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中医证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15 12:54
【摘要】:目的: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以无先兆偏头痛多见。因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同时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故已经成为当前神经内科学者研究的热点疾病之一。目前,国内外对偏头痛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中。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偏头痛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应用于偏头痛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之中,并发现了偏头痛患者存在脑功能异常,为我们进一步呈现了偏头痛的潜在发病机制。由于目前对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西医治疗更倾向于缓解患者发病时的急性症状,却缺乏长期治疗作用。有研究表明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可减少患者的发作频率、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等。但其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脑静息态功能是否存在差异,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偏头痛发病机制。方法:本研究招募了符合入选标准的17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其中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10例,痰浊上扰型无先兆偏头痛7例)和与之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相匹配的9例健康对照者,并收集和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和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检查结果。研究应用DPARSF 2.2软件对受试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随后采用局部一致性方法对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组、痰浊上扰型无先兆偏头痛组和健康对照组的ReHo脑图分别进行:单样本t检验以观察默认网络;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间是否存在差异;和双样本t检验进行两两组间比较,观察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组与健康对照组、痰浊上扰型无先兆偏头痛组与健康对照组及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组与痰浊上扰型无先兆偏头痛组之间的ReHo差异,从而探寻不同中医证型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脑功能的差异。结果:1静息态下,健康对照组、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组、痰浊上扰型无先兆偏头痛组三组均在前额叶内侧皮层、前扣带回、后扣带回、楔前叶、颞叶内侧面和顶下小叶等脑区的ReHo值显著增高(P0.05,Alphasim校正),符合默认网络主要脑区分布。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组、痰浊上扰型无先兆偏头痛组三组在右侧的海马、海马旁回、梭状回、颞上回、颞极、颞中回、顶下小叶,左侧的中脑、小脑前叶、左侧的顶下小叶、岛叶、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后回等脑区ReHo值不完全相等(P0.05,Alphasim校正)。3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组在右侧钩回等脑区ReHo值显著增高;在左侧大脑半球的额叶眶回、枕叶、楔叶、楔前叶,右侧大脑半球的顶下小叶、颞上回、中央后回等脑区ReHo值显著减低(P0.05,Alphasim校正)。4与健康对照相比,痰浊上扰型无先兆偏头痛组在右侧桥脑、右侧大脑半球的颞中回、海马旁回、海马、梭状回、颞上回、颞下回、颞极、角回、尾状核、壳核、丘脑,左侧中脑等脑区ReHo值显著增高;在左侧颞中回、额下回、额中回、顶下小叶、中央后回,右侧楔叶、楔前叶、中央后回等脑区ReHo值显著减低(P0.05,Alphasim校正)。5痰浊上扰型与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组相比,痰浊上扰型无先兆偏头痛组在右侧大脑半球的海马、海马旁回、梭状回、颞下回、颞中回、顶下小叶、右侧小脑后叶、中脑,左侧小脑后叶、左侧脑干等脑区ReHo值显著增高;在左侧大脑半球的颞中回、额中回、额下回、岛叶、壳核、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顶下小叶、扣带回等脑区ReHo值显著减低(P0.05,Alphasim校正)。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静息态下不同中医证型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疼痛调节相关脑区功能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两种不同中医证型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表型特点和机理相关。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并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偏头痛的中医辨证分型。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77.7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77.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世W,
本文编号:2423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24233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