2 实证检验99-101
  • 5.2.3 计量分析结果101-104
  • 5.3 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城乡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04-113
  • 5.3.1 模型构建105-107
  • 5.3.2 实证检验107-109
  • 5.3.3 计量分析结果109-113
  • 5.4 小结113-115
  • 第6章 影响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115-129
  • 6.1 模型构建115-118
  • 6.1.1 模型设定115-116
  • 6.1.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116-118
  • 6.2 实证检验118-120
  • 6.2.1 变量相关性和平稳性检验118-119
  • 6.2.2 模型检验119-120
  • 6.3 计量分析结果120-127
  • 6.3.1 经济开放程度123-124
  • 6.3.2 科技水平124-125
  • 6.3.3 财政支出能力125-126
  • 6.3.4 财政转移支付能力126-127
  • 6.4 小结127-129
  • 第7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129-139
  • 7.1 结论129-133
  • 7.2 对策建议133-139
  • 附录139-146
  • 参考文献146-158
  • 致谢158-159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1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思民;;加大我国农村财政教育投入刍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3期

2 刘泽云;西方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3 孙启林;孔锴;;全球化视域下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4 李治堂;人力资本积累、研究开发与内生经济增长[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宋光辉;不同文化程度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我国经济增长与教育关系的一种实证分析(1981-2000年)[J];财经科学;2003年01期

6 贾彦东;张红星;;区域性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6年03期

7 李瑞锋;;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4期

8 马树才;孙长清;;我国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6期

9 王俊;孙蕾;;我国经济增长与预算内教育支出增长的VAR时间序列分析[J];财贸研究;2005年06期

10 王铮;申来津;;我国教育支出的结构分析[J];当代经济;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印重;金融稳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莉;中国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支出结构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侯冠平;用知识化推进“二元结构”一元化[D];湘潭大学;2005年

3 胡丹丹;教育的经济贡献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卓越;我国西部人力资本与教育投资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刘莹;教育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测度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李慧;基于内生增长模型框架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陈豪好;教育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黄静;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吉璐璐;我国教育投资的经济学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10 秦臻;比较视阈中的我国教育公平制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441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0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