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制造业空间集聚与地方政府保护政策的关联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01 08:42
   流通成本与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关系是空间经济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而由这个命题引申出的地方政府保护政策与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关联分析也逐渐走进了学者们的研究视线。基于“公共理性决策”的公共选择理论为我们研究地方政府保护政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运用空间经济学中的经典理论揭示制造业空间集聚与地方政府保护的关系。从理论研究层面上讲,本文首先依托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对地方政府的保护行为进行深度剖析。其次,运用空间经济理论将地方政府保护政策(流通成本变动)作用于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整合。具体来讲,地方政府在本地经济约束和本地政治约束的条件下,为了使本地经济、上级政府的满意以及本地政府官员的福利达到最优而会采取一定的政府行为。而且,地方政府保护政策会影响流通成本,并导致具有规模效应的制造业厂商发生转移,在转移过程中通过价格效应和本地市场效应而发生自强化过程。理论模型演算的结果初步显示,地方政府保护政策在制造业空间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目标函数进行简单的数学演算初步发现,地方政府保护政策并不有利于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形成。从实证分析角度上讲,本文试图利用1997年—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以相对价格差异为基础的地方政府保护衡量指标和以人均产值为基础的制造业空间集聚指标,并且基于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对模拟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分析表明:(1)在剔除不显著的国外直接投资变量后,地方政府保护对制造业空间集聚仍然保持着显著的负向关系。如何解释这个现象?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得中国市场一体化水平降低,从而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2)通过更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发现,地方政府保护政策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影响力也是不一样的。地方政府的干预政策对东部地区制造业空间集聚的抑制程度较大。东部地区的工业基础以及产业结构比西部地区发达,相应的经济自由度也比较高,由此本文认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更需要经济自由。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论认为,地方保护政策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产业竞争力并未随着地方政府保护的进行而得到相应提高。地方保护政策的根源,就是地方政府为了强占经济利益,而采取的以地方政府各自为营的竞争。但是,地方政府为了本地私利,却舍弃了整体利益。如此一来,影响了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从而公平竞争的全国大市场难以建立,经济效率难以提高。虽然地方保护政策在目前有利于地方财政收入和制造业集聚的形成,但长期看来却往往救经引足。因此本文建议,无论是中心地区还是外围地区都应减少地方政府干预,更应该在其职能上向自由化方向改进,更多地依靠市场的力量。
【学位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D630;F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地区核心竞争力来自何方[J];理论参考;2002年07期

2 尹传文;李文东;;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互动及空间集聚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于丹;张河清;;我国展览服务业空间集聚实证研究——基于多维指标的比较分析[J];岭南学刊;2012年02期

4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倪外;李娟文;;基于新产业区理论的小商品市场空间集聚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娜;石敏俊;;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杨叶;孟浩程;;科技创新的空间集聚作用[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4 赵泰合;;浙江省人口和经济空间集聚的均衡性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5 郑长德;;集聚与空间不平等——来自中国的证据[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4期(总第19期)[C];2012年

6 曾昭法;左杰;;中国省域城镇化的空间集聚与驱动机制研究——基于空问面板数据模型[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7 陈修颖;于涛方;;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最新发展及空间集聚合理度判断[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于树江;戴大双;王云峰;;区域产业创新的集群模式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杜德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的发展态势及空间集聚[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叶玉瑶;张虹鸥;陈绍愿;;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特征及其量化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袁华明 区委报道组 范建荣;空间集聚 产业集群 技术集约[N];浙江日报;2014年

2 刘建民 王蓓 吴金光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优化财税政策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N];光明日报;2012年

3 陆铭;上海人口密度偏低 人口规模偏小[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周其仁;如何应对改革触发的深层风险?[N];经济观察报;2013年

5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贾若祥;新区圈地再热 建设亟待规范[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继华;大连市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及其组织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朱希伟;企业空间集聚与地区间专业化[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李政新;物品空间集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盛垒;外资在华研发空间集聚及知识溢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陶永亮;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4年

6 张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覃一冬;集聚、增长与福利:理论和实证[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盖翊中;IT业空间集聚、产业网络与厂商行为的关联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兴旺;制造业空间集聚与地方政府保护政策的关联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2 孙政;清真寺经济空间集聚及其机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3 徐婷艳;流通成本变动与制造业空间集聚的机制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4 时展;基于多层面的中国空间集聚态势及其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5 陈冬冬;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14年

6 黄晓峰;区域经济空间集聚及其溢出效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光平;人力资本空间集聚与产业集群发展互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柳青;制造业型专业村空间集聚机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9 宗茗;中部省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集聚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10 王宏艳;人力资本空间集聚过程、机理及效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09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2809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6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