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随访结果分析 2、椎动脉起始处闭塞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随访结果分析
本文关键词:1、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随访结果分析 2、椎动脉起始处闭塞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随访结果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随访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与死亡率。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12年1月于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连续登记的颈内动脉闭塞患者144例,均经DSA证实为单侧ICAO,并根据患者有无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分为有症状组(74例)和无症状组(70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新发脑梗死组(30例)和无新发脑梗死组(114例)。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至少2年。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终点事件如新发症状性脑梗死、任何原因死亡以及侧支循环开放等情况,并比较有症状和无症状两组患者脑血管缺血事件和死亡的发生情况,用Kaplan-Meier分析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侧支代偿开放情况,分析新发脑梗死与无新发患者的侧支代偿的差异。结果:144例颈内动脉闭塞的患者中,新发症状性脑梗死30例、TIA14例、死亡4例,脑梗死、累积TIA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0.8%、9.7%、2.8%。其中分水岭脑梗死22例(73.3%),非分水岭脑梗死8例(26.7%)。症状组患者新发脑梗死21例(28.4%),TIA10例(13.5%),死亡4例(5.4%),其中8例(10.8%)多次发生脑梗死和TIA。其中以脑梗死起病的患者脑梗死复发19例(32.8%),死亡4例(7.1%);以TIA起病的患者发生脑梗死2例(12.5%),无死亡病例。无症状组患者新发脑梗死9例(12.9%),TIA4例(5.7%),无死亡病例,其中2例(2.9%)因多次脑梗死或TIA反复入院。症状组患者卒中复发风险高于无症状组(P=0.025)。Kaplan-Meier曲线显示,有症状组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无症状组(χ2值=8.428,P=0.004)。所有患者中,颅外段闭塞124例(84.1%),颅内段闭塞20例(15.9%),发现侧支循环开放代偿共242例次,其中前交通动脉开放86例次,后交通动脉开放58例次,眼动脉逆流代偿供血30例,前脑软膜吻合支30例次,后脑软膜吻合支20例次,新生动脉吻合18例次。有症状组初级侧支循环开放48例(64.9%),次级侧支循环开放40例(54.1%);无症状组初级侧支循环开放64例(94.1%),次级侧支循环开放28例(40.0%)。有症状组与症状组间初级侧支循环开放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次级侧支循环开放的比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脑梗死组初级侧支循环开放18例(60.0%),次及侧支循环开放16例(53.3%);无新发脑梗死组初级侧支循环开放94例(82.5%),次级侧支循环开放52例(45.6%)。新发脑梗死患者初级侧支循环开放的比例明显低于无新发脑梗死患者(P=0.013),次级侧支循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症状性ICAO更易发生脑梗死,且患者容易死亡;ICAO后初级侧支循环开放对预后有影响。目的:随访椎动脉起始处闭塞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与死亡率。方法:156例经DSA证实的单侧椎动脉起始部闭塞患者,根据患者有无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分为有症状组(n=98)和无症状组(n=58),对患者进行随访,至少2年,观察新发症状性脑梗死、任何原因死亡,新发症状性脑梗死及任何原因死亡为终点事件。结果:椎动脉起始处闭塞患者平均年新发脑梗死发生率为5.1%,平均年死亡率为0.4%。有症状组脑梗死累积发生率和无症状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有症状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与无症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0);两组间侧支循环开放比率无差异(24.9%vs25.9%P=0.566),无新发与新发脑梗死侧支循环的开放比率无差异(35.7%vs22.7%P=0.148)。结论:单侧椎动脉起始部闭塞的部分患者有不良预后。
【关键词】:颈内动脉 侧支循环 脑梗死 随访 预后 椎动脉 脑梗死 随访 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
【目录】:
- 论文一7-28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1
- (一)前言11
- (二)对象和方法11-14
- (三)结果14-17
- (四)讨论17-24
- (五)结论24-25
- (六)参考文献25-28
- 论文二28-38
- 中文摘要28-29
- 英文摘要29-30
- (一)前言30
- (二)对象和方法30-31
- (三)结果31-33
- (四)讨论33-35
- (五)结论35-36
- (六)参考文献36-38
- 综述38-45
- 参考文献43-4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45-46
- 致谢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涛,佟小强,邹英华,吕永兴;双侧颈内动脉闭塞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年02期
2 缴秀珍;王金林;;以头痛为突出表现的颈内动脉闭塞2例[J];中外医疗;2007年21期
3 吉训明;罗玉敏;党莎;魏岗之;刘丹;凌锋;;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评价综合治疗单侧颈内动脉闭塞一例[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09期
4 王一平;聂晓飞;张淑华;;脑损伤后颈内动脉闭塞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探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8期
5 廉承凯;陈成海;冯红;宁岚岚;肖志敏;;颈内动脉闭塞的超声诊断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周定标;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治疗[J];山东医药;1980年01期
7 王尊禹;叶宗萍;;外伤性颈内动脉闭塞1例报告[J];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0年01期
8 徐忠宝;两侧颈内动脉闭塞5例报告[J];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2年02期
9 赵焕铎;小儿“铅笔损伤”引起颈内动脉闭塞1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3年05期
10 应如琴;;颈内动脉闭塞的演变(附69例分析)[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8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聃;赵红;张拥波;王得新;;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曾国勇;李广生;;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危险因素分析[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伍建军;晁明;张广强;李斌;金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治疗策略[A];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诊疗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张拥波;谢聃;胡松;王得新;;94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临床生化指标的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李海燕;;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手术的护理配合[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赵新宇;华扬;贾凌云;;不同类型颈内动脉闭塞血管结构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王玉珍;黄敏;;经颅多普勒诊断一侧颈内动脉闭塞1例[A];庆祝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第八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谢聃;张拥波;赵红;;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临床生化指标的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谢聃;张拥波;赵红;;我国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危险因素的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孟璇;王欣;李兴杰;武国德;;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颅内循环变化与临床[A];第七届全国颅脑及颈动脉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侯敬yN 记者 周芳;省前卫医院突破难点[N];吉林日报;2011年
2 通讯员 侯敬yN 记者 许守年;脑血栓可以抽出来了[N];健康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焱磊;1、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随访结果分析 2、椎动脉起始处闭塞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随访结果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红梅;132例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分析[D];延边大学;2013年
3 管冬雪;新疆地区维、汉两族颈内动脉闭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4 王洪坤;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表现与侧枝循环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D];青岛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1、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随访结果分析 2、椎动脉起始处闭塞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随访结果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1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461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