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全酸蚀树脂粘接剂对正常牙本质与玻璃陶瓷粘接效果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27 06:38
目的:观察比较正常牙本质(ND)与玻璃陶瓷用两种全酸蚀树脂粘接剂粘接后试件剪切强度、断裂类型及粘接界面纳米渗漏情况,评价这两种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及界面封闭性,为临床粘接剂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0颗完整无龋的第三磨牙,在流动水冷却的条件下用高速车针打磨去除冠方牙釉质及少量牙本质使冠中部牙本质暴露,牙本质面用车针修磨平整,保证每个牙本质块获得4mm*4mm大小的正常牙本质面,共预备40个正常牙本质块。预备的牙本质块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再随机分成两个粘接组。A组中的两个粘接组分别使用全酸蚀系统粘接剂Variolink N和U.link与玻璃陶瓷粘接,完成试件粘接后,储存试件于37℃的蒸馏水中24h。用万能试验机检测粘结试件剪切强度,并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试件破坏模式。B组的两个粘接组亦分别使用全酸蚀系统粘接剂Variolink N和U.link与玻璃陶瓷粘接,完成试件粘接后,储存试件于37℃的蒸馏水中24h。试件在氨化硝酸银溶液中染色后置于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下并配合使用X射线能谱仪(EDS)做能谱分析观察比较粘接界面的纳米渗漏情况。结果:1.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剪...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21286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 Variolink N组试件混合破环(体视显微镜×40)
见表1、表2。两组剪切强度比较,VariolinkN组[(14.45±2.35)MPa]显著高于U.link组[(6.39±1.43)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断裂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riolinkN组的断裂模式主要为混合断裂,而U....
图2 U.link组试件牙本质与粘接剂界面破坏(体视显微镜×40)
图1VariolinkN组试件混合破环(体视显微镜×40)2.2粘接界面纳米微渗漏比较
图3 典型EDS能谱图
见表3,图3、图4。EDS分析显示钙元素主要分布于牙本质,银元素主要分布于牙本质与粘接剂界面,而陶瓷与粘接剂界面未见银元素,硅元素和铝元素主要分布于树脂粘接剂。VariolinkN组纳米渗漏值为18.02±14.07(%),U.link组为17.37±12.80(%),差异无统....
图4 粘接界面的纳米微渗漏情况(场发射扫面电镜×1000),箭头所示为沉积银元素,d为牙本质,ad为粘接剂
本实验中粘接试件主要发生混合破坏和牙本质-树脂粘接剂界面破坏,仅少数发生陶瓷-树脂粘接剂界面破坏,并且两种树脂粘接剂断裂模式的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理论上当有两个界面时,破坏从较弱的界面开始[10]。因此说明这两种树脂粘接剂对玻璃陶瓷的粘接力优于牙本质,这也与GundogduM....
本文编号:4021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4021286.html
上一篇: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后再出血预测模型建立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