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二甲双胍局部注射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8 23:12

  本文关键词:二甲双胍局部注射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神经病理性疼痛 β-内啡 巨噬细胞 AMPK p38MAPK 二甲双胍 星形胶质细胞 骨癌痛 JNK 缝隙连接


【摘要】: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pain,NPP),是由躯体感觉系统疾病或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综合征。其病因复杂,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对医药工作者构成了巨大的挑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癫痫药、局部麻醉药,阿片类镇痛药以及非留体类抗炎药物等,但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探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迫在眉睫。目前,关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有许多研究:神经炎症成为解释该综合征的主流学说,神经炎症对于疼痛中枢敏化的调节也成为疼痛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令人惋惜的是,临床试验结果证明,无论是胶质细胞抑制剂还是CCR2受体抑制剂,均未能表现出任何显著的镇痛效果。因此,与基础研究的导向不同,临床试验结果提示利用神经炎症抑制来镇痛的思路可能并不可行。因而要攻克这一疾病,要求我们另辟蹊径,寻求别的解决思路。巨噬细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通过固有免疫保护宿主并且在炎症过程中对死亡细胞进行吞噬性清除。巨噬细胞至少可以分为两种活化类型,相应地M1极化抑制细胞增殖并产生组织损伤和炎症,而M2型极化则发挥抗炎和组织修复功能。且巨噬细胞尤其是M2亚型,在伤口愈合和神经再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巨噬细胞存在着分型的转化,即在M1-M2状态之间变化。通常认为,在损伤修复的不同阶段,巨噬细胞会经历动态的变化过程:M1型极化巨噬细胞对于损伤后炎症反应的触发十分关键,而转换为M2极化型则对于炎症消除和受损组织的再生至关重要。另外,包含单核/巨噬细胞在内的免疫细胞中也含有内源性阿片肽。基于巨噬细胞以上的两点特性,即:一、该细胞至少存在两种功能状态,在M1型时发挥促炎、免疫吞噬的作用,而在M2状态下却具有抗炎并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二、在特定状态下,这类细胞可以释放强效镇痛的内源性阿片肽;我们推测巨噬细胞尤其M2型巨噬细胞对于NPP的治疗有着无限潜力。基于以上,我们初步形成科学假说:即通过"驯养"巨噬细胞,释放更多的内啡肽,从而同时发挥促修复和镇痛的作用,缓解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目的:本研究我们试图通过在局部(神经损伤部位)激动AMPK,诱发巨噬细胞释放内啡肽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并探讨其中可能的具体细胞和分子机制。方法:(1)利用CC[整体动物模型,考察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二甲双胍局部注射能否对经典的疼痛行为学指标——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产生影响。(2)选取巨噬细胞杀伤剂氯膦酸盐脂质体,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和μ型阿片受体抑制剂CTAP以及AMPK抑制剂Compound C作为工具药物预处理,对正常大鼠进行局部神经周注射,考察对二甲双胍镇痛作用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分子机制。(3)在骨髓来源的原代巨噬细胞BMDM完成全部的细胞实验,WB方法检测p-AMPK,p-p38等蛋白的水平,Elisa试剂盒测定BMDM细胞上清中的β-内啡肽含量。(4)使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分子机制。(5)Co-IP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BMDM中AMPK-TAB1-p38复合物的形成。结果:(1)二甲双胍局部神经周注射可以显著改善大鼠CCI模型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2)巨噬细胞杀伤剂氯膦酸盐脂质体,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和μ型阿片受体抑制剂CTAP以及AMPK抑制剂Compound C(CC)都能明显抑制二甲双胍产生的镇痛作用。(3)细胞Western Blot实验显示,二甲双胍刺激后BMDM中的p38MAPK和AMPK磷酸化水平明显上升;BMDM上清中β-内啡肽的含量显著上升,而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和AMPK抑制剂CC都能取消这种上升。(4)免疫荧光实验表明,给予二甲双胍刺激能够促进BMDM通过初级颗粒释放β-内啡肽存,且这种释放依赖于p38MAPK。(5)Co-IP免疫共沉淀证明了 AMPK通过TAB1促进p38MAPK的磷酸化。结论:二甲双胍激动局部AMPK通过促进巨噬细胞释放内啡肽,改善了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且该作用依赖于AMPK-TAB1-p38 MAPK信号通路。目的探究星形胶质细胞中JNK-缝隙连接功能在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并考察AMPK激动剂二甲双胍能否通过调节该功能缓解骨癌痛。方法制备TCI(肿瘤细胞植入)引起的大鼠骨癌痛模型,二甲双胍(50,100ug/20ul)、JNK抑制剂SP600125(10ug/20ul)缝隙连接抑制剂CBX(11ug/20ul)、AMPK抑制剂CC(10ug/20ul)鞘内注射。利用Von Frey丝检测大鼠机械痛阈值;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大鼠脊髓水平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IBA-1(钙离子绑定衔接分子1)和p-Cx43(缝隙连接蛋白)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水平p-JNK的变化情况。结果我们发现SP600125能显著缓解TCI引起的骨癌痛,而缝隙连接阻断剂CBX则能取消该效果。给予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50,100ug/20ul,i.t.),能够显著改善TCI引起的机械性痛觉异常,同样该作用也被CBX抑制。二甲双胍处理抑制脊髓水平p-JNK水平的升高。结论二甲双胍激活AMPK能够改善癌症痛,AMPK-JNK-缝隙连接的调节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凯,罗爱伦;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进展[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年02期

2 赵欣,徐建国;神经病理性疼痛病因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年05期

3 王景阳;;加深了解神经病理性疼痛[J];疼痛;2004年Z1期

4 张殟,李兴福;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及治疗研究现状[J];甘肃科技;2005年04期

5 毛鹏;薛富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和治疗进展[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6年02期

6 闫洪彦;王波;王艳姝;田亚萍;虞雪融;黄宇光;;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的表达变化[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李琦;曾炳芳;王金武;;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8 贺奇志;郝吉生;周黎明;邹定全;蔡璐;;地震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和治疗[J];人民军医;2009年04期

9 郑卫红;杨红卫;;化疗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J];肿瘤防治研究;2010年09期

10 ;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进展专栏[J];中国新药杂志;2010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彬;杨晓秋;刘小男;;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抑郁焦虑与疼痛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2 刘敬响;周成华;武玉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A];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陈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4 徐建国;;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靶点和药物[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5 丁震宇;杜成;谢晓冬;;癌症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新进展[A];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1年

6 周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进展[A];宁夏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首届疼痛诊疗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7 姚永兴;;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新靶点研究进展[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姚永兴;;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新靶点研究进展[A];第三届浙江省疼痛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10年

9 宋学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机制和治疗新靶点[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10 于生元;;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卫红;神经病理性疼痛:困扰医患双方的临床难题[N];健康报;2010年

2 记者 朱国旺;神经病理性疼痛尚缺有效治疗手段[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记者 王丹;新版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共识发布[N];健康报;2013年

4 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 齐芳;“帮病人缓解疼痛”[N];光明日报;2010年

5 记者 刘欣茹;200家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心将建[N];健康报;2012年

6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 陈琳 黄红云 左焕琮;神经痛可采用修复治疗[N];健康报;2011年

7 王迪;神经痛药物市场有利可图[N];医药经济报;2005年

8 吴志;顽固性疼痛治疗新理念[N];大众卫生报;2007年

9 记者 林世才 张清ng 通讯员 陈鹏辉;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可手术治疗[N];健康报;2014年

10 董国平;好定位助临床推广“三级跳”[N];医药经济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婷;钾通道KCNQ2/3/5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疼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张亭亭;新型强效5-HT/NE双重重摄取抑制剂阿姆西汀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3 金桂林;钩吻素子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与其调节脊髓神经胶质细胞以及TSPO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4 冯伟;MC4R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传导机制[D];青岛大学;2015年

5 赵洋;MC4R通过JNK信号通路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6 曲玉娟;TRPV4-MAPK通路在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7 葛彦虎;脊髓背角内质网应激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脊髓伤害性环路去抑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8 夏天娇;神经病理性疼痛节律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9 许盈;钩吻素子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及其脊髓分子机制[D];福建医科大学;2016年

10 罗裕辉;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转运体表达变化及肉毒杆菌毒素A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冬梅;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调查[D];四川大学;2007年

2 魏博;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调查[D];浙江大学;2012年

3 王鹏磊;选择性COX-2抑制剂替泊沙林在大鼠脊髓胶质细胞激活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15年

4 金建萍;川芎嗪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GAP-43mRNA表达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5 王志桐;2型囊泡谷氨酸转运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6 刘瑞杰;糖皮质激素受体与脊髓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许雅琼;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氧化苦参碱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8 李润芝;中文版DN4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的制定与评估[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9 马艳;元胡止痛方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效评价及分子机理探索[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10 周功锐;脊髓星形胶质细胞Pannexin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68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268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6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