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房颤患者右心房功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15:11
   目的应用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研究慢性心房颤动(AF)患者右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变化,通过研究慢性AF对右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更好地协助AF患者进行临床诊治策略制定及判断预后,并探讨RT-3DE在A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以下称我院)心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AF患者30例。对受试者进行一般信息采集,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体表面积(BSA)、高血压史、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常规指标及右心房功能指标进行测量,常规指标主要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右房功能指标包括右心房舒张末左右径(RAD1)、右心房舒张末上下径(RAD2),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哪些参数是影响AF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RT-3DE获得右心房舒张末容积(Vmax)、右心房收缩末容积(Vmin)、右心房主动收缩前容积(Vpre),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右心房储器功能参数:右心房总射血容量(SV),右心房整体射血分数(EF),右心房管道功能参数:右心房被动射血容量(SVpas),右心房被动射血分数(EFpas),右心房助力泵功能参数:右心房主动射血容量(SVact),右心房主动射血分数(EFact)。经体表面积校正计算后,得到右心房相应容积指数,即VImax、VImin、VIpre、SVI、SVIpas、SVIact、EF、EFpas、EFact。对两组指标进行数据分析,评价右心房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性别、BMI、BSA、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年龄、高血压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年龄(60.77±5.91vs56.47±6.70)岁、高血压发病率(36.7%vs 13.3%)均高于对照组。3.本次研究中,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RADI1(OR=0.05,95%置信区间0.00-0.77)、RADI2(OR=35.45,95%置信区间3.27-383.78)可作为发生AF的危险因素。4.常规二维超声测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IVS、LVPW、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DI1(24.66±2.36 vs 20.94±1.67)mm/m~2、RADI2(0.84±2.90vs 24.85±2.03)mm/m~2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维超声参数测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VImax(27.28±2.67 vs 21.93±2.62)ml/m~2、VImin(15.07±1.82 vs 11.27±1.81)ml/m~2、VIpre(18.16±2.08 vs 13.63±2.16)ml/m~2增大,SVI(12.21±1.05 vs 10.65±0.91)ml/m~2、SVIpas(9.11±0.71 vs 8.30±0.58)ml/m~2、SVIact(3.09±0.37 vs 2.35±0.37)ml/m~2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26%vs29%)、EFpas(20%vs 22%)、EFact(9%vs 10%)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本次研究结果来看,随着年龄增大及高血压的发生,AF发生率呈上升趋势,RADI1、RADI2可作为AF发生的危险因素,AF对右心房储器、管道、助力泵功能均呈负性影响,整体射血、被动排血、主动排血功能均减弱。RT-3DE不依赖于右心房的几何形状,能够准确直观的测量右心房的容积和射血分数。
【学位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R541.7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一般资料的采集
    3 仪器设备
    4 图像的采集
        4.1 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
        4.2 RT-3DE测量右心房结构和功能
    5 统计学方法
(三)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对比
    2 房颤组与对照组常规超声指标比较
    3 常规超声对影响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4 房颤组与对照组右心房三维超声指标比较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毅刚;王群山;俞洁霏;孙健;;慢性房颤的导管消融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10期

2 龚和禾;;N端B型利钠肽预测老年慢性房颤病人左心房血栓的价值[J];实用老年医学;2017年10期

3 丁进军,陶志强,雷荣土;老年人慢性房颤65例运动疗法的调查[J];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1997年Z2期

4 李永良;;探讨不同强度抗凝治疗用于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J];智慧健康;2020年19期

5 许国军;甘天翊;汤宝鹏;李耀东;郭霞;阿布力孜·阿布都拉;木拉提·阿布提热合曼;霍强;;慢性房颤患者左右心房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差异[J];生理学报;2009年03期

6 刘少稳;;如何提高慢性房颤导管消融的成功率[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年08期

7 丁树盛;靖文斌;张荣华;;肺静脉隔离术治疗慢性房颤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9年33期

8 王燕青;;不同强度抗凝在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7年02期

9 马芳义;王健;赵建全;蒙淑红;张宁;董海德;高雯;;老年慢性房颤患者抗栓治疗调查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3年03期

10 耿振平;王振华;张富汉;陈阳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房颤合并室速验案1则[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明阳;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患者的血浆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2 毛威;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钙调控蛋白表达及其基因转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朱慧;慢性房颤心房结构重构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4 徐琢;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评价[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5 严卉;缝隙连接蛋白在房颤心房肌的表达及其信号转导机制[D];浙江大学;2004年

6 李伟杰;一氧化氮、蛋白激酶C及缓激肽对缺血预处理后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和延迟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及一氧化氮在慢性房颤和心衰病程中变化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7 白中乐;窦性心律与慢性心房颤动时左、右心耳组织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杨胜荣;依那普利、依贝沙坦及血管紧张素-(1-7)对慢性房颤犬模型心房重构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恋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房颤患者右心房功能的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20年

2 侯炽均;活血化瘀药联合华法林对慢性房颤抗凝疗效及安全性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吴近近;L-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对慢性房颤病人心肌细胞内1,4,5-三磷酸肌醇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4 甘天翊;心脏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心房肌间质纤维化分子机制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5 孙小璐;速度矢量成像技术评价风心病慢性房颤患者左心功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李恭;慢性房颤患者炎症与血栓前状态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7 应良红;应用心衰超声指数评价慢性房颤患者的心功能[D];苏州大学;2008年

8 陈晓丽;太原市社区人群心房颤动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郭琪;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的临床特征及生物标记物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9年

10 闫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射血分数范围值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的比较和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86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2886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9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