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本文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中的诊断价值。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T-MRI)研究AMI后离体心肌水分子扩散特性及心肌纤维束结构的改变。方法:采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或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 LCX)90分钟后进行再灌注的方法对8头实验用中华小型猪成功制作AMI模型。在术前和术后1、2、3、4小时五个时间点及相同层面对模型猪进行单次激发平面回波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singe-shot echo planar imaging DWI, SS-EPI DWI)。快速反转恢复T2加权成像(turbo inversion recovery magnitude, TIRM T2WI)和DWI成像在同一心肌断层相同时间段进行图像采集,延迟增强成像(1ategadolinium enhancement, LGE)在上述所有时间点成像结束后进行。并在MRI成像同时按相同的图像采集时间点收集血液样本进行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在体实验结束后通过处死实验动物即刻取出心脏进行琼脂包埋,对8头实验猪和2头正常对照猪离体心脏进行DT-MRI成像,纤维束示踪技术(fiber tractography, FT)显示梗死心肌与正常心肌纤维结构。离体扫描结束后使用专门切片机对离体心脏自心尖至心底进行薄层切片。氯化三苯基四唑氮(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TTC)组织化学染色作为确证梗死的金标准。在体扫描图像分析:通过评价整体图像质量及左心室血池信号抑制情况对所有图像进行定性分析。利用梗死心肌信号与同一心脏断层远处正常心肌信号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 CNR)和相对信号指数(relative signal index, RSI)进行定量分析。离体扫描图像分析:对梗死心肌与远处正常心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各项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心肌纤维束长度和数量进行定量分析。根据数据分布特征,对在体及离体MR成像所测量数据分别选择配对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非参数Wilcoxon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体成像研究表明:DWI可以发现AMI后急性期心肌异常高信号。DWI与传统TIRM T2WI比较,梗死相关心肌高信号的出现情况分别为87.5%(7/8)和37.5%(3/8)。选择心梗后4个成像时间点内的任一时间点进行比较,DWI图像上的CNR及RSI均明显高于TIRM T2WI图像上的CNR及RS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DWI图像上梗死后不同成像时间点之间的CNR进行比较,2小时图像的CNR高于其他3个术后成像时间点,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梗死后4个小时成像的时间点内,血清学心肌损伤标志物无明显阳性表现。离体成像研究表明:与同一心脏断层远处正常心肌相比,梗死心肌ADC值增加,FA值减小,心肌纤维束长度缩短,纤维束数目稍减少。FT显示正常心肌纤维走行规则,排列整齐,梗死心肌纤维结构松散,纤维长短不一。结论:DWI可以在AMI的急性期并在心肌梗死标志物升高前发现梗死心肌扩散异常,对于AMI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DT-MRI可对离体梗死心肌进行成像并可在AMI后早期探测到水分子扩散特性改变及梗死区心肌纤维结构异常。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纤维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45.2;R542.2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专用术语注释表9-11
- 绪论11-13
- 文献综述13-22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22-33
- 1.1 材料22-24
- 1.1.1 实验设备和器材22-23
- 1.1.2 实验药品和试剂23
- 1.1.3 实验动物23-24
- 1.2 实验方法24-31
- 1.2.1 动物模型制作24
- 1.2.2 在体MR扫描24-25
- 1.2.3 离体心脏的获取25-26
- 1.2.4 离体MR扫描26
- 1.2.5 心肌薄层的制备和TTC染色26-27
- 1.2.6 心肌损伤标志物测定27-28
- 1.2.7 图像分析28-29
- 1.2.8 统计学分析29-31
- 实验技术路线31-33
- 第二章 实验结果33-41
- 2.1 在体MR成像结果33-36
- 2.2 离体MR成像结果36-39
- 2.3 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检测结果39
- 2.4 大体标本及TTC染色结果39-41
- 第三章 讨论41-47
- 第四章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6
- 致谢56-57
- 作者简介57-58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学术活动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莹;;MR扩散加权成像评估肺内病灶作用的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年03期
2 韩晶;沈文荣;刘念龙;;MR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范围确定中的价值[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1年04期
3 李又成;颅内非缺血性病变的MR扩散加权成像[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3年03期
4 夏爽;扩散加权成像在部分颅内病变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3年05期
5 杨波,全显跃;MR扩散加权成像在上腹部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4年06期
6 徐全刚,吴卫平,黄德晖,张家堂,郎森阳,蒲传强;MR扩散加权成像对Creutzfeldt-Jakob病的诊断意义[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年06期
7 王晓明,陈丽英,林楠,郭启勇;用MR扩散加权成像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初步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年01期
8 金琴娣,居胜红,孟爱芳,张琳琴;扩散加权成像对癫痫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学;2005年02期
9 武志峰;周翔平;刘荣波;朱捷;;MR扩散加权成像在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年05期
10 黄文才;韩飞;田世俊;李国雄;;MR扩散加权成像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长连;袁述文;谭利华;白末了;贺忠;杜万萍;司徒卫军;;颅内血肿的扩散加权成像[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王丹;佟金龙;申宝忠;刘放;王凯;刘芳;;正常人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特点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爱莲;程流泉;张静;杨娜;刘梦起;;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吕颖;毛传万;白光辉;蔡志胜;;低b值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占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沈艳;李明华;姚伟武;杨世埙;李文彬;;MR扩散加权成像在椎体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6 王嵩;张世界;;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7 王嵩;闫明勤;张世界;王夕富;马海峰;李琼;;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肿瘤性病变中的应用[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8 王海屹;王佳;王新坤;叶慧义;;肾脏不同扩散加权成像方法对比研究:表观弥散系数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柳健;丁耀军;李剑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10 王丹;刘放;佟金龙;王凯;刘芳;许秀安;;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在椎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勇;3D ASL灌注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肿瘤诊断和分级中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陈爱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3 李延军;胰腺癌扩散加权成像与在体磁共振质子波谱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4 徐亮;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评价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陈世林;肝非高斯扩散加权成像的可行性及可重复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6 张妍;MR扩散加权成像在进展期胃癌疗效预测与评价中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7 郭卫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评价肝细胞癌组织分化程度的临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史丽静;CT、MR多种成像技术在肝脏疾病的比较和综合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鸿杰;肝叶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评价乙肝源性肝硬化严重程度[D];川北医学院;2015年
2 王金良;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食管鳞癌放化疗早期疗效的评估价值[D];川北医学院;2015年
3 张静;基于IVIM模型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价肝功能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4 谢媛;移植肾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扩散峰度成像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5 张繁;3.0T扩散加权成像对兔大腿VX2肿瘤生长的动态监测及抗血管生成治疗后评估[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6 陈波;基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正常子宫肌层的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刘亚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TACE治疗肝癌后早期疗效评价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陈敏;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9 钱智;充气后磁共振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昆明医学院;2010年
10 王霈;MR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病变的应用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27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