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对母婴分离产妇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的效果研究
本文关键词:网络平台对母婴分离产妇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的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母婴分离产妇由于受到身心压力,体内激素水平改变,产后极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导致精神烦躁,睡眠障碍,影响泌乳量,严重者会发生自杀或者对婴儿造成伤害的行为,危害母婴身心健康。本研究针对母婴分离产妇,利用现在网络平台技术(成立微信教育小组)在母婴分离后给予产妇连续性微信群教育:推送产褥期保健知识,患儿病情转归,早产儿日常护理知识,提供患儿照片等,在早产儿出院后继续给予微信平台教育,产后六周干预结束,观察网络平台对母婴分离早产产妇负面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抽样方法为便利抽样,2016.1月--2016.12月期间,在某三级甲等医院选择因中度早产导致母婴分离的产妇64例,分为干预组32例,对照组32例,研究结束后样本流失4例,干预组流失两例,对照组流失两例,最终完成实验研究的干预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产妇住院期间均按照科室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告知产褥期注意事项(包括恶露的颜色、量、持续时间,宫缩痛的表现持续时间;母婴分离六小时教会产妇挤奶手法:先热敷按摩乳房,然后拇指食指呈C字形在距乳头根部两厘米处依次挤压乳窦,直至排空乳房,告知产妇每3小时挤奶一次,告知乳汁储存的温度时间及如何送奶;针对产妇对早产儿的担忧向产妇介绍新生儿监护病房的环境和护理模式,有关早产儿的日常信息,喂养情况,告诉产妇早产发生的原因和发生率,利用以往结局好的病例来安慰产妇,让其对早产儿的预后充满信心。早产儿出院当天两组均由新生儿监护病房护士讲解关于早产儿的护理问题和注意事项。对于对照组,研究者在产妇出院后进行三次电话回访:产后两周给予第一次电话回访,询问产妇身体情况,对产妇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产妇可随时咨询科室电话;早产儿出院后一周给予第二次电话询问早产儿情况,对产妇提出问题给予解答;产后六周给予第三次电话回访指导按时门诊复查告知复查的相关事项。干预组出院后加入新建微信群给予微信教育,每周三、周六推送产褥期相关知识和早产儿护理常识及乳房护理知识,早产儿住院期间每三天发送早产儿照片1次并告知病情转归、喂养情况,询问产妇情绪状态,身体情况等。产妇可在微信群随时咨询问题,教育小组成员四小时内给予回复;早产儿出院后第一周每天给予微信指导,询问产妇早产儿的日常情况,根据患儿住院原因及出院时情况对产妇进行患儿出院后的相关护理知识讲解,产妇若提出问题,研究者尽快给予解答,不能确定的问题最多不超过四小时给予答复;之后每周给予个体针对性微信教育,到产后六周产褥期结束;产后六周告知产后复查注意事项。评价指标有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分别在母婴分离当天,产后两周,早产儿出院一周,产后六周对研究对象发放量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观察两组在母婴分离当天,产后两周,早产儿出院后一周,及产后六周的焦虑抑郁水平有无改善,从而观察网络平台教育对母婴分离产妇负面情绪的改善效果。结果:1干预前,两组在母婴分离当天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得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在产后两周,早产儿出院一周,产后六周三个时间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状态焦虑sai得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组内的焦虑抑郁水平:对于干预组,母婴分离当天,产后两周,早产儿出院一周,产后六周,四个时间点两两比较,状态焦虑得分和爱丁堡产后抑郁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四个时间点两两比较,产后六周状态焦虑得分和爱丁堡产后抑郁得分与母婴分离当天,产后两周,早产儿出院一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母婴分离当天,产后两周,早产儿出院一周两两比较,状态焦虑得分和爱丁堡产后抑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组和对照组组间抑郁发生率的比较:两组在母婴分离当天的抑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干预组在早产儿出院一周,产后六周的抑郁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产后两周两组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络平台教育可以更有效改善母婴分离早产产妇焦虑抑郁程度,在母婴分离时期结束后给予连续有针对性的网络平台教育可有效改善产妇在早产儿出院初期的焦虑抑郁情绪。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473.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丽君;;母婴分离时母乳的管理[J];家庭护士;2008年24期
2 黄雪媚;;母婴分离高危孕产妇心理变化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21期
3 王贤华;蒋红梅;文霞;邱海燕;;母婴分离时机与喂养方式的临床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彭公丹;李文红;;母婴分离卡的制作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年22期
5 陈婷婷;曹杰杰;曹秀菁;;早期母婴分离对农村小学生注意力、记忆力和推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33期
6 孙鸿燕;朱小霞;董文斌;陈玲玲;冯志强;雷小平;李清平;;新生期母婴分离对大鼠成年后行为的影响及机制[J];中国妇幼保健;2011年19期
7 谭悦;;母婴分离卡的使用和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30期
8 薛晓芳;李曼;王玮文;邵枫;;母婴分离的动物模型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6期
9 陆照娣;;母婴分离时保持母亲泌乳状态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6年02期
10 马改玲;;母婴分离整体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春;叶伟;麦菁芸;朱敏丽;陈尚勤;林振浪;;母婴分离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反应影响的研究[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2 陈春;叶伟;麦菁芸;朱敏丽;陈尚勤;林振浪;;母婴分离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反应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3 陈春;叶伟;麦菁芸;朱敏丽;陈尚勤;林振浪;;母婴分离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反应影响的研究[A];2012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及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规范化治疗新进展》及《围产医学热点追踪》学习班论文集[C];2012年
4 张晶;刘纯艳;;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张金玲;;某三甲医院母婴同室母婴分离产妇需求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朱平则;;母婴分离产妇实施健康教育初探[A];中华护理学会健康教育研讨会暨讲习班论文集[C];2000年
7 任天华;余颖聪;姜源;戴宁;;新生期母婴分离方法建立IBS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A];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岳广欣;霍素坤;梁媛;卢贺起;张玲;陈家旭;黄启福;;温阳解郁方对母婴分离/社会击败应激小鼠行为及HPA轴的影响[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9 任天华;余颖聪;姜源;戴宁;;新生期母婴分离方法建立IBS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A];2005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周利飞;何静静;邢晓玲;何金彩;;生命早期母婴分离对成年小鼠应激易感性的影响[A];2012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白毅;人类早期逆境猕猴模型建立[N];中国医药报;2011年
2 李国方 胡利强 朱亚楠 筱凌 (记者 李国方 见习记者 胡利强 实习生 朱亚楠 采写 );家长感恩 女婴取名安哲[N];西安日报;2009年
3 记者 李明;院方:责任由司法机关认定[N];西安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友均;母婴分离对前额叶皮层髓鞘发育与认知功能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5年
2 赵云;母婴分离应激致肠易激综合征的生物学特征及同型半胱氨酸损伤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戈瑶;新生大鼠母婴分离后对海马突触可塑性影响的研究[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蓉;母婴分离对新生儿疼痛反应、神经行为的影响[D];西南医科大学;2016年
3 刘巧敏;网络平台对母婴分离产妇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的效果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4 王玉聪;出生前后双重刺激对子代精神分裂症样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5 高雅杰;影响母婴分离病房护患沟通的原因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6 朱萍;农村中小学生母亲外出务工经历一般情况调查及母婴分离对子代抑郁和学习成绩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7 乔力媛;新生期母婴分离致成年后行为异常的机制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3年
8 张晶;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身心状态的效果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9 葛圆;促进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10 吕文;母婴分离对DISC1小鼠认知和情感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02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302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