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节能减排视角下的中国工业增长动力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5 10:49
【摘要】:“新常态”下,工业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是在即将实现工业化的今天我们希望工业的增长在质量上有所提高,即在增长的同时降低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的排放。基于此,本文对节能减排视角下的中国工业增长动力因素展开了研究,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文章首先分别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梳理了本文的研究基础。其次,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文献研究结果的梳理,结合我国工业实际,总结并归纳出了在未考虑节能减排的情况下,我国工业的增长动力因素,主要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因素、技术进步因素和政府的规制因素。再次,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环境经济、能源经济、能源-经济-环境等理论进一步在理论上演进了在节能减排的视角下,我国工业的增长动力因素问题。文章通过理论模型的构建,论证了在节能减排的要求下我国工业的增长是可行的。而要想实现我国工业的节能减排增长,就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绿色信贷等金融绿色创新,引导社会上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投向上向工业节能减排类项目或者是企业倾斜。并且,区别于以往对于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研究,在加入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后的四要素分析框架下,我国工业可以通过在进一步明确能源和污染产权的基础上,逐步改变现有经济环境下这两者所具有的准公共物品和公共物品属性,进而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外部性问题。根据诱致性技术进步理论,在做好以上工作后,市场机制的失灵将得到改善,工业的技术进步将会由看不见的手自动的调节,通过替代效应偏离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进而推动工业向能源的节约和污染排放消减的内涵式的方向发展。从我国的发展历程看,政府的规制因素一直是推动工业增长的动力因素,因而,适当的、符合我国工业实际的节能减排类的规制政策可以推动工业向节能减排的内涵式的增长方式转变。最后,在以上理论演进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工业的实际对于现有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适当地改进,分三章分别实证研究了绿色信贷、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及政府的环境规制对工业节能减排增长的动力效应问题,具体如下:第一,文章通过构建绿色信贷、节能减排下的工业增长非线性面板门限模型,研究了绿色信贷的节能减排工业增长动力效应,发现:绿色信贷有利于工业的节能减排增长,且正在成为工业的增长动力之一。但是,绿色信贷比例的增加会使污染治理投资的产出弹性变小。文章运用灰色系统预测了我国工业在节能减排的宏观环境下,到2020年的增长路径,结果显示,现有宏观条件下,工业增速下滑是“新常态”。因而,在相应绿色信贷的实施上,也应注意观察其对于工业经济增长的压力问题。金融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其根本职能还是要通过服务于实体经济来赢得自身的发展。现阶段要确保工业经济的节能、减排转型升级,就需要营造节能环保的金融生态环境,从金融的绿色信贷扩展到绿色金融的创新。第二,研究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对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增长的动力效应问题。在节能减排的视角下,技术进步在结构层面不仅可以偏向传统的资本或者劳动要素,还有可能偏向能源的使用和污染的排放。在扩展到四要素的框架下,本文运用岭回归估计研究了我国工业相对于传统的资本和劳动来说的工业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偏向性。通过对我国工业经济技术进步结构的分析,发现:我国工业还处在一个相对于传统的资本和劳动因素来说,依赖于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的阶段,但是这种趋势正在下降。并且,我国工业经济的技术进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能源的消耗和对大气、水质等的污染,传统的资本和劳动的技术进步所占份额相对偏小。多年来,我国工业的技术进步在结构上偏向于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特点在我国能源资源有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恐怕已经难以为继。因此,工业技术进步向非能源使用、非污染排放上转变应该成为今后工业经济结构转变的方向之一,这是工业技术进步驱动力量的结构调整方向。第三,本文通过将环境规制代理变量内化到生产率指数模型当中,研究现有的节能减排双规制对我国工业增长的动力效应问题。文章通过引入基于仙农熵的非径向非角度的Slacks-Based Model(SBM)模型分别构造了包含、未包含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因素的生产率指数及节能减排技术的指数,通过测度发现:(1)现有的节能减排环境规制在短期内曾经是工业增长的阻碍力量,但是最终随着规制政策的调整及严格实施,最终成为了促进工业增长的驱动力量,反映出现阶段我国工业的增长中具有了能源节约、污染排放消减的内涵,正在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式的发展模式转变,初步地证明了波特假说在工业上的有效性。(2)工业化水平越低,行政命令式的规制措施相对越有效,并且,对于节能减排技术来说,行政命令式的规制措施对于节能减排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好于技术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逐步理顺能源的价格并逐步确立排污权市场的情况下,我们的规制工具可以由行政命令型向市场参与型转变。对于相对发达的地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可以逐步鼓励其率先运用公众参与型的规制工具。(3)样本期内工业的节能减排效率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总结东部工业发展经验,为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借鉴。总体来说,节能减排环境规制因素如果运用不当,将成为工业增长中的阻碍力量,而如果运用得当,适应我国工业生产的现状,则会成为工业增长中的驱动力量,推动我国工业向上增长。总之,在节能减排的要求下,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仍然是我国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因素,但是我们应做好积极的引导,通过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方式将其引导至工业节能减排增长的方向上来。现有工业的技术进步是偏向能源的使用及污染排放的,今后,我们应从技术进步的结构入手,通过理顺能源和污染价格及产权,避免外部效应,以便正确反应工业生产的成本,从而让市场机制自发的调节工业生产,使其偏离对于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过度依赖。针对我国工业高耗能、高污染特点的节能减排类的环境规制比较符合我国工业对节能减排增长的要求,今后在规制工具的选择上及地区的差异上作出相应的改变将会更有利于我国工业的节能减排增长。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4
【图文】:

论文结构


1.5具体绍了主题础,结出得出素和研究内容与全文通过体的内容和第 1 章是了本文研究题的内涵及最后是本第 2 章在出了在未考出我国工业和政府的规与主要工作过六章的内容主要的工作是本篇论文基究的背景及研及研究的对象本文的研究思在第 1 章的理考虑节能减排业的增长动力规制因素。图 1.作 容对节能减作如下:基本特征的研究的理论象。第三部分思路、研究理论概括的排的情况下力因素主要2 论文结构减排视角下的的简介,具体论和现实意义分从理论和究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通下,我国工业要包括:物质构框架的中国工业体包括以下义所在。此和方法两个方究内容和主通过对现有业的增长动质资本和人业增长动力因几方面的内后,详细阐方面梳理了主要工作的介文献研究结动力因素。通力资本因素因素进行阐内容:首先阐释了本文研了本文的研究介绍。结果的梳理通过归纳分素、技术进步阐述,,介研究究基,总分析,步因

序列,残差,相对误差,工业经济


于工此该围内则原始序本章运用工业经济到该模型可进内(见图 4.序列(0)Y 的预(0)y ( k 1) 2003 年 22020 年的进行中长期预2),因此,(1)y ( k 1)预测值为:(1)y ( k 1)月到 2012的同比增长路预测。从模型其预测结(0)y(1) (1) y ( k) 年 12 月的路径情况进型的精度看结果是合格的 akb bea a (01ae y 的工业经济增进行预测。其看,残差跟相的,可以作··········0) (1) abea 增加值同比其发展系数相对误差大作为参考。············(4a k······ (4比增长数据,数 a=0.0037,大都在合理的4.9).10),对,因的范

预测值,残差,发展系数,工业经济


于工此该围内工业经济到该模型可进内(见图 4.2020 年的进行中长期预2),因此,的同比增长路预测。从模型其预测结图 4.2路径情况进型的精度看结果是合格的残差及相进行预测。其看,残差跟相的,可以作对误差其发展系数相对误差大作为参考。数 a=0.0037,大都在合理的,因的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沙;;节能减排话严肃[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年07期

2 陈谦;;节能减排 科学发展[J];环境经济;2007年04期

3 姜妮;;“两会”代表委员 “把脉”节能减排[J];环境经济;2007年04期

4 ;“节能减排 责任与竞争力论坛”在京召开[J];节能与环保;2007年04期

5 任明;;节能减排话“严肃”[J];广西电业;2007年03期

6 王择;;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J];节能;2007年05期

7 ;十项措施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7年05期

8 温家宝;;高度重视 狠抓落实 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J];冶金动力;2007年03期

9 ;八项措施推动节能减排工作[J];资源节约与环保;2007年02期

10 本刊编辑部;;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 加快配套技术的研发和推广[J];安徽科技;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祥左;;对当前节能减排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方案出台[A];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扩大工作会议暨节能减排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金世良;付登科;童颖;;农村节能减排势在必行[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4 王金芳;;关于落实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5 许祥左;;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6 许祥左;;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考[A];控制“三废”污染 搞好矿区生态安全论文集[C];2008年

7 ;发改委:2012年节能减排目标有望完成[A];《电站信息》2012年第7期[C];2012年

8 寇刘秀;;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9 赵浩敏;;“硬约束”为节能减排护航[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10 王昕杰;;完善节能减排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汲传排;深挖潜力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再上新台阶[N];北京日报;2007年

2 刘瑞杰;节能减排不可“孤军奋战”[N];中国财经报;2007年

3 记者 王庆华;狠抓落实 确保完成全市节能减排目标任务[N];赤峰日报;2007年

4 徐琦;节能减排决心目标和责任不变[N];中国环境报;2007年

5 查玮;大型国企应做节能减排表率[N];中国环境报;2007年

6 于平;吉林青年企业家投身节能减排[N];中国环境报;2007年

7 本报评论员;转变发展思路 推进节能减排[N];长江日报;2007年

8 记者 张朝登;节能减排是刚性指标铁的纪律[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9 易家言;将节能减排培育成利润增长点[N];中国冶金报;2007年

10 柳祖林;节能减排,不能只是上边热[N];中国冶金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修静;节能减排视角下的中国工业增长动力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安伟;河南省节能减排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陆婕;青岛市节能减排内涵、评价和战略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4 刘洪斌;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军;燃煤发输电侧节能减排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6 张蓓佳;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动力机制及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7 赵书新;节能减排政府补贴激励政策设计的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方国昌;一类新型节能减排系统的分析和应用[D];江苏大学;2013年

9 周力;开放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协调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李莉;电力产业节能减排机制设计模型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文飞;“十一五”期间浙江省节能减排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月;面向节能减排的车辆检测站网点布局优化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林双;成都市节能减排政策体系的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佳;采暖城市节能减排技术与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付振茹;“中央—地方”政府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行为的委托代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韩旭;淄博市临淄区工业节能减排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廖永涛;基于疏浚机具改良的疏浚船舶节能减排探索[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8 刘畅;吉林省工业节能减排经济政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9 赖晓雯;基于节能减排的高污染产业转型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马信缘;油气资源型城市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与发展对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94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2794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e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