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障碍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2 13:59

  本文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障碍的相关研究 出处:《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心力衰竭 抑郁 焦虑 流行病学 CHF 焦虑抑郁 生活质量 认知功能 心理疏导


【摘要】:第一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顺序入选因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住院的患者,收集其基础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相关指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Zung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抑郁和焦虑状态进行评估。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共收集174例心衰患者,其中男性83例(47.7%),女性91例(52.3%),平均年龄(68.07±12.27)岁。NYHA II级者24例(13.8%),NYHA III级者116例(66.7%),NYHA IV级者34例(19.5%)。合并抑郁者69例,抑郁发生率为39.7%;合并焦虑者46例,焦虑发生率为26.4%,焦虑共病抑郁者33例,发生率为19.0%。(2)年住院次数、文化程度、贫血及总胆红素水平与心衰合并抑郁相关(OR值分别为:8.455、0.363、5.700、1.059,P均0.05)。性别、共病数目、贫血及总胆红素水平与心衰共病焦虑相关(OR值分别为3.043、2.441、2.478和1.041,P均0.05)。(3)不同NYHA分级比较:NYHAⅢ级组SDS评分最高,与其他类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不同NYHA分级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0)。不同HRV类别比较:HRV降低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较高,与HRV正常者和升高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BMI分类比较:BMI为正常/偏瘦组SDS评分最高,与其他类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类别其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和焦虑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9.7%和26.4%,且抑郁和焦虑共病率高,为19.0%。2.年住院次数≥3次、文化程度低、贫血及总胆红素水平高可作为心衰共病抑郁的危险因素。女性、共病数目≥5个、贫血及总胆红素水平高可作为心衰共病焦虑的危险因素。3.BMI为偏瘦/正常者、NYHAⅢ级者SDS评分更高。HRV降低者SDS评分和SAS评分均相对较高。第二部分情绪障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心理疏导的作用研究目的:分析情绪障碍对CHF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并探讨心理疏导对CHF患者抑郁和焦虑、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scale,MMSE)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ief scale,WHOQOL-BREF)来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筛选出抑郁组和焦虑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每日小确幸。平均随访约两月后完成上述4个量表的二次评估。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进行MMSE量表评分的患者共109例,有认知障碍者22例(20.2%)。与无抑郁组、无焦虑组、无情绪障碍组相比,抑郁组及焦虑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者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抑郁组和焦虑组患者WHQOL-BREF量表总的生活质量、总的健康状况及各领域评分均比无抑郁组、无焦虑组和无情绪障碍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SDS评分、SAS评分与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01)。(3)心理疏导后,抑郁组和焦虑组患者SDS评分和SAS评分较心理疏导前有所下降;MMSE和WHOQOL-BREF量表各领域评分较心理疏导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1.CHF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为20.2%。共病抑郁和焦虑对CHF患者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2.慢性心衰共病抑郁和焦虑对生活质量有影响,随着SDS评分和SAS评分升高生活质量评分呈下降趋势。3.心理疏导可改善CHF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并且可提高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4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丽丽;吴明;李月;郑雷;郭睿蓉;雷淑芝;;双心医学模式治疗慢性心衰伴抑郁和焦虑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07期

2 王征;王长远;曹涛;孙长怡;秦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6年04期

3 曾国庆;刘忠镗;高晶;王伟炳;;综合干预对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血压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年09期

4 梁锦军;向晋涛;;心脏器械植入治疗的相关心理与生活质量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5年04期

5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朱曼璐;王文;王拥军;吴兆苏;李惠君;郑哲;蒋立新;胡盛寿;;《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07期

6 李文静;毕亚艳;;心力衰竭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机制及抗栓治疗[J];医学综述;2014年18期

7 徐素丹;卢永昕;苏冠华;帅欣欣;;抑郁障碍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sST2、NT-pro BNP和Ghrelin水平及预后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3期

8 肖俊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有焦虑的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4年03期

9 温雪梅;卢仁泉;郭林;;中国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焦虑发病及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年04期

10 刘长海;李海玲;;6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相关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年07期



本文编号:1319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319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1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