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扳机点所致疼痛静息态脑血流与功能连接强度的耦合研究
【学位单位】:遵义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R686.3
【部分图文】:
遵义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宋赣军21图1正常对照组和MTrPs疼痛组CBF、FCS和CBF/FCS比值的空间分布模式图注:暖色和冷色分别表示疼痛患者CBF、FCS和CBF/FCS比值的高和低:CBF:脑血流;FCS:功能连接强度;HC:正常对照组;MTrPs:肌筋膜扳机点;L:左;R:右
遵义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宋赣军222.3MTrPs疼痛患者与正常对照CBF-FCS耦合的组间差异MTrPs疼痛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CBF和FCS之间存在显著的体素相关,图2A显示了疼痛患者和正常对照的CBF和FCS跨体素相关图。然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疼痛患者的整体CBF-FCS耦合显著降低(T=2.221,P=0.0296)(图2B)AB图2MTrPs疼痛患者全脑灰质CBF-FCS耦合变化A图为正常受试者(蓝色,r=0.2723)和疼痛患者(紫色,r=0.1601)CBF和FCS体素空间相关性散点图,B图为疼痛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平均全脑灰质水平CBF-FCS耦合。尽管在疼痛组和对照组中,CBF与FCS都显著相关,但与正常对照相比,疼痛患者CBF-FCS耦合显著降低,疼痛患者和对照组在跨体素的CBF-FCS相关系数上存在显著差异(T=2.221,P=0.0296)。误差线代表SE;CBF,脑血流;FCS,功能连接强度;HC,正常对照;MTrPs,扳机点
遵义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宋赣军232.4MTrPs疼痛患者与正常对照CBF/FCS比值组间差异如图3和表2所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TrPs疼痛患者双侧颞上回、右侧海马、右侧海马旁回、尾状核、右额上回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BF/FCS比值降低,而双侧舌回、后扣带回、双侧顶下小叶CBF/FCS比值升高(P<0.05,FDR校正)图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TrPs疼痛患者CBF/FCS比值的异常脑区(P<0.05,FDR校正)注:暖色和冷色分别表示疼痛患者CBF/FCS比值显著增加和减少,L:左;R: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坚;温干军;刘红;张史飞;周树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扳机点的形成机制和病理特点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19年01期
2 Simons DG ,孙星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现状与展望[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0年02期
3 李文治;王目怀;岳光俊;盖兰香;;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扳机点与经络穴位的关系[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3年01期
4 王模堂,焦锡葳,孟庆荣,张三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各类扳机点与颌骨病变性骨腔相互关系的研究[J];四川医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5 张雪飞;高楠;夏德鹏;陈培芳;;针刀松解扳机点治疗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20年08期
6 刘雅婧;王海荣;付玲;;针刺扳机点治疗肩周炎[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9年03期
7 范志勇;王卫强;周长斗;粟漩;查和萍;谢建周;黄振;;扳机点手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相关临床思考[J];新中医;2013年06期
8 ;《肌肉链与扳机点》出版发行[J];颈腰痛杂志;2012年02期
9 王模堂,焦锡葳,孟庆荣,张三友;颌骨病变性骨腔的定位[J];四川医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10 林业武;陈美雄;景亚军;李义凯;袁仕国;;温和灸对肌筋膜痛大鼠扳机点骨骼肌病理形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山东医药;2018年4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宇琦;胸锁乳突肌筋膜痛的解剖学及其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2 刘志蓉;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PRRT2基因检测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李静;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多模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4 王建军;功能磁共振应用于认知障碍虚、实证候及脑髓康干预疗效的神经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李楠;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人类经济决策的神经基础[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杨虹;静态功能磁共振之方法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陈宇辰;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对耳鸣神经机制的临床及动物模型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8 夏文清;2型糖尿病患者脑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及其临床关联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9 邱天明;静息态fMRI在脑功能皮质定位及脑功能重塑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10 许晶晶;记忆相关的海马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赣军;肌筋膜扳机点所致疼痛静息态脑血流与功能连接强度的耦合研究[D];遵义医科大学;2020年
2 李翥峰;“扳机点”注射法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Urcuyo Rivas Maria Eugenia;扳机点理论与传统针灸理论对于颈痛治疗的比较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姚芬芬;筋针针刺扳机点下本体感觉反射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D];南昌大学;2017年
5 郭亚秋;EphrinB2在肌筋膜扳机点的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杨璐;痉挛性斜颈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度中心度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7 马园园;基于动脉自旋标记的fMRI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8 银琼;痉挛性斜颈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分数低频振幅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9 王芳芳;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对正常平原成人脑的高海拔适应性改变的研究[D];青海大学;2017年
10 高吉祥;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难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69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2869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