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SP-D、hs-CRP及血浆Fbg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本文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SP-D、hs-CRP及血浆Fbg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影响生活质量,住院率及死亡率均很高。早期发现及科学治疗COPD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COPD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AECOPD的反复发生使COPD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性恶化,而且提示预后较差,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应用肺功能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气流受限及其损伤程度。但是仅应用FEV1/FVC这一固定比值来诊断COPD可能会对部分患者造成误诊或者是诊断过度,而且当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时则无法完成肺功能检查。为了弥补上述不足,国内外学者正努力探究生物标志物用于COPD的诊断及病情的监测。血清/血浆生物标志物具有标本易获得及易于检测等优点,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患者血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D, SP-D)、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及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中AECOPD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为(68.40±8.97)岁,吸烟指数为(482.97±404.95)年支。COPD稳定期组患者1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为(65.40±9.42)岁,吸烟指数为(405.90±245.54)年支。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3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为(67.47±6.57)岁,吸烟指数为(391.73±342.16)年支。AECOPD组、COPD稳定期组、健康对照组三组的年龄、性别、吸烟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分别检测三组血清SP-D、hs-CRP水平,比较其水平差异;检测AECOPD组与COPD稳定期组血浆Fbg水平,比较其水平的差异。检测AECOPD组与COPD稳定期组患者的FEV1%pred及FEV1/FVC水平。分析血清SP-D、hs-CRP及血浆Fbg水平与FEV1%pred、FEV1/FVC的相关性。结果 (1)AECOPD组、COPD稳定期组、健康对照组的血清SP-D水平分别为(21.90±7.89)、(12.4±3.52)、(8.07±4.03)ng/mL。AECOPD组血清SP-D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与COPD稳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稳定期组血清SP-D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AECOPD组、COPD稳定期组、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4.234-7.00)、(3.19±3.04)、(1.06±1.09)mg/L。AECOPD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与COPD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稳定期组血清hs-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AECOPD组、COPD稳定期组血浆Fbg水平分别为(4.27±1.15)、(3.38±±1.26)g/L。AECOPD组血浆Fbg水平高于COPD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ECOPD组FEV1%pred及FEV1/FVC (%)分别为55.30±20.57、52.27±12.02,COPD稳定期组FEV1%pred及FEV1/FVC (%)分别为56.63±17.38、65.36±±4.09。COPD稳定期组FEV1/FVC水平高于AE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FEV1%pre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COPD患者血清SP-D、hs-CRP及血浆Fbg水平与FEV1%pred、FEV1/FVC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SP-D、hs-CRP及血浆Fbg水平可作为COPD的诊断及病情监测的良好指标;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可增加敏感性及特异性,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 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63.9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3
- 材料和方法13-16
- 1. 研究对象13-14
- 2. 材料与测定方法14-15
- 3. 统计学分析15-16
- 结果16-21
- 1. 一般资料的比较16-18
- 2. 各组生物标志物水平比较18-20
- 3. 生物标志物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20-21
- 讨论21-25
-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25-26
- 结论26-27
- 参考文献27-30
- 综述30-42
- 参考文献37-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綦廷娜;李金福;;SP-D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年07期
2 陈明勇;陈勃江;陈斌;刘小英;;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对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SP-D浓度的影响[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3年01期
3 刘双林;沈奕播;李琦;王长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血清和痰液中SP-D的变化和临床意义[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3年02期
4 王伟;;脐血SP-D测定及其与自发早产儿预后的关系[J];当代医学;2013年03期
5 哈坤;张艳淑;韩刚;翟瑞雪;姚林;;矽肺大鼠血清和支气管灌洗液CC16及SP-D的变化[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6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孔香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SP-D、hs-CRP及血浆Fbg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2 刘双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血清和痰液中SP-D的变化和临床意义[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3 曲芳;SP-D、hs-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变化及与吸烟的关系[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SP-D、hs-CRP及血浆Fbg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74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