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转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4 20:18
本文关键词:基于产业转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研究 出处:《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煤炭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 竞争力提升 主成分分析法 结构方程模型
【摘要】: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是资源,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是城市。我国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出现于19世纪洋务运动时期,在建国后为配合我国推行重工业战略,经历了蓬勃发展,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体系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也为国家战略性能源安全供应体系提供了保障。由于资源储量的有限性,经过持续高强度的开采,受限于增长模式较为粗放,可持续发展观念淡漠,从计划经济切换至市场经济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资源利用率没有得到保障,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转轨,20世纪90年代起,一些城市开始出现开采成本大幅攀升,失业人数激增,下岗职工无力承担生活开支等问题,体制性和结构性的问题凸显,有些城市甚至面临矿衰城竭的问题,城市的竞争力急速滑落。转方式、调结构,积极引导产业转型逐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由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很多国家都面临的难题,转型效果也良莠不齐,即便是在山东一省,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转型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究竟哪些因素对山东煤城的转型促进作用更加具有决定性,这些因素与城市竞争力提升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本文研究的问题。通过对于问题的研究,能够科学的分析找到更值得关注和对发展影响力更大的因素,帮助决策者制定城市转型提升过程中的政策和管理办法,这是本文研究的实践目的。本文对产业转型和城市竞争力提升的研究分为五个部分:(1)提出问题和收集问题相关材料部分(第1章、第2章、第3章):第1章主要简述了对问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现阶段煤炭资源型城市所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研究的意义和思路做出简述。第2章对相关概念界定、特征和规律进行了探讨。首先阐述了资源型城市的定义和衡量尺度,分析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明确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目标和产业转型的概念。第3章分门别类的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回顾了国内外对于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的研究现状和相关成果。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研究差异,寻找到了较为空白的区域,为本文的研究寻找到了切入点。(2)我国煤炭产业综合分析及关于山东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灵活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部分(第4章):第二部分首先通过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山东,山东环比各省区三个角度对比分析了我国现有能源结构和煤炭发展趋势,说明了煤炭产业的重要性及山东煤炭资源型城市进行转型的紧迫性。其次,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构建了山东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灵活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并综合计算出了一个理想状态下的基准城市作为参照。再次,对山东煤城进行随机抽样后完成了样本城市与基准城市间的单项指标动态分析和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综合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讨论,得出了关于山东煤城转型灵活性的研究结果。(3)关于山东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灵活性对城市竞争力提升影响因素的路径研究(第5章):首先简述了国内外比较权威的城市竞争力模型,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影响煤炭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四个主要矛盾。对其中可能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产生影响的因子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设计了研究假设。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并讨论了假设检验结果。(4)结合数据结论对实践经验进行吸取和借鉴部分(第6章):以数据结论的基础,有选择和重点地吸取了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经验,并分析了其中值得山东煤城转型提升借鉴的精华。对相关国家的转型模式和提升政策作出了归纳和吸取,分析了其措施方法对山东煤城的启示。(5)关于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竞争力系统性提升路径及策略和保障顺利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部分(第7章、第8章):第7章主要结合第五章的定量分析与第六章定性分析的内容,首先从产业角度讨论了新主导产业对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涉及新主导产业的选择规律、误区、模式等问题。然后又从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展开讨论了提升竞争力的策略。第8章是在通篇对问题研究后对于如何能够以更为柔顺和平滑的方式促进山东煤城产业转型和竞争力提升做出的思考和建议。讨论了发展过程中对山东煤城的政策支持在财税引导、金融体系建设、土地使用方式、资本运作、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以及通过对参与国际竞争打破资源诅咒等政府治理方面的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云刚;大庆市资源型产业结构转型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0年05期
2 樊杰;我国煤矿城市产业结构转换问题研究[J];地理学报;1993年03期
3 魏心镇;矿产资源区域组合类型与地域工业综合体[J];地理学报;1981年04期
,本文编号:1329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1329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