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核电项目建设情景下公众的风险应对行为与信息沟通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8 05:24

  本文关键词:核电项目建设情景下公众的风险应对行为与信息沟通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核电项目 风险感知 风险应对行为 信息搜寻 抵制行为 行为意向 风险沟通


【摘要】:后福岛时代,核电的发展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邻避效应"是核电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随着公众环保理念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升,公众在面对核电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考虑核电项目所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风险而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并做出不同的风险应对行为决策。本研究将公众的核电项目风险应对行为分为积极应对行为(风险信息搜寻行为和抵制行为)和规避风险行为(搬迁和购买防辐射用品)。其中,搬迁一般因征地由政府引导的行为,同时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购买防辐射用品通常发生在核事故后所采取的风险应对行为。因此,本研究主要聚焦核电项目建设过程中公众的积极应对行为,即风险信息搜寻行为和抵制行为。低效且无针对性的风险沟通是公众对核电项目风险感知过高并采取积极应对行为的根本原因。公众对核电项目风险的担忧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课题。然而,针对核电项目建设情景下的公众风险应对行为和信息沟通的实证研究仍较为匮乏。本文以山东海阳核电站的建设为实证背景,主要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1)研究公众面对核电项目建设风险时的信息搜寻行为意向。本文在风险信息搜寻与处理模型(RISP)、风险信息和搜寻框架(FRIS)、计划风险信息搜寻模型(PRISM)的基础上,归纳分析核电项目建设情景下影响个人风险信息搜寻行为意向的因素,构建了公众对核电项目风险信息搜寻行为意向的概念模型,并通过实证调研和结构方程验证了该模型。研究发现,公众的信息需求作为核心中介变量,在风险信息搜寻行为意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感知对核电知识有些了解的公众评估自己对核电项目建设的信息是不充分的,进而引发了信息搜寻的意向。此外,公众对信息渠道愈信任,愈愿意使用这些信息渠道去搜寻他们想要的风险信息。信息渠道的信任对信息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风险感知对信息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然而,公众的风险感知不是直接而是间接地通过信息需求影响信息搜寻行为意向。(2)研究核电项目建设情景下公众的抵制行为意向。本文整合了防护行为决策模型(PADM)和"核邻避情结"的影响因素,归纳分析核电项目建设情景下影响个人抵制行为意向的因素,构建了公众对核电项目抵制行为的概念模型,并通过实证调研和结构方程验证了该模型。研究发现,"核邻避情结"、感知知识和风险感知三个社会心理因素显著影响公众对核电项目的抵制行为意向。感知知识对预测风险感知、利益感知、"核邻避情结"和抵制行为意向都有重要的作用。而且,感知知识与"核邻避情结"之间,以及与抵制行为意向之间均呈现倒U型关系。公众参与和信息获取显著正向影响抵制行为意向。"核邻避情结"和抵制行为意向均被风险感知而非利益感知所影响。(3)公众风险应对行为意向的居住距离差异分析。本研究应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居住在核心区域(距核电设施10公里以内)和非核心区域(10公里以外)的两个不同群组的风险应对行为意向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差异。研究发现,居住距离对公众的风险应对行为意向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政府和核电企业在制定风险沟通策略时,应针对不同区域的群体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4)研究核电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沟通。基于风险沟通基本框架,通过对山东海阳核电站周边居民的分层抽样调查和网络数据的收集,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海阳核电站建设过程中信息释放、公众参与、公众获取信息的程度,以及公众对当地政府和核电企业的信任程度,并为核电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沟通提出对策和建议。研究发现,核电的发展和决策主要由国家政府部门、核电企业和研究机构组成的"铁三角"主导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核电企业作为二手信息源,信息释放的增量与核电站建设阶段的政策和国家核电发展政策有关。核电站建设过程中公众主要通过传统媒体获取信息,公众参与率低。公众对当地政府和核电企业信息释放的信任程度都相对较低。结合研究结果,本文从信息释放机制、涉核舆情引导机制、公众参与机制、核电知识普及、提高公众信任度五个方面提出了风险沟通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的主要贡献体现在:(1)构建了核电项目建设情景下公众的风险信息搜寻行为意向的假设模型,拓展了风险信息搜寻与处理模型(RISP)的应用范围,丰富了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内容。(2)构建了公众抵制核电项目的行为意向的假设模型,拓展了防护行为决策模型(PADM)的应用领域,将PADM模型从自然灾害领域的应用拓展到技术风险领域,实现了对PADM模型的延伸和深化。(3)揭示了风险感知等社会心理因素对风险应对行为意向的作用机理,丰富了风险感知的研究内容。(4)首次探究了居住距离在风险应对行为意向模型中的调节作用。(5)基于风险应对行为意向的研究结果,结合案例研究提出核电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沟通对策和建议,拓展了风险沟通领域的研究,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426.23;F426.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威锭;申世飞;康晓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核电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6年04期

2 闫坤如;;技术风险感知视角下的风险决策[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6年01期

3 李炜炜;王桂敏;李晶;戴文博;田雪;;从江门反核事件看涉核舆情的预防与消解[J];核安全;2015年02期

4 汪e,

本文编号:1302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1302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e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