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合理性评价

发布时间:2017-09-11 06:37

  本文关键词: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合理性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兰州市主城区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驱动机制 TOPSIS


【摘要】: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一直是地理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作为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地利用又受到众多因素的支配,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的研究,揭示其变化规律已成为时代所需。本文以西北地区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主城四区为例,基于遥感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引入流分析和土地利用活跃度分析,研究1985至2010年25年间兰州市主城区土地动态变化,通过土地利用变化测度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最后基于TOPSIS方法评价兰州市主城区1996-2010年的土地利用合理度。结果表明:(1)在1985-2010年之间,兰州市主城区土地系统的转移流主要集中在: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林地。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大量占用河谷地区优质耕地,同时开垦草地,这导致了土地利用方式的频繁变化,特别是在1996-2010年这段时间内,随着兰州市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土地转移流快速增大,增加了土地系统的不稳定性。(2)通过对兰州市主城区1996-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对兰州市土地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权重分别高达0.915、0.886,这表明政府的建设行为对兰州市主城区土地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显著大于其他社会经济活动。(3)从1996-2010年兰州市主城区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的评价结果来看,在评价期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的时间变化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根据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的时间变化来评价这些土地利用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是促进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不断提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兰州市主城区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驱动机制 TOPSIS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0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1 绪论7-16
  • 1.1 选题背景7-8
  • 1.2 研究意义8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8-16
  • 1.3.1 国外研究进展8-10
  • 1.3.2 国内研究进展10-14
  • 1.3.3 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关研究14-16
  • 2 研究区及数据16-20
  • 2.1 研究区概况16-18
  • 2.1.1 自然条件16-17
  • 2.1.2 社会经济条件17-18
  • 2.2 数据与资料18-20
  • 2.2.1 数据源18
  • 2.2.2 数据预处理18-19
  • 2.2.3 遥感影像解译19-20
  • 3 研究内容及方法20-26
  • 3.1 研究内容20
  • 3.2 研究方法20-25
  • 3.3 技术路线25-26
  • 4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26-33
  • 4.1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及动态变化分析26-30
  • 4.1.1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26-27
  • 4.1.2 土地转移流关系及净值特征分析27-28
  • 4.1.3 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特征28-29
  • 4.1.4 土地利用活跃度及土地系统信息熵特征29-30
  • 4.2 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特征30-33
  • 5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33-38
  • 5.1 自然驱动因素33-34
  • 5.2 社会驱动因素34-38
  • 6 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分析38-43
  • 6.1 评价指标权重与正负理想解38-39
  • 6.2 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分析39-41
  • 6.3 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与土地类型相关分析41-43
  • 7 结论与不足43-45
  • 7.1 结论43-44
  • 7.2 不足44-45
  • 参考文献45-50
  • 附录50-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庆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浅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2 方华荣;我国现有土地利用现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0年03期

3 欧建华;土地利用和合理利用土地[J];石河子科技;2001年01期

4 张长义,蔡博文;台湾土地利用变迁及其永续发展之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5 樊杰,吕昕;简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变化[J];地学前缘;2002年04期

6 何英彬,陈佑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年02期

7 陈立民;海河流域山西省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23期

8 黄晓军;李诚固;黄馨;;新时期我国土地利用区域调控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6期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10 蔡邦成;陆根法;陈小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在南京市土地利用评价中的运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俊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琪;王秋兵;刘扬;王洪禄;;中国土地利用中的农耕文化因素影响机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姜永生;田忠志;;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胡波;;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宋伟;;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龙花楼;;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视角——土地利用转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董建美;;从内外两个途径来保护耕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10 王亚男;马春华;;天津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丽;土地利用需合理[N];新农村商报;2014年

2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张颖 王群 王万茂;树立土地利用立体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杨遴杰;强化土地调控 统筹土地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记者 丁洪美;土地利用每年造成10亿吨碳排放[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周永恒;土地利用总规通过市级评审[N];六盘水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喜;土地利用绩效有了统一评判标准[N];湖北日报;2011年

7 本报驻江苏记者站记者 杨应奇;警惕土地利用中的“闯黄灯”现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贺楚华 臧翊 邓凡;打破土地利用“先违法后治理”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记者 陈诗圆;提升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N];钦州日报;2013年

10 首席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薛建;土地利用的“3D”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陈学渊;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刘桂芳;黄河中下游过渡区近20年来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曹敏;长江口北岸土地利用动态演化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5 于开芹;泰安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陈峰云;湖北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7 王磊;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孔祥斌;华北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9 谭永忠;县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及空间格局变化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余振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荣月静;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南京市碳储量与生物多样性功能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王亭停;海淀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屈永慧;不同土地资源要素多样性格局的关联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5 王丹桂;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50年间LUCC及其驱动力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郭婧锐;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黄霜;基于CLUE-S模型的成长型矿业城市空间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陆勇衡;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赵健龙;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李函娇;IDRISI支持的榆林多目标土地利用变化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29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829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f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