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论公租房开发建设之主体及其权责界分

发布时间:2017-08-19 02:20

  本文关键词:论公租房开发建设之主体及其权责界分


  更多相关文章: 住房保障 公租房 开发建设主体 权责界分


【摘要】:经过多年实践中,我国初步建立起了以公租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制度。公租房作为后起之秀,被寄予了厚望。理论界对公租房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公租房的开发建设这一核心问题反而被忽略。虽然政府应当承担主要职责已基本达成共识,但进一步追问,政府系统内部中央和地方的权责该如何界分?政府是否乃公租房开发建设的唯一主体?企业等市场力量能否获得公租房开发建设主体的资格?若答案肯定,那么政府和企业在公租房开发建设中各自居于何种地位、权责又将如何划分?对主体资格及主体权责的认识不同,公租房开发建设的实践也较为混乱,为后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因此,对公租房开发建设主体及其权责界分之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除绪论外,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指出公租房成为保障性住房发展新趋势。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受阻,公租房应运而生。与其它住房保障方式相比,公租房具有明显的比较性优势,使其尤获垂青。而且,它既符合宪法精神;也拥有经济法根基。第二部分,探讨公租房开发建设的模式。开发建设模式是确定公租房开发建设主体及其权责的基础。我国公租房开发建设模式有三:政府建设、政府持有;企业配建、政府回购;企业建设、企业持有。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但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对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对调动企业等市场力量参与的需要,以及对明确开发建设主体及其职责划分的需要。第三部分,分析公租房开发建设的主体。公租房开发建设主体经历了从政府化到市场化的演变过程。政府成为公租房开发建设的原主体,有坚实的法理基础作支撑,且各国就政府责任也基本达成共识。企业及非营利性组织成为公租房开发建设的派生主体也有其理论依据,且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第四部分,研究公租房开发建设主体的权责界分。由于政府和企业之间权责定位不明,中央和地方在事权和财权上分担机制不合理,因此提出如下建议:明确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定位,中央与地方事权分担具体化,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第三方专业管理体系,建立全方位监管机制。
【关键词】:住房保障 公租房 开发建设主体 权责界分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绪论11-15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2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2-14
  • (三) 本文的内容框架14
  • (四)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14-15
  • 一、公租房:保障性住房发展的新趋势15-23
  • (一) 保障性住房发展到现阶段的历史选择15-17
  • (二) 公租房制度的比较性优势分析17-19
  • (三) 公租房制度的理论基础19-23
  • 1. 公租房制度的宪法基础19-20
  • 2. 公租房制度的经济法基础20-23
  • 二、公租房开发建设之模式23-29
  • (一) 开发建设模式:确定公租房开发建设主体及其权责的基础23
  • (二) 我国公租房开发建设的三种模式23-25
  • 1. 模式一:政府建设、政府持有23-24
  • 2. 模式二:企业配建、政府回购24
  • 3. 模式三:企业建设、企业持有24-25
  • (三) 对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25-27
  • (四) 我国公租房开发建设模式的应然选择27-29
  • 三、公租房开发建设之主体29-41
  • (一) 公租房开发建设主体之演变29-31
  • (二) 政府——公租房开发建设的原主体31-35
  • 1. 原主体地位之法理依据32-34
  • 2. 原主体地位之国内外实践考察34-35
  • (三) 企业及非营利性组织——公租房开发建设的派生主体35-41
  • 1. 派生主体地位之理论依据36-38
  • 2. 派生主体地位之国内外实践考察38-41
  • 四、公租房开发建设主体之权责界分41-55
  • (一) 我国公租房开发建设中主体权责不清的困境41-46
  • 1. 授权与限权之惑——政府和企业之间权责定位不明41-44
  • 2. 事权与财权之争——中央和地方责任分担机制不合理44-46
  • (二) 我国公租房开发建设主体权责之思考与建议46-55
  • 1. 明确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定位46-48
  • 2. 中央与地方事权分担具体化48-52
  • 3.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52-53
  • 4. 建立第三方专业管理体系53-54
  • 5. 建立全方位监管机制54-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红杰;于浩;;我国公租房建设融资模式浅析[J];中国房地产;2014年19期

2 刘风景;;“法无禁止即自由”的中国意义[J];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08期

3 易军;;“法不禁止皆自由”的私法精义[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4 孙秀林;周飞舟;;土地财政与分税制:一个实证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5 王小广;;我国需要什么样的住房保障制度[J];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44期

6 徐军玲;谢胜华;;英国公共租赁住房发展的政策演变及其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7 邓宏乾;王贤磊;陈峰;;我国保障住房供给体系并轨问题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贾康;刘微;;“土地财政”:分析及出路——在深化财税改革中构建合理、规范、可持续的地方“土地生财”机制[J];财政研究;2012年01期

9 陈杰;;公租房的战略意义与发展路径[J];中国市场;2011年46期

10 刘晓纯;;论我国公共租赁住房法律制度的构建[J];法学杂志;2011年S1期



本文编号:698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698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a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