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府激励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8 16:13

  本文关键词: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府激励政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成本 内部化 激励政策


【摘要】: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直接构成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在国际上,为应对全球变暖,欧美国家对中国碳排放提出减排要求措施。因此,面临国际减排压力和国内生态环境恶化的威胁,政府迫切需要制定有效的政策缓解这一状况。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期,对于环境资源与能源的需求仍在上升,有必要对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府激励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探明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影响因素及各利益相关方博弈策略选择,在此基础上优化环境成本内部化政策,从而为中国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府激励政策设计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从经济学的研究角度看,环境资源与能源具有公共产品性,由于长期过度消耗而产生的环境成本的不到补偿,大量的外部环境成本不断沉积,导致环境资源的市场配置失灵。要想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可以运用界定产权和政策激励的方式,使企业承担的成本相等与社会成本,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构建基本的研究思路,并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结合起来。首先,定位于基础研究,重点研究环境成本内部化与政府激励政策的基础理论。通过理论梳理,在对外部环境成本环境成本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影响因素,揭示政府激励与环境成本内部化建设的辩证关系,着重研究政府激励推动环境成本内部化建设的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其次,定位于应用研究。重点研究政府激励推动环境成本内部化建设的作用,包含政府激励推动环境成本内部化建设的微观与宏观途径与方式等内容,借鉴欧盟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府激励政策的经验,提出环境成本内部化政府激励政策的完善建议。按照上述写作思路,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对环境成本内部化及政府激励政策进行了界定;通过外部性理论的经济学分析及资源价值理论解析,论证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开展意义;进而在此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性规制理论分析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府激励政策,得出市场机制无法调节外部环境成本的内在化,需要政府测算环境承载力,并据此设计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激励政策,刺激企业主动进行内部环境治理,消除环境成本的外部性影响。2)对中国环境成本内部化政策的演变梳理探究中国环境成本内部化激励政策应用中的问题与不足。中国的环境成本内部化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但中国环境成本内部化机制和政策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系统性和整体的连贯性,在宏观全局和战略高度真正发挥调控和规范约束作用的环境成本内部化激励政策尚未形成,致使发展经济过程中,超环境负荷的外部环境成本不断增加。针对影响中国外部环境成本产生的主要变量,对STIRPAT模型进行了扩展,建立了外部环境成本影响因素计量的模型,利用中国的1990—2014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人口规模水平影响最大,碳排放强度影响最小;城市化水平和环境吸纳能力对环境成本无显著影响。针对产生外部环境成本的显著影响变量,提出了在人口规模约束下对于外部环境成本加以内部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环境规制、外贸政策、排污权交易、环境技术效率和公众环境意识。3)实施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目的是促使企业成为外部环境成本承担者,从而解决由于环境成本的外部性产生的环境问题。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环境成本内部化的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化,动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第五章对环境成本内部化利益相关方进行博弈分析,在讨论越界环境成本内部化问题时,分别建立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只有两个国家参与的相邻国家越界环境成本内部化博弈模型;国家范围内的环境成本内部化中,分别构建了政府与企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博弈模型。得出全球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需要通过建立约束机制;国内的环境成本内部化,要求中央政府应尽快制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的导向作用。4)环境成本内部化政策是决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欧盟的许多成员国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实施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本文第六章对欧盟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政策实践的分析,找出了中国在环境成本内部化政策在税收激励、生态补偿激励、排放权交易方面存在的差距及可借鉴的经验。5)在环境成本影响因素和环境成本内部化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环境成本内部化激励政策应用中的问题,借鉴欧盟环境成本内部化激励政策的经验,提出在完善环境成本内部化政府激励政策的建议,包括:激励导向的环境成本内部化制度、价格激励政策、税收激励政策、生态补偿激励政策和排污权交易激励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F275


本文编号:1304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1304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e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