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耦合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3 23:45
休闲农业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发展休闲农业对我国乡村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有促进作用,并且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产业支撑。美丽乡村以保护和传承当地民俗文化以及完善为目标,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乡村规划进行整治,有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本文研究主题是舟山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的耦合协调发展,旨在为舟山休闲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建议。鉴于此,本研究在查阅了相关文献与书籍研究基础上对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关系的分析,首先,从两者发展的系统要素、耦合关系以及耦合效应进行分析;其次,通过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指标鉴别和定量检验,建立一套科学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再构建耦合评价模型以及灰色关联模型;最后,进行实证研究以及给出相关建议。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分别从休闲农业层面、美丽乡村层面有以及耦合发展层面对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的耦合发展给出建议,为促进当地产业与区域的互动发展提供指导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的综合发展水平低,并且舟山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一直比美丽乡村的发展水平高。从休闲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准...
【文章来源】: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舟山市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耦合发展研究10第二章基础理论2.1相关概念2.1.1休闲农业2.1.1.1休闲农业内涵休闲农业是指利用农业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以休闲为特色,以农业、农村、农民为载体,以农业以及农副产品生产为依托,农村文化生活等体验为目的,并且涵盖三农、三产、三生以及三美的新型产业形态。其中休闲农业的基础资源立足三农、经营内容融合三产、服务宗旨定位三生、体验价值依赖三美。见图2-1三农。休闲农业是结合农业、农村、农民的新型复合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农业向外伸延,拉长农业产业链,使得原有的农业发展领域扩大,拓宽了农产品市常农村的伸延作用表现在文化的外溢以及提供资源服务等。农民在发展中充当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农民得到专业培训之后,可以在休闲农业的产品加工、销售、服务发挥作用。三产。休闲农业以“农”为基础,又超越“农”,在生产中包含了农村中所涵盖的涉农领域,而其经营范围又融入了大量第三产业以及部分第二产业,使得休闲农业农产品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三生。休闲农业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的新兴复合产业,生产是休闲农业的本质性功能,能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休闲农业能给城乡居民提供休闲、服务的生活状态;生态是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三美。休闲农业本质上是一种服务经济,其生命力依赖环境美、产品美、文化美。休闲的环境美指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原本的自然之美,产品与文化也都要突出当地特色,尊重自然,保护文化。图2-1休闲农业内涵Fig.2-1Connotationofleisureagriculture
宜游则游。美丽乡村建设中必然会对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因素产生影响,其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农村建设的永续动力,农村社会的和谐文明程度是农村得到全面展的保障,生态环境则是农村发展的载体,文化在乡村建设起到引导、规范的作用。由于美丽乡村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时刻与外界城镇化建设交换信息,因此,美丽乡村系统可划分乡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系统。乡村外部环境系统为城镇系统,乡村内部环境系统由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四个子系统组成,乡村内外系统共同组成美丽乡村发展的复合大系统。美丽乡村内部系统中的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科技子系统四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促使乡村内生发展成正向驱动力。因此,美丽乡村的发展应立足于农村的生态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发挥资源优勢、整合协同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如图 3-1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消费者粘性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探析[J]. 弓萍. 北方经贸. 2020(03)
[2]嫩江县山河农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SWOT分析[J]. 钟婷婷,汤姿. 对外经贸. 2020(02)
[3]越南庄园经济发展对中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启示[J]. 刘萍男. 商场现代化. 2020(01)
[4]大湾区时代广东农垦休闲农业营销路径研究[J]. 宋焱琼. 中国农垦. 2020(01)
[5]打造江西农业生态样板,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发展[J]. 霍达,陈飞平,肖涵静,翁贞林. 江苏农业科学. 2019(23)
[6]社区营造视角下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策略——以晋江曾埭村为例[J]. 江育,纪颖超,马永强. 农业展望. 2019(12)
[7]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J]. 陈莉,宋晓,李建芬,李瑜玲,李夕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19(24)
[8]郑州市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J]. 李旸,李昕.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9(06)
[9]天津市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J]. 刘欣然,李梦迪,郑惠元,王悦. 南方农业. 2019(30)
[10]乡村美丽经济的生成转化与创新发展——以天津为例[J]. 张新宇. 天津经济. 2019(10)
博士论文
[1]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D]. 陈文盛.福建农林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公园景观可持续性评价与应用研究[D]. 李胜男.东北农业大学 2018
[2]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协同发展的耦合度评价研究[D]. 涂舒云.福建农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96144
【文章来源】: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舟山市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耦合发展研究10第二章基础理论2.1相关概念2.1.1休闲农业2.1.1.1休闲农业内涵休闲农业是指利用农业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以休闲为特色,以农业、农村、农民为载体,以农业以及农副产品生产为依托,农村文化生活等体验为目的,并且涵盖三农、三产、三生以及三美的新型产业形态。其中休闲农业的基础资源立足三农、经营内容融合三产、服务宗旨定位三生、体验价值依赖三美。见图2-1三农。休闲农业是结合农业、农村、农民的新型复合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农业向外伸延,拉长农业产业链,使得原有的农业发展领域扩大,拓宽了农产品市常农村的伸延作用表现在文化的外溢以及提供资源服务等。农民在发展中充当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农民得到专业培训之后,可以在休闲农业的产品加工、销售、服务发挥作用。三产。休闲农业以“农”为基础,又超越“农”,在生产中包含了农村中所涵盖的涉农领域,而其经营范围又融入了大量第三产业以及部分第二产业,使得休闲农业农产品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三生。休闲农业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的新兴复合产业,生产是休闲农业的本质性功能,能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休闲农业能给城乡居民提供休闲、服务的生活状态;生态是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三美。休闲农业本质上是一种服务经济,其生命力依赖环境美、产品美、文化美。休闲的环境美指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原本的自然之美,产品与文化也都要突出当地特色,尊重自然,保护文化。图2-1休闲农业内涵Fig.2-1Connotationofleisureagriculture
宜游则游。美丽乡村建设中必然会对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因素产生影响,其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农村建设的永续动力,农村社会的和谐文明程度是农村得到全面展的保障,生态环境则是农村发展的载体,文化在乡村建设起到引导、规范的作用。由于美丽乡村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时刻与外界城镇化建设交换信息,因此,美丽乡村系统可划分乡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系统。乡村外部环境系统为城镇系统,乡村内部环境系统由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四个子系统组成,乡村内外系统共同组成美丽乡村发展的复合大系统。美丽乡村内部系统中的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科技子系统四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促使乡村内生发展成正向驱动力。因此,美丽乡村的发展应立足于农村的生态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发挥资源优勢、整合协同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如图 3-1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消费者粘性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探析[J]. 弓萍. 北方经贸. 2020(03)
[2]嫩江县山河农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SWOT分析[J]. 钟婷婷,汤姿. 对外经贸. 2020(02)
[3]越南庄园经济发展对中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启示[J]. 刘萍男. 商场现代化. 2020(01)
[4]大湾区时代广东农垦休闲农业营销路径研究[J]. 宋焱琼. 中国农垦. 2020(01)
[5]打造江西农业生态样板,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发展[J]. 霍达,陈飞平,肖涵静,翁贞林. 江苏农业科学. 2019(23)
[6]社区营造视角下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策略——以晋江曾埭村为例[J]. 江育,纪颖超,马永强. 农业展望. 2019(12)
[7]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J]. 陈莉,宋晓,李建芬,李瑜玲,李夕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19(24)
[8]郑州市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J]. 李旸,李昕.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9(06)
[9]天津市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J]. 刘欣然,李梦迪,郑惠元,王悦. 南方农业. 2019(30)
[10]乡村美丽经济的生成转化与创新发展——以天津为例[J]. 张新宇. 天津经济. 2019(10)
博士论文
[1]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D]. 陈文盛.福建农林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公园景观可持续性评价与应用研究[D]. 李胜男.东北农业大学 2018
[2]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协同发展的耦合度评价研究[D]. 涂舒云.福建农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96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2996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