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ER、PR、Her-2及Ki-67在乳腺癌原发灶及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17-08-02 05:08

  本文关键词:ER、PR、Her-2及Ki-67在乳腺癌原发灶及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乳腺癌 生物学标记物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研究生物学标志物ER、PR、Her-2及Ki-67在乳腺癌原发灶及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的差异,探讨乳腺癌生物学特性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3月期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57例伴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52例,乳头状癌5例。患者均为我院初诊,术前均未进行新辅助化疗及放疗等治疗。行乳腺癌保乳根治术1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0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同时检测乳腺癌原发灶和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ER、PR、Her-2及Ki-67的表达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原发灶与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上述生物学标记物表达差异及相关性情况。结果:1.57例伴有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ER在原发灶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8.9%(45/57),ER由原发灶阳性转为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阴性者比率为13.3%(6/45),由阴性转为阳性者比率为16.7%(2/12),ER总的变化率为14.0%(8/57),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ER阳性率为71.9%(41/57)。PR在原发灶中表达的阳性率为57.9%(33/57),PR由原发灶阳性转为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阴性者比率为6.0%(2/33),由阴性转为阳性者比率为12.5%(3/24),PR总的变化率为8.8%(5/57),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PR阳性率为56.1%(32/57)。Her-2在原发灶中过表达或阳性率为19.3%(11/57),Her-2由原发灶阳性转为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阴性者比率为18.1%(2/11),由阴性转为阳性者比率为8.7%(4/46),Her-2总的变化率为10.5%(6/57),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Her-2阳性率为22.8%(13/57)。Ki-67在原发灶中高表达或阳性率为43.9%(25/57),Ki-67由原发灶阳性转为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阴性者比率为44%(11/25),由阴性转为阳性者比率为28.1%(9/32),Ki-67总的变化率为35.1%(20/57),同期腋窝淋巴结中Ki-67阳性率为38.6%(22/57)。ER、PR、Her-2及Ki-67在乳腺癌原发灶与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57例患者中,ER、PR、Her-2或Ki-67表达在原发灶与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发生变化的比率为45.6%(26/57),表达一致的比率为54.4%(31/57)。在26例生物学标记物发生变化的患者中,原发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灶分子分型不一致占84.6%(22/26),分子分型一致的占15.4%(4/26)。3.年龄、是否绝经及原发灶的最大直径对ER、PR及Ki-67在原发灶及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的变化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年龄、是否绝经对Her-2表达的变化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Her-2表达的变化与原发灶的最大直径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原发灶最大直径在大于2cm时Her-2的在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的一致性较高。4.ER与Her-2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变化具有相关性。PR与Ki-67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变化具有相关性。结论:ER、PR、Her-2及Ki-67在乳腺癌原发灶及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存在差异,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可以引起腋窝淋巴结转移灶分子分型的变化。在对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个体化临床治疗时,推荐同时检测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的生物学标记物表达情况,以制定更加准确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关键词】:乳腺癌 生物学标记物 免疫组织化学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9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前言11-12
  • 资料和方法12-15
  • 结果15-22
  • 讨论22-27
  • 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32
  • 综述32-40
  • 参考文献37-4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40-41
  • 致谢41-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卫东,汪必成,陈慧莉,杨国j;首发腋窝淋巴结转移瘤26例临床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02年06期

2 王丰;宋苏云;张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1年04期

3 雷海;权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部位的微淋巴管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西南军医;2012年06期

4 孙长青;袁媛;王蒙;李真;刘秀玮;李君;孟新;贾晓灿;张卫东;;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预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6期

5 福慧妹;;腋窝淋巴结转移与乳癌的预后[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1年06期

6 廖瑜倩;徐兵河;;118例小肿块多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7年08期

7 于静;聂宏娟;王军;;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0年01期

8 王玉琛;刘奇伦;;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回顾性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3年07期

9 王淑莲,李晔雄,余子豪;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靶区的确定[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1年04期

10 李颖嘉,龚渭冰,吴凤林,周华;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乳腺癌血管生成活性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莲;;腋窝淋巴结转移数≥10个的乳腺病人改良根治术后的治疗结果[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计静丹;贾懿;张晓晓;周建桥;陈曼;詹维伟;;超声评价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价值的探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3 赵俊京;董大敏;杨光;;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张毅;王正滨;王海波;李玉军;袁梅;郑淑芳;张积华;;三阴性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检查特点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荣雪余;冀鸿涛;朱强;肖萍;;对超声影像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评价[A];第九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王升晔;杜向慧;;1至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的应用[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7 徐栋;钱超文;边晔萍;赵惠铮;陈俊英;杨琛;陈丽羽;汪丽菁;王立平;;能量多普勒检测乳腺癌血流状况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A];200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姜倩;季秀珍;何英;;高频彩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邵力飞;;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观察分析[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康丽;郭瑞军;;高频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衣晓峰 孙理;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早期监测成为现实[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龙帆;PET可用于确定女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N];医药经济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文通;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2 张明帅;新疆维、汉民族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危险因素对比分析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3 刘海燕;~(99)Tc~mN-NOET SPECT鉴别诊断肿瘤良恶性及探测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入裴;Twis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研究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2 柴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3 孙凯;4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4 高济越;ER、PR、Her-2及Ki-67在乳腺癌原发灶及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5 艾力·赛丁;青年乳腺癌临床生物学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6 麦尔比亚·阿吉;青年乳腺癌临床生物学特征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7 谢婷婷;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结合免疫组化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8 廖瑜倩;118例小肿块多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9 张荣魁;3.0T核磁检查在乳腺癌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邓彬;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07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607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7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