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摘要】: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宏观经济和改善社会福利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稳健高效的银行体系能够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将社会资金最大程度地聚集动员起来,并配置到最有活力的经济部门,从而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张和质量的提升。如何完善银行监管、促进银行高效稳健经营,一直是近百年来经济学界和监管当局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尽管许多国家的银行监管机构都将促进银行高效稳健运营、保障消费者权益以及维护国民经济良好运转作为监管目标,并对通过加强银行监管来实现上述目标抱以了很大希冀,但是实际监管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此轮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监管问题,引发了各界对现有银行监管制度和政策的反思。因此,对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对于完善监管政策框架、促进银行稳健高效经营意义重大。鉴于此,本文在对银行监管的理论、运行机制及功效等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较为全面的跨国银行业数据库和银行监管数据库,从竞争、效率和风险等三个维度对银行监管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并结合巴塞尔协议III,对中国审慎监管工具的有效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实证检验,以期丰富和完善对银行监管有效性的评估研究,为中国商业银行审慎监管改革提供经验支撑,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稳健高效运营。首先,基于全球128个国家或地区1998-2010年相关数据,采用Lerner指数和Boone指数衡量的银行竞争,对银行监管背景下银行竞争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内全球银行业市场势力总体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出现明显下降,发达国家的银行竞争度要高于发展中国家;资本监管政策显著地提高了银行竞争度,而经营限制、市场监督和政府监管权力的提高均显著地增加了银行垄断势力,削弱了银行竞争。另外,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垄断性的银行结构和较高的净利差削弱了银行竞争,保险业发展促进了银行竞争,而股票市场发展和银行非利息业务发展则提高了银行的市场势力。其次,在对银行监管与银行效率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较为全面的跨国银行业数据,采用DEA模型测算了银行效率,对银行监管与银行效率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在采取更严格资本要求和有着更强政府监管权力的国家,银行资源配置能力更佳,银行经营效率更高,资本监管和政府监管权力的提升有利于银行效率增加。而在对银行经营活动有着更加严格限制和对银行向市场披露信息有着更加严格要求的国家,银行效率往往更低,经营限制和市场监督显著地降低了银行效率。当控制了政治制度、法制环境和政府治理等国家制度质量差别之后,上述研究结果并没有发生改变,我们的研究结论较为稳健。再次,在全面回顾银行监管对银行风险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构建跨国银行业数据库,利用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了银行监管与银行风险的关系。同时,我们还进一步考察了这种关系在不同政治环境、法制水平和政府治理等制度条件下是否发生改变,即同样的银行监管在不同的制度质量下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对银行经营活动的限制不仅显著地降低了银行经营风险,还降低了银行信贷风险,经营限制有利于促进银行稳定。但是,经营限制的风险抑制效应依赖于一定的制度水平。只有当该国的制度水平超过一定的门槛,经营限制才会降低银行风险,否则会提高银行风险。样本内大部分经济体的制度指数都超过了门槛值,经营限制总体上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市场监督对银行风险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有利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但却提高了银行整体经营风险。资本监管和政府监管对银行经营风险和信贷风险的影响均不显著,但是资本监管与制度质量在降低风险中存在显著替代效应,制度质量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政府监管的银行信贷风险抑制效应。总体来看,银行监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在不同制度水平的经济体中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最后,我们在对巴塞尔协议III及其在中国的实践等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基础上,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非效率影响因素模型的联合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现有审慎监管工具对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利用系统GMM模型研究了审慎监管指标对银行信贷风险和银行经营风险水平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在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银行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拨备覆盖率的增加有利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但却显著地提高银行成本效率;杠杆率和贷款拨备率对银行利润效率的影响为正,但贷款拨备率增加了银行风险;存贷比监管不仅不能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和经营风险,还显著地增加了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流动性比率对银行风险和银行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这些结论表明,不同审慎监管指标对银行风险和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别,部分审慎监管指标在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银行效率,即审慎监管的目标在效率和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取舍。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刚,颜逸群,欧阳锋;银行监管失灵与“制度基础监管”初探[J];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王君;银行监管应当专业化[J];金融信息参考;2002年03期
3 张坤;现代银行监管理念的创新[J];中国金融;2003年21期
4 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课题组;论银行监管的五大关系[J];青海金融;2003年01期
5 董西明,程素珍;浅议信用评级在银行监管中的应用[J];济南金融;2003年09期
6 尹龙;;中国银行监管理论评析[J];经济管理;2003年19期
7 欧光荣;银行监管要处理好银行合规、风险和发展之间的关系[J];武汉金融;2004年06期
8 钱保生;香港银行监管制度的特点及其借鉴[J];中国金融;2004年11期
9 林保军;银行监管,关键在哪里[J];金融经济;2004年08期
10 全银香;民主透明——银行监管的另道题[J];金融经济;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文霞;;以国际惯例和准则逐步提高银行监管透明度[A];柴达木金融服务论坛专刊[C];2004年
2 王刚;;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在跨境银行监管中的应用研究[A];金融法学家(第三辑)[C];2011年
3 宗良;陈静;;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变革与展望[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4 王刚;杨文云;;论宏观审慎监管视角下巴塞尔跨境银行监管的改善[A];金融法学家(第二辑)[C];2010年
5 郝项超;;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博士郝项超[A];“资本约束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姜德鑫;张靖钰;;网络银行监管的商法探析[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何农;欧盟达成统一银行监管机制协议[N];光明日报;2012年
2 记者 周武英;欧盟财长会:银行监管在分歧中求进展[N];经济参考报;2013年
3 江苏银监局副局长 丁灿;论银行监管治理[N];金融时报;2013年
4 马建庆 记者 曾祥素;银行监管不力必须担责[N];中国质量报;2013年
5 执笔 戴蔚珑;银行监管需要突破创新[N];农村金融时报;2014年
6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 宋玮;德国银行监管的特点与启示[N];国际商报;2002年
7 马卉(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对银行监管的思考[N];湖北日报;2002年
8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胡怀邦 博士;银行监管的理念创新:辩证思维与正和博弈[N];金融时报;2003年
9 中国银监会四川省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筠权;树立科学的银行监管观[N];金融时报;2004年
10 胡跃辉;加强政策性银行监管[N];金融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汉华;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张丕强;银行监管组织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董贤圣;银行监管体制比较研究与借鉴[D];吉林大学;2006年
4 张惠;银行监管治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5 张威;中国银行监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6 梁丹;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刘平;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研究(1897-1949)[D];复旦大学;2008年
8 张庆;论德国银行监管体制与结构模式[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 宓丹;银行监管有效性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王晔;现代银行监管理论与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的完善[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娟;会计报告与银行监管报告的分离与协调[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2 薛辉;中国银行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张莹莹;朝阳市银行业监管文化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葛凌;网络银行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5 曲晓红;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8年
6 刘维民;论我国银行监管法制体系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7 成俊;关于完善我国银行监管问题的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张阁麟;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吴剑;浅议银行监管中的行政指导行为[D];兰州大学;2009年
10 刘永启;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81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1281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