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白藜芦醇通过调节CUMS大鼠氧化应激和mTOR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

发布时间:2017-12-21 21:46

  本文关键词:白藜芦醇通过调节CUMS大鼠氧化应激和mTOR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 出处:《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白藜芦醇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 抑郁 Akt mTOR


【摘要】:研究背景:抑郁症作为当今世界十大心理疾病之一,越来越严重地危及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常见的抑郁症症状还包括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如自发性运动、睡眠及体重改变等。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压力加剧,人们承受的生理、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现不断升高趋势。因此加强对抑郁症发病机制和防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类从葡萄、藜芦、虎杖等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较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组织。Res具有强烈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近年来,Res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Res可通过调节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激活单胺氧化酶-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等因素来发挥抗抑郁作用。研究表明,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模型(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中,Res 可以调节在海马和杏仁核中血清皮质酮的水平,上调BDNF的含量。海马在学习和记忆中有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参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调节,而在抑郁症中,海马的上述两项功能均发现明显改变。另外,海马,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dorsolateral cortex,PFC),杏仁核相互联系,直接影响情绪、认知,因此和抑郁症的主要症状相关。但是在CUMS模型中Res如何通过逆转CUMS大鼠海马和PFC内Akt/mTOR的表达来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本课题我们拟选择CUMS动物模型,研究Res如何改善大鼠的行为学特征,通过测量海马和PFC中氧化应激指标和Akt/mTOR的磷酸化水平,阐明Res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1.分组将180-200克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Control)组,正常+Res(Control+Res)组,模型(CUMS)组,模型+Res(CUMS+Res组),模型+Ketamine(CUMS+Keta)组。2.造模方法 Control组和Control+Res组不给予任何刺激,正常饲养。CUMS组,CUMS+Res组和CUMS+Keta组每周随机给予7种刺激(分别是禁食24小时,禁水24小时,噪音3小时,45°倾斜笼子7小时,打湿笼子24小时,在4℃水中强迫游泳5分钟),连续刺激4周。3.干预方法 Control组,刺激前30分钟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ontrol+Res组,刺激前30分钟腹腔注射Res(80mg/kg)。CUMS组,刺激前30分钟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UMS+Res组,刺激前30分钟腹腔注射Res(80mg/kg)。CUMS+Keta组,造模前30分钟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在最后一天,行为学实验60分钟之前,对该组的大鼠腹腔注射Keta(20mg/kg)。4.检测指标及方法4.1连续4周刺激完成后,首先对各组大鼠进行旷场试验(open field test,OFT),检测动物探究行为及情绪反应。4.2 OFT完成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强迫游泳实验(forcedswimmingtest,FST),检测大鼠的行为绝望和无助状态。4.3 FST完成后各组大鼠进行糖水消耗试验(sugar preference test,SPT),检测大鼠兴趣缺失的状态。4.4利用试剂盒检测大鼠海马和PFC内丙二醛(malondialdchydc,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水平。4.5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和PFC内,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结果:1.行为学变化1.1在SPT中,Control组和Control+Res组糖水偏好率没有显著差异;与Control组比较,CUMS组大鼠糖水偏好率显著减少(p0.01);与 CUMS 组比较,CUMS+Res 组(p0.05)和 CUMS+Keta 组(p0.01)糖水偏好率明显增加。1.2在FST中,Control组和Control+Res组游泳不动时间没有显著差异;与Control组比较,CUMS组大鼠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01);与 CUMS 组比较,CUMS+Res 组(p0.01)和 CUMS+Keta 组(p0.001)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减少。1.3在OFT中,Control组和Control+Res组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自我修饰得分没有显著差异;与Control组比较,CUMS组大水平运动得分(p0.05)和自我修饰得分(p0.05)都大幅度下降,而垂直运动得分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UMS组比较,CUMS+Res组水平运动得分(p0.05)和自我修饰得分明显增加(p0.05),而垂直运动得分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UMS+Keta组水平运动得分(p0.01)和自我修饰得分明显增加(p0.05),而垂直运动得分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海马和PFC中MDA含量2.1海马MDA含量Control组和Control+Res组之间比较,海马内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Control组比较,CUMS组海马内MD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01);与CUMS组比较,CUMS+Res组(p0.001)和CUMS+Keta组(p0.001)海马内MDA含量明显降低。2.2PFC内MDA含量Control组和Control+Res组之间比较,PFC内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Control组比较,CUMS组PFC内MD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01);与 CUMS 组比较,CUMS+Res 组(p0.001)和 CUMS+Keta 组(p0.001)PFC内MDA含量明显降低。3海马和PFC内SOD含量3.1海马内SOD含量Control组和Control+Res组之间比较,海马内SOD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Control组比较,CUMS组PFC内SOD含量均显著降低,(p0.001);与CUMS 组比较,CUMS+Res 组(p0.05)和 CUMS+Keta 组(p0.01)海马内 SOD含量明显增加。3.2PFC内SOD含量Control组和Control+Res组之间比较,PFC内SOD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Control组比较,CUMS组PFC内SOD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CUMS组比较,CUMS+Res组(p0.05)和CUMS+Keta组(p0.01)PFC内SOD含量明显增加。4.海马和PFC内mTOR、p-mTOR含量4.1海马内mTOR含量不同组别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Control组和Control+Res组之间比较,海马内p-mTOR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Control组比较,CUMS组海马内p-mTOR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与CUMS组比较,CUMS+Res 组(p0.05)和 CUMS+Keta 组(p0.05)海马内 p-mTOR含量明显增加。4.2PFC内mTOR含量不同组别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Control组和Control+Res组之间比较,PFC内p-mTOR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Control组比较,CUMS组PFC内p-mTOR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与CUMS 组比较,CUMS+Res组(p0.05)和 CUMS+Keta组(p0.01)PFC 内 p-mTOR含量明显增加。5.海马和PFC内Akt、p-Akt含量5.1海马内Akt含量不同组别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Control组和Control+Res组之间比较,海马内p-Akt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Control组比较,CUMS组海马内p-Akt含量均显著减少(p0.01);与 CUMS 组比较,CUMS+Res 组(p0.05)和 CUMS+Keta组(p0.05)海马内p-Akt含量明显增加。5.2PFC内Akt含量不同组别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Control组和Control+Res组之间比较,PFC内p-Akt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Control组比较,CUMS组PFC内p-Akt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与 CUMS 组比较,CUMS+Res 组(p0.05)和 CUMS+Keta 组(p0.05)PFC内p-Akt含量明显增加。结论:1.在SPT中,CUMS使大鼠出现快感缺失的抑郁症状,糖水偏好率减少;在FST中,CUMS使大鼠出现行为绝望状态,游泳不动时间增加;在OFT中,CUMS使大鼠出现精神运动迟缓的症状,对自身关注度下降,水平运动得分和自我修饰得分都大幅度下降。Res能改善CUMS大鼠精神运动迟缓的症状,提高了对自身的关注度,通过自我理毛缓解在新异环境中的紧张和冲动。提示Res能有效改善CUMS抑郁大鼠行为学变化。2.CUMS增加大鼠海马和PFC内MDA的含量,Res能有效降低CUMS大鼠海马和PFC内MDA的含量。3.CUMS降低大鼠海马和PFC内SOD的含量,Res能有效增加CUMS大鼠海马和PFC内SOD的含量。4.CUMS降低大鼠海马和PFC内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Res能有效增加CUMS大鼠海马和PFC内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智;张令强;蒋继志;贺福初;;mTOR的研究进展[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6年03期

2 韩莹;史道华;;中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新途径—mTOR[J];海峡药学;2005年06期

3 邹金凯;车宁;孙春华;;mTOR功能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8年10期

4 陈莉君;史道华;;mTOR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2年11期

5 陈j,张红锋;mTOR信号通路与癌症治疗[J];生命的化学;2005年02期

6 朱伦;陈增良;;mTOR的结构与功能[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6年01期

7 ;Expression of mTOR/P70 S6K in oral acinic cell carcinoma[J];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2007年01期

8 李刚;闫若东;穆中一;黄炎;胡滨;;mTOR对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作用研究[J];肿瘤学杂志;2013年12期

9 韩莹;史道华;;雷帕霉素作用与mTOR结构关系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刘旭;张东亮;刘文虎;;mTOR抑制剂治疗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Huayong Zhou;Yi Wang;Lanping Ma;Xin Wang;Lin Chen;Yi Chen;Jian Ding;Tao Meng;Linhua Meng;Jingkang Shen;;Novel indazole-based derivatives as PI3K/mTOR dual inhibitors[A];2012长三角药物化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Activation of mTOR Pathway Confers Adverse Outcome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韩进松;陈颖;宋云龙;吕加国;周有骏;朱驹;;Structure-Based Design,Synthesis,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Novel Water-soluble Dual Inhibitors of PI3K and mTOR[A];2012长三角药物化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姜伟;王修启;束刚;江青艳;杨舟;;mTOR信号通路及其对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管坤良;;The TSC-mTOR pathway in cell growth and cancer[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Hai Huang;Xin Liu;;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poptosis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SGC-7901 cells induced by evodiamine inhibition mTOR signal pathway[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7 孟祥斐;郁金泰;谭兰;;靶向作用于mTOR治疗癫痫[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8 曾军英;胡兴;皮建辉;;Cytotoxic Elimination of Chemoresistant Pancreatic Cancer Stem Cells by Combined Inhibition of RON and mTOR Signaling Pathways[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9 ;mTOR enhancement of STIM1-mediated store-operated Ca~(2+) signaling constrains tumor development[A];第九届全国钙信号和细胞功能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mTOR.rictor Is Requir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Mouse One-cell Stage Embryos[A];第九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暨邹承鲁诞辰85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驻京记者 李瑶;mTOR提供癌症治疗新思路[N];医药经济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白毅;mTOR信号通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靶点[N];中国医药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伦志;肾素抑制剂对高糖诱导足细胞凋亡与mTOR表达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4年

2 李舒展;PGAM1在mTOR诱导肿瘤有氧糖酵解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丛江琳;MiR-634通过调控mTOR信号途径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胡越;mTOR和细胞自噬在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陈玲琳;调控mTOR信号通路对癫痫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黄畅;基于mTOR信号通路探讨艾灸及艾烟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7 苗丽君;慢病毒介导的mTOR靶向抑制对肺腺癌A549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2年

8 曾梅;自我吞噬及mTOR信号在小鼠神经瘤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周乐杜;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靶向干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张慧;蛋白摄入水平对早产学习认知能力及mTOR/S6K通路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斌;血清mTOR检测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意义[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王艮波;mTOR通路在氯化亚铁诱导的外伤性癫痫大鼠模型额叶皮质及海马中的表达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罗荣奎;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mTOR通路分析[D];复旦大学;2014年

4 顾兵;脑出血后mTOR信号通路激活及雷帕霉素脑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张剑;食管鳞状细胞癌中mTOR表达及其与癌症恶性程度和患者机体免疫反应水平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6 周璇;mTOR信号通路在小鼠B淋巴细胞成熟及抗体产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7 杨雪帆;慈菇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及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8 夏传友;组蛋白甲基化酶SMYD3在前列腺癌中mTOR通路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9 王嘉祯;食管鳞癌细胞中LSD1与mTOR通路相互调控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10 张海环;猪小肠赖氨酸转运体对氮源的响应规律及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17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317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0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