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麻醉效果的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 超声 左旋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腋路 臂丛神经阻滞 出处:《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分别给予0.375%左旋布比卡因和0.375%罗哌卡因20ml,比较这两种药物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麻醉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我院60例上肢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性别不限,年龄在18-65岁之间,体重在40-90 kg之间,ASA I-II级。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使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和0.375%罗哌卡因20mL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排除标准:不能合作,穿刺部位有损伤感染,上肢损伤伴神经功能障碍,局麻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以及凝血功能异常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外周静脉,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其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和心电图(ECG),给予面罩低流量吸氧,取仰卧位,患肢呈敬军礼状,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前臂置于头一侧,掌心向上。用碘伏对腋窝处皮肤消毒,将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涂抹超声耦合剂后套以无菌保护套,外面再涂抹碘伏,然后将探头紧贴胸大肌与腋窝的交界处滑动探查腋动脉,从而观察腋路臂丛神经各个分支。采用短轴平面内进针技术,实时观察并控制穿刺针进针方向,直至将针尖送至肌皮神经、腋动脉周围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附近,但不能直接触及神经,回抽无血后,每个靶点注入该组局麻药总量四分之一的药物。监测并记录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和止血带使用时间,监测并记录神经阻滞前(T1)、阻滞后即刻(T2)、阻滞后5min(T3)、10min(T4)、20min(T5)、30min(T6)六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臂丛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评定并记录麻醉镇痛效果以及术中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局麻药误入血管、穿刺部位血肿、神经损伤、恶心呕吐等。所有操作和观察都是由熟练掌握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技术并且不知道分组及用药的同一位麻醉医师完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ASA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和止血带使用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神经阻滞前(T1)、阻滞后即刻(T2)、阻滞后5min(T3)、10min(T4)、20min(T5)、30min(T6)六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以及Ramsay镇静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臂丛神经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10.5±1.1)min,R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10.2±1.1)min,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臂丛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2.7±0.3)min,短于R组的(5.0±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臂丛神经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为(450±24)min,长于R组的(330±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臂丛神经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为(432±23)min,长于R组的(324±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如局麻药误入血管、穿刺部位血肿、神经损伤、恶心呕吐等。结论:1与罗哌卡因相比,左旋布比卡因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更快,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更长。2根据手术需要情况,应该选择不同局麻药,如果需要术后及早恢复运动功能进行康复训练,可以选择罗哌卡因;如果手术用时较长,或者显微手术中要求肢体绝对制动,或者需要较长时间术后镇痛,就可以选择左旋布比卡因。
[Abstract]:Objective :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anesthesia , duration of anesthesia , anesthesia pain relief and complications of brachial plexus block in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by ultrasound - guided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block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 0.05 ) . The duration of brachial plexus nerve block in group L was ( 2 . 7 卤 0 . 3 ) min , longer than that in R group ( P < 0 . 05 ) . The duration of brachial plexus nerve block in L group was ( 2 . 7 卤 0 . 3 ) min ,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 P 0 . 05 ) .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涛;丰浩荣;张群英;王祥和;;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年09期
2 刘春鸣;帅培玉;彭佼;黄梦蝶;丁敏;白静;;超声引导与常规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年06期
3 刘文娟;江伟;曾真;张光明;;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的最小有效剂量探讨[J];山东医药;2016年06期
4 李明;戴晓蓉;李晓翠;朱雁鸿;;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定位对腋路臂丛神经分布的临床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年10期
5 文四成;陈潜沛;欧阳天纬;李夏桃;麦武军;;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年05期
6 韩雪飞;晏明江;王克蓉;;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40例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3年09期
7 缪建中;陈建庆;何之学;;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麻醉的临床应用[J];江苏医药;2012年20期
8 张媛;斯妍娜;程浩;鲍红光;韩流;;超声引导喙突处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与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年08期
9 蒋京京;何星颖;石学银;蒋鑫;袁红斌;;超声引导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年04期
10 张颖辉;刘学治;伊敬东;霍高霞;韩云云;张海锋;赵秀芹;冯文英;张金芳;;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肥胖患者前臂手术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年07期
,本文编号:1481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481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