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机构理财模式与风险控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第三方支付机构理财模式与风险控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网络购物、互联网金融等新兴市场兴起的背景下,凭借市场需求和资本的双重推动,第三方支付机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纵使它的出现为商家、客户及银行三方搭建了一座“桥梁”,有效平衡了电子商务中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极大降低了网络交易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大了网络交易的可能性,但行业内同质化严重、机构数量众多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造成第三方支付行业利润空间狭小。当然,与传统支付系统相对比而言,第三方支付机构最主要是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极大程度地遏制了电子交易中的欺诈行为,有效缓和了网络交易中存在的信任危机、道德危机及逆向选择危机,但同样因为“中间人”的角色,致使数额巨大的货款沉淀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目前,国内对于如何利用这部分沉淀资金并无明确规定,所以,研究盘活这部分沉淀资金不仅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增加了盈利点,也为维护金融市场的良好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首先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既往盈利模式的弊端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公开操作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新的理财模式;其次,站在新的理财模式的角度,运用专家法、风险类别列举法等方法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秉承着“安全性、流动性”的首要原则,构建了基于公开操作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的两种新理财模式,一种是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模型构建的内部理财模式,一种是运用基于PMV的组合投资模型构建的理财模式,并且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视角下针对两种新理财模式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机构 沉淀资金 理财模式 风险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24.6;F83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6
- 1.2.1 关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研究综述9-12
- 1.2.2 关于第三方支付风险控制理论的研究12-15
- 1.2.3 现有研究评价15-16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16
- 1.4 研究的方法16-18
- 第二章 第三方支付机构理财新模式研究18-28
- 2.1 闲置资金理财理论研究18-20
- 2.2 第三方支付平台运作模式及沉淀资金形成机理(以支付宝为例)20-23
- 2.2.1 在途资金21-23
- 2.2.2 支付平台吸存资金23
- 2.3 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23-24
- 2.4 新理财模式的意义及提出24-25
- 2.5 影响新理财模式的风险因素分析25-28
- 2.5.1 政策法规风险25
- 2.5.2 技术风险25-26
- 2.5.3 信用保障风险26
- 2.5.4 流动性风险26-27
- 2.5.5 基于沉淀资金理财模式的风险27-28
- 第三章 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内部理财风险控制28-37
- 3.1 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小微企业融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8-29
- 3.2 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小微企业资信评级指标体系29
- 3.3 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小微企业资信评级模型29-31
- 3.3.1 确定模糊综合评判因素集U30
- 3.3.2 确立模糊综合评判因素的评语集V30
- 3.3.3 进行单因素评判,建立模糊评判矩阵R30
- 3.3.4 运用AHP方法构建权重矩阵W30-31
- 3.3.5 计算的最终评语31
- 3.3.6 得出总体评价得分31
- 3.4 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模型的应用分析31-35
- 3.4.1 确定因素集32
- 3.4.2 确定评价集32
- 3.4.3 确定单因素评价矩阵32-33
- 3.4.4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33
- 3.4.5 确定的最终评语33-34
- 3.4.6 得出最终评语向量结果34-35
- 3.5 理财模式的风险控制机制35-37
- 3.5.1 拓展盈利渠道,提升服务质量35
- 3.5.2 健全内部信用体系,加强风险防范35-36
- 3.5.3 完善用户认证体系,加强防范非法经营风险36-37
- 第四章 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多元化理财风险控制37-45
- 4.1 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多元化投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7
- 4.2 沉淀资金投资中金融工具的选择37-38
- 4.3 沉淀资金多元化投资组合模型38-43
- 4.3.1 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的多元化投资模型建立38-40
- 4.3.2 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的多元化投资实证分析40-43
- 4.4 理财模式的风险控制机制43-45
- 4.4.1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稳定的网络环境43
- 4.4.2 设立保证金制度,明确风险准备金计提43
- 4.4.3 完善沉淀资金及其利息的运用43-45
- 第五章 绪论与展望45-47
- 参考文献47-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2-53
- 致谢53-54
- 附录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亚娟;杨国明;杨丽影;;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及对策[J];金融经济;2006年12期
2 高彩霞;杨国明;;第三方支付价值链及其引发的几点思考[J];时代金融;2006年05期
3 林新华;梁莉;;浅析第三方支付模式[J];九江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李绪亮;;第三方支付监管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07年17期
5 金勇;宋伟;张静怡;;我国发展第三方支付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3期
6 彭媛;;我国第三方支付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科技广场;2007年06期
7 梁云;;第三方支付企业间的竞争和发展分析[J];特区经济;2007年10期
8 雷战波;段明周;;第三方支付行业面临的法律问题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32期
9 王罡;李锴乐;;我国网络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及风险分析[J];经济前沿;2007年11期
10 孟静;;第三方支付已成网络主流[J];信息方略;2008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苏丽芳;;净化网上交易环境——论第三方支付的金融监管[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2辑)[C];2011年
2 陈志;贺亚华;;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探析[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3 王东光;;第三方支付的法律规制[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4 吴德胜;;网上交易中的私人秩序——社区、声誉与第三方中介[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3期(总第25期)[C];2007年
5 么攀;冯亮;;生活服务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风险研究[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参考文献[A];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报告2013[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罗小卫;第三方支付走到岔路口[N];财经时报;2006年
2 蔡臻欣;混沌格局下的第三方支付[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潘继红;行业应用 第三方支付进入新阶段[N];国际商报;2006年
4 雅文;面对压力与挑战第三方支付何去何从[N];金融时报;2007年
5 见习记者 张盈;央行定稿 第三方支付将发“阳光牌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 戈清平;第三方支付与银行合作共赢[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7 记者 肖研茹;应利用上海优势形成第三方支付制高点[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8 刘君;第三方支付的“突围战”[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9 记者 朱珉迕;上海成全国最大第三方支付市场[N];解放日报;2010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孙玉;上海发文支持第三方支付企业兼并重组[N];证券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显峰;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2 容玲;第三方支付平台竞争策略与产业规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马永保;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经济法规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4 李医群;在线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效率与风险度量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天锋;感知临界点对第三方支付使用意向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王利锋;第三方支付发展及其对我国金融体系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蒙西燕;第三方支付市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崔宗麟;网上第三方支付的服务质量评估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李敏;网络第三方支付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方玫;论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健康发展[D];吉林大学;2008年
7 赵德志;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发展与风险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8 马志强;第三方支付公司与其他商业机构合作双赢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程U,
本文编号:455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455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