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闪付”平台的使用意愿与使用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2 08:24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支付技术的进步,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日渐丰富,移动支付的平台日益多元,移动支付的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作为新兴的金融科技产品,“云闪付”移动支付平台已经渗透进了消费者的数字生活中。消费者的使用意愿与使用行为引发了“云闪付”平台运营商和平台内商户的特别关注。为回应社会关切,本文在一个拓展的模型框架下,针对“云闪付”平台的用户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开展实证研究。首先,本文基于经典的整合型技术接受模型(UTAUT模型),结合移动支付平台的场景属性,增设个体创新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三个构念,拓展了UTAUT模型。然后,依据该拓展的UTAUT模型和Venkatesh et al.(2003)的成熟量表设计问卷,通过网络调查获取一手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检验了拓展模型中的研究假设。实证结果发现,问卷数据及量表具有优良的信度与效度,拓展的“云闪付”UTAUT模型具备良好的拟合效果。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就影响方向而言,努力期望、绩效期望、社会影响、个体创新性、感知易用性对“云闪付”平台用户的使用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促成因素和感知风险对用户的使用意愿影响不显著,但促成因素、使用意...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内容安排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其述评
2.1 UTAUT模型的理论基础及其演进脉络
2.2 国内外基于UTAUT理论的行为意愿研究
2.3 国内支付科技使用行为的实证分析
2.4 国外支付科技使用行为的实证分析
2.5 研究现状评述
第3章 云闪付平台的市场环境与产品特性
3.1 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格局
3.2 云闪付平台的功能
3.3 云闪付平台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3.3.1 优势
3.3.2 劣势
第4章 基于UTAUT模型的拓展性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4.2 基础变量定义与测量维度
4.2.1 使用意愿测量维度
4.2.2 使用行为测量维度
4.2.3 努力期望测量维度
4.2.4 绩效期望测量维度
4.2.5 社会影响测量维度
4.2.6 促成因素测量维度
4.3 新增变量定义与测量维度
4.3.1 个体创新性测量维度
4.3.2 感知易用性测量维度
4.3.3 感知风险的测量维度
4.4 研究假设提出
第5章 基于UTAUT拓展模型实证分析云闪付平台的使用意愿及行为
5.1 问卷设计与调查
5.1.1 调查问卷设计
5.1.2 问卷发放及回收
5.1.3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5.1.4 各维度相关性分析
5.2 信度效度分析
5.2.1 信度分析
5.2.2 效度分析
5.3 云闪付平台使用意愿及行为的实证模型设计
5.3.1 初始模型设置
5.3.2 初始模型评估
5.4 模型修正
5.5 基于UTAUT拓展模型的研究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移动支付方式与异质性消费者线下消费行为[J]. 刘向东,张舒. 中国流通经济. 2019(12)
[2]移动支付技术在高速公路收费中的应用探讨[J]. 周悦. 中国商论. 2019(21)
[3]云闪付市场竞争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 陈萍,卿文芳,曹玮. 区域金融研究. 2019(05)
[4]社会化媒体是否能促进网络购买?——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实证研究[J]. 李梦吟,王成慧. 中国流通经济. 2019(05)
[5]影响移动第三方支付采纳因素及其对消费作用研究分析[J]. 李钊源,莫茵桐. 中国商论. 2019(03)
[6]基于“双寡头”模式下的移动支付市场的战略博弈——以银联云闪付的发展为例[J]. 陈维民,张婉婷. 全国流通经济. 2019(04)
[7]基于UTAUT模型的手机银行用户采纳度调研报告[J]. 严婧,董于靖,赵辉,孙欣宇,毛静. 时代金融. 2018(32)
[8]移动支付系统构建特征与用户使用意愿的关系研究——基于用户移动支付经验的调节作用[J]. 任荣,司文涛. 东岳论丛. 2018(11)
[9]基于无证书签密技术的NFC移动支付方案[J]. 柳毅,余浩.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9(11)
[10]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用户吸引策略研究——以手机支付宝为例[J]. 段禄峰,唐雪萍. 管理现代化. 2018(04)
博士论文
[1]基于用户选择行为的移动第三方支付竞争策略研究[D]. 李二亮.中央财经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消费者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 丁辉.安徽大学 2014
[2]基于UTAUT模型的移动旅游APP用户接受行为研究[D]. LI KYOUNG.厦门大学 2014
[3]基于UTAUT模型的移动互联网广告的用户接受模型的研究[D]. 俞坤.北京邮电大学 2012
[4]基于UTAUT模型对“使用者对信息中介的接受”的实证研究[D]. 史薇薇.中国人民大学 2008
[5]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研究[D]. 陆锋.北京邮电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83083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内容安排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其述评
2.1 UTAUT模型的理论基础及其演进脉络
2.2 国内外基于UTAUT理论的行为意愿研究
2.3 国内支付科技使用行为的实证分析
2.4 国外支付科技使用行为的实证分析
2.5 研究现状评述
第3章 云闪付平台的市场环境与产品特性
3.1 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格局
3.2 云闪付平台的功能
3.3 云闪付平台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3.3.1 优势
3.3.2 劣势
第4章 基于UTAUT模型的拓展性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4.2 基础变量定义与测量维度
4.2.1 使用意愿测量维度
4.2.2 使用行为测量维度
4.2.3 努力期望测量维度
4.2.4 绩效期望测量维度
4.2.5 社会影响测量维度
4.2.6 促成因素测量维度
4.3 新增变量定义与测量维度
4.3.1 个体创新性测量维度
4.3.2 感知易用性测量维度
4.3.3 感知风险的测量维度
4.4 研究假设提出
第5章 基于UTAUT拓展模型实证分析云闪付平台的使用意愿及行为
5.1 问卷设计与调查
5.1.1 调查问卷设计
5.1.2 问卷发放及回收
5.1.3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5.1.4 各维度相关性分析
5.2 信度效度分析
5.2.1 信度分析
5.2.2 效度分析
5.3 云闪付平台使用意愿及行为的实证模型设计
5.3.1 初始模型设置
5.3.2 初始模型评估
5.4 模型修正
5.5 基于UTAUT拓展模型的研究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移动支付方式与异质性消费者线下消费行为[J]. 刘向东,张舒. 中国流通经济. 2019(12)
[2]移动支付技术在高速公路收费中的应用探讨[J]. 周悦. 中国商论. 2019(21)
[3]云闪付市场竞争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 陈萍,卿文芳,曹玮. 区域金融研究. 2019(05)
[4]社会化媒体是否能促进网络购买?——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实证研究[J]. 李梦吟,王成慧. 中国流通经济. 2019(05)
[5]影响移动第三方支付采纳因素及其对消费作用研究分析[J]. 李钊源,莫茵桐. 中国商论. 2019(03)
[6]基于“双寡头”模式下的移动支付市场的战略博弈——以银联云闪付的发展为例[J]. 陈维民,张婉婷. 全国流通经济. 2019(04)
[7]基于UTAUT模型的手机银行用户采纳度调研报告[J]. 严婧,董于靖,赵辉,孙欣宇,毛静. 时代金融. 2018(32)
[8]移动支付系统构建特征与用户使用意愿的关系研究——基于用户移动支付经验的调节作用[J]. 任荣,司文涛. 东岳论丛. 2018(11)
[9]基于无证书签密技术的NFC移动支付方案[J]. 柳毅,余浩.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9(11)
[10]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用户吸引策略研究——以手机支付宝为例[J]. 段禄峰,唐雪萍. 管理现代化. 2018(04)
博士论文
[1]基于用户选择行为的移动第三方支付竞争策略研究[D]. 李二亮.中央财经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消费者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 丁辉.安徽大学 2014
[2]基于UTAUT模型的移动旅游APP用户接受行为研究[D]. LI KYOUNG.厦门大学 2014
[3]基于UTAUT模型的移动互联网广告的用户接受模型的研究[D]. 俞坤.北京邮电大学 2012
[4]基于UTAUT模型对“使用者对信息中介的接受”的实证研究[D]. 史薇薇.中国人民大学 2008
[5]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研究[D]. 陆锋.北京邮电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83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3183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