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我国种子质量可追溯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7 00:25

  本文选题:种子 切入点:质量管理 出处:《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博士后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水平与国家的粮食安全及食品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虽然不断加强对种子质量的监管力度,但种子质量安全事件屡禁不止,很多农户辛苦一年却颗粒无收。推行种子质量可追溯系统是解决我国种子质量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国际种子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我国对质量可追溯系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制度机制仍不完善。为此本文将种子质量可追溯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外部性理论及准公共产品理论等相关理论系统梳理了种子质量可追溯系统的关键要素与相关技术,明确了可追溯系统主体,并指出建立该系统的必要性。在分析种子质量管理目标与主要模式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种子质量管理与可追溯系统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国外质量可追溯系统先进经验深入分析,得出了对我国系统建立的相关启示。通过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种子企业与农户参与可追溯系统意愿的相关因素,从而为系统建设与完善提供了发展方向。本文还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水平与种子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种子质量可追溯系统建立的目标与原则,继而对可追溯系统进行了系统设计,并提出与系统建设相适应的政策建议。研究主要结论为:1.信息不对称、产品存在外部性及准公共产品性质是导致种子产品质量管理困难与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实施种子质量可追溯系统可以有效增加信息的透明度,消除负外部性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种子产品质量,有利于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与行业可持续发展。2.法律体系不完善、检验认证能力有限和管理机制混乱是我国种子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实施种子质量可追溯系统可以有效促进政府管理能力提升,实现种子质量全面管理的目标。3.通过分析国外质量可追溯系统的相关经验发现,国外在可追溯系统建设方面普遍采取分阶段、分层级的推广模式,政府主导与企业自愿参与相结合的发展机制,强化市场准入与退出管理。因此我国在建立种子质量可追溯系统的过程中也应做到法律先行,理顺机制,根据国情与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4.目前我国企业参与种子质量可追溯系统的意愿并不强烈,这主要受企业级别、产品出口情况、管理者的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制约。而影响我国农户对种子质量可追溯系统购买意愿的因素主要为文化程度、收入情况、对种子安全的关注度等。为此在建立种子质量可追溯系统时,应采取相关措施增强各主体参与意愿。5.鉴于我国种子质量管理的现状,实施质量可追溯系统应以规范企业质量管理、增强产品质量信息透明度、明确问题产品的相关责任为主要建设目的,在统一性、便捷性和低成本性的原则基础上,完善对总体结构及相关系统的设计。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后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兰洪杰;黄锋权;林自葵;;2008年北京奥运会食品可追溯系统设计[J];中国储运;2008年05期

2 ;日本拟建立大米的可追溯系统[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9年02期

3 章海亮;孙旭东;刘燕德;刘娟娟;;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4 常崇佐;;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发展和应用[J];大众标准化;2010年12期

5 尹玉伶;何静;;我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6 周应恒;王二朋;耿献辉;;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现状及推进路径选择[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年04期

7 浩锐;;可追溯系统概述[J];中国禽业导刊;2006年14期

8 仝新顺;吴宜;;食品安全的可追溯系统研究综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年01期

9 李春艳;周德翼;;可追溯系统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运作机制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10 熊惠平;;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的溯源: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设新探[J];未来与发展;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颖;田敏;卢延平;;基于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企业社会责任[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2 吴秀敏;杨秋红;;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可追溯系统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四川省企业的调查分析[A];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技术经济问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孟庆翔;张义;赵金石;赵金维;周振明;任丽萍;;借鉴法国经验开展我国牛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A];首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闫师杰;姚星;张哲;邢震;;我国牛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A];全国农产品质量控制与溯源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胡肄农;陆昌华;熊本海;王立方;谢菊芳;白红武;白云峰;;生猪及其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建立[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红华;田志宏;;国内外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比较研究[A];全国农产品质量控制与溯源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谢菊芳;胡东;贺建华;;基于短信技术的猪肉可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坚;学生饮用奶将实行安全可追溯系统[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涂永平 黄麟胜;蕉岭率先建蜂蜜产品可追溯系统[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马龙龙;日本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启示[N];国际商报;2014年

4 杨锋;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半年查案181起[N];闽东日报;2011年

5 贡杰欣;丹阳应用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为百姓健康护航[N];中国工商报;2011年

6 CUBN记者 刘末;江城拟在全国率先试点蔬菜可追溯系统[N];中国联合商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顾政;麦德龙助力世博盛会[N];中国食品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陈婷;质量安全可追溯 老百姓吃菜更放心[N];海峡财经导报;2010年

9 马楠;京郊养殖高档鱼可“追根溯源”[N];中国特产报;2009年

10 王立伟;安全的商品,首先需要科学的可追溯系统[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岳含;我国种子质量可追溯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2 谢菊芳;猪肉安全生产全程可追溯系统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江斌;基于可追溯系统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雪莹;我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刘书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玉米产品可追溯系统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3 张雪;基于HACCP的肉品安全生产可追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郭佳旭;吉林省粮食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王森;基于RFID的新疆肉牛养殖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6 陈静;基于物联网的人参生产质量全程可追溯系统[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7 傅乘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可追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厦门大学;2014年

8 杨秋红;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9 孙明燕;鸡肉冷链可追溯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陈沛思;风险成本视角下生猪可追溯系统采用的激励相容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22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1622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b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