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基于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的细辛散剂肝毒性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22:06
   目的: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测定细辛挥发性成分并结合网络毒理学预测细辛散剂致肝脏毒性的机制;应用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方法结合常规生化方法研究细辛散剂肝脏毒性,深入探讨其肝毒性机制。方法:固相微萃取联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细辛挥发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所测得挥发性成分的靶点,运用Dis Ge NET得到肝损伤或肝毒性靶点,通过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靶点、化合物-靶点-途径来预测细辛致肝脏毒性的机制。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细辛低剂量组、细辛中剂量组、细辛高剂量组,每组20只,灌胃期间给药28天,对照组每天灌胃同等体积的蒸馏水。分别详细记录各组大鼠体重的变化情况。灌胃结束后,取血清测定肝功能;对肝脏称重计算肝脏脏器系数,取肝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其形态组织学变化,随后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结合多元统计法筛选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取对照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的肝脏进行转录组测序来寻找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GO富集分析以及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Met Scape对筛选的差异代谢物和差异表达基因整合分析,探讨细辛致肝脏毒性的机制。结果:(1)化学成分分析共检测出31种挥发性成分,潜在靶点共筛选出248个,与肝脏毒性相交的靶点共11个,共富集到5条代谢通路包括PPAR信号通路、化学致癌作用、胆汁分泌、卟啉及叶绿素代谢、细胞色素P450诱导的外源物质代谢。(2)与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的体重减轻,脏器系数增大,其中高剂量组大鼠的变化最明显(P0.05)。肝功能结果显示,灌胃细辛后大鼠ALT、AST、TBil和ALP增高,TP降低,高剂量组肝脏变化最大。HE染色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组大鼠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表现为肝细胞发生气球样变性、细胞质变松散、出现点状坏死等现象。(3)根据GC-MS图谱筛选出14个差异代谢物,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乳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磷酸乙醇酸、牛磺酸、木糖醇、山梨糖醇、肌醇的含量升高;脯氨酸、甲硫氨酸、核糖醇、亚精胺、海藻糖、麦芽三糖的含量降低;通路富集结果显示,细辛影响肝脏的代谢通路主要有:磷酸肌醇代谢、半乳糖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的代谢。(4)对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共发现有显著变化的基因共434个,其中显著上调的基因有214个,显著下调的基因有220个。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经富集分析后主要与昼夜节律、p53信号传导途径、代谢途径、类固醇生物合成、胆汁分泌等通路有关。结论:(1)高剂量细辛散剂长期服用对大鼠肝脏和组织形态有损伤,且这种损伤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即给药剂量越高,肝损伤程度越大。(2)细辛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机制与胆汁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磷酸肌醇代谢、半乳糖代谢、昼夜节律、p53信号传导途径密切相关。
【学位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R285.5
【部分图文】:

色谱图,细辛,标准品,色谱图


湖北中医药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6VisualizationandIntegratedDiscovery,https://david.ncifcrf.gov/)进行通路富集分析。3结果3.1HPLC测定细辛脂素结果测定三个批次细辛的中细辛脂素的含量,结果如下表1.1。依照《中国药典》2015版细辛项下测定,按干燥品计算,含细辛脂素不得少于0.050%。根据所测细辛脂素含量可知:在本实验检测中,所购买的细辛根及根茎中细辛脂素的含量均符合国家药典标准,为正品细辛。供试品及对照品色谱图如图1.1所示。表1.1细辛脂素含量测定结果批号细辛脂素含量(μg/mL)百分比(%)20180801268.930.41420180901469.590.41820181100169.990.420注:A:细辛脂素标准品色谱图;B:细辛样品色谱图图1.1细辛脂素标准品及细辛供试品色谱图

细辛,挥发性,离子,成分


湖北中医药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81715.087Camphene莰烯79-92-51.40%1815.2644-nonenol4-萜烯醇562-74-30.77%1915.4753,5-Dimethoxytoluene3,5-二甲氧基甲苯4179-19-55.42%2015.886Elemicin榄香素487-11-62.20%2115.986Nerolidol橙花叔醇40716-66-30.27%2216.286γ-Asaroneγ-细辛脑5353-15-10.87%2317.0312-nonanol2-莰醇464-45-90.17%2417.453methylisopropylalcohol对甲基苯异丙醇1197-01-90.12%2517.831Myristicine肉豆蔻醚607-91-017.66%2618.208Patchoulialcohol百秋李醇5986-55-01.50%2718.7974-allylanisole4-烯丙基苯甲醚140-67-00.80%2819.8533,4,5-trimethoxytoluene3,4,5-三甲氧基甲苯6443-69-29.19%2920.5192-isopropyl-5-methylanisole2-异丙基-5-甲基茴香醚1076-56-80.29%3024.2973,4-propiophenone3,4-(亚甲基二氧)苯丙酮28281-49-40.07%3125.063Carcinol卡枯醇18607-90-40.93%图1.2细辛挥发性成分总离子流图3.3化学成分靶点及肝毒性靶点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检索出与31种挥发性成分相关的靶

网络图,靶点,网络图,相互作用


基于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的细辛散剂肝毒性机制研究9点共2534个,筛选Probability大于0.05为潜在靶点共248个。各候选化合物所含靶点数目见下表1.3,将化合物与其相关靶点的相互作用网络可视化,如图1.3所示。经过筛选共有23个化合物有对应靶点,其中甲基丁香酚、3,4-(亚甲基二氧)苯丙酮、橙花叔醇、3,4,5-三甲氧基甲苯、百秋李醇含有靶点数目较多,分别为52、46、26、25、20个靶点。DisGeNET数据库中以“Drug-InducedLiverDisease”和“Chemically-InducedLiverToxicity”为关键词搜索肝毒性靶点,整理后共得376个靶点,将疾病与其相关靶点的相互作用网络可视化,如图1.4所示。注:化合物靶点图1.3化合物与其相关靶点的相互作用网络图注:疾病靶点图1.4疾病与其相关靶点的相互作用网络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小艳;周祯祥;游姣娥;李晶晶;汪琼;黄芳;;细辛散剂长期毒性对SD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5年12期

2 练雪萍;艾妮;陆晓燕;范骁辉;;毒理基因组学及其在中药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14期

3 谢丽华;樊星;李泽君;熊克朝;呼丹;刘悦;吴纯启;丁日高;王茜莎;王全军;;转录组学技术在中药肝毒性研究中的应用[J];中草药;2015年10期

4 李晓宇;黄娜娜;孙蓉;;蛋白组学技术在中药肝毒性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警戒;2015年05期

5 黄幼异;孙蓉;;系统生物学技术用于中药肝毒性发现与评价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警戒;2013年04期

6 刘志华;孙晓波;;网络药理学:中医药现代化的新机遇[J];药学学报;2012年06期

7 范骁辉;赵筱萍;金烨成;申秀萍;刘昌孝;;论建立网络毒理学及中药网络毒理学研究思路[J];中国中药杂志;2011年21期

8 杨伟峰;周祯祥;汪琼;李晶晶;;超剂量细辛对SD大鼠肺组织和呼吸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田广宇;陈文霞;周祯祥;;细辛的现代临床应用与思考[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蔡青;周祯祥;陈泽斌;李晶晶;汪琼;胡平;;细辛长期毒性对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亚敏;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多组学的细辛肺毒性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宗瑾;基于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大肠杆菌K12碳降解物阻遏作用[D];深圳大学;2017年

2 游姣娥;细辛对SD大鼠心脏毒性的药理学及NMR代谢组学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纪彩;基于毒理基因组学的川楝子肝毒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徐建兵;细辛毒性靶器官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59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2859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9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