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鲑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行为响应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西洋鲑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行为响应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西洋鲑(Salmo salar L.) 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 游泳行为 变色行为 生理机制
【摘要】:大西洋鲑因具有个体大、肉质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等优点已被诸多国家引进养殖。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病害问题严重阻碍了大西洋鲑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关于杀鲑气单胞菌对养殖大西洋鲑鱼行为的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探讨了大西洋鲑感染杀鲑气单胞菌后对其游泳和变色行为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得到以下结论:(1)在现场调查实验中,发病组实验鱼的游泳能力低于健康实验鱼26.7%,虽然两组实验鱼的摆尾频率和游泳速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但是发病组实验鱼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室内攻毒实验结果表明,临界游泳速度(Ucrit)最低值出现在攻毒后第6 d的处理组,相对于对照组降低36.7%(P0.05);处理组实验鱼在实验过程中游动的持续时间逐步降低(P0.05);同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实验鱼摆尾频率与游泳速度之间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2)在对游泳行为影响的实验中,室内攻毒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从攻毒的第4 d开始,处理组实验鱼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数量均发生显著变化;第6 d这种变化程度最高,白细胞总数,粒细胞数分别降低2.8%和43.9%(P0.05),淋巴细胞数及单核细胞数分别升高63.3%和23.9%(P0.05);攻毒后血液免疫细胞数随着取样时间呈现显著的线性变化趋势(P0.05)。重要的能源底物以及与能量代谢相关血液生化成分血糖、肝糖原、血清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血红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低48.1%、56.5%、74.2%、63.2%、8.6%和49.2%,肌酸激酶在第2 d升高97.3%,乳酸仅在攻毒后的第6 d显著积累(40.7%),而乳酸脱氢酶在攻毒后的第4和6 d均显著升高(分别升高77.6%和60.7%,P0.05)。肌肉组织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X I)基因,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丙酮酸激酶(PK)基因,脂蛋白酯酶(LPL)基因,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基因和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的表达在攻毒后显著下降(P0.05),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和丙氨酸脱氢酶(GDH)基因的表达则显著升高(P0.05);攻毒后心脏组织中COX I基因,IDH基因,LPL基因和FAS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G6PD基因,PK基因,GDH基因和HSL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在肝脏组织中,杀鲑气单胞菌感染显著降低了GDH基因,HSL基因和FAS基因的表达(P0.05),但是会显著提高COX I基因,IDH基因和G6PD基因的表达(P0.05)。(3)与对照组相比,杀鲑气单胞菌感染后的实验鱼在白色背景下体色与背景色对比度低,变色速率高(P0.05),表明大西洋鲑在感染杀鲑气单胞菌后对白色背景的响应变得更为敏感。而在黑色背景下的体色与背景色对比度高,但是变色速率快(P0.05),表明大西洋鲑在病原感染后对黑色背景的响应程度低。(4)杀鲑气单胞菌感染导致肝脏和血清溶菌酶(LSZ)不同程度地升高(分别升高72.7%和61.9%,P0.05);肝脏碱性磷酸酶活性(AKP)在攻毒后显著升高89.4%(P0.05),而血清中AKP活性在攻毒后第2 d显著升高100.5%后显著降低48.3%~60.5%(P0.05);肝脏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攻毒后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分别升高20.3%~24.0%,18.4%~33.1%,P0.05)。杀鲑气单胞菌感染导致大西洋鲑肝脏和血清中能源底物含量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肝脏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20.8%(P0.05);肝糖原含量降低78.3%~84.2%(P0.05);实验前期血糖含量降低38.1%和43.0%(P0.05),但是在实验后期又恢复到正常水平;肝脏ATP含量升高33.1%~122.9%(P0.05)。杀鲑气单胞菌感染后,同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大西洋鲑血清中的皮质醇(7.2%~21.2%)、促黑激素(MSH)(25.8%~48.6%)和黑色素聚集激素(MCH)(24.1%~54.0%)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
【关键词】:大西洋鲑(Salmo salar L.) 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 游泳行为 变色行为 生理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943
【目录】:
- 致谢4-6
- 摘要6-8
- Abstract8-14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4-28
- 第一节 鱼类行为及其应用14-15
- 1 鱼类行为的定义及研究方法14
- 2 鱼类行为在渔业中的应用14
- 3 鱼类行为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14-15
- 第二节 鱼类的游泳行为15-19
- 1 鱼类游泳速度的划分15-16
- 2 鱼类游泳能力测定的主要方法16-18
- 3 影响鱼类游泳能力的主要因素18-19
- 第三节 鱼类的变色行为19-22
- 1 鱼类的体色19-20
- 2 影响鱼类体色的因素20-22
- 第四节 我国的渔业病害问题22-26
- 1 我国渔业病害现状及病原检测22-24
- 2 大西洋鲑养殖及其病害问题24-26
- 第五节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6-28
- 第二章 杀鲑气单胞菌对大西洋鲑游泳行为的影响28-41
- 1 材料与方法29-33
- 1.1 实验用鱼与病原菌29-30
- 1.2 实验方法30-33
-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33
- 2 实验结果33-38
- 2.1 现场调查—研究杀鲑气单胞菌对大西洋鲑游泳能力的影响33-34
- 2.2 现场调查—研究杀鲑气单胞菌对大西洋鲑摆尾频率的影响34-35
- 2.3 室内攻毒实验—研究杀鲑气单胞菌对大西洋鲑游泳能力的影响35-37
- 2.4 室内攻毒实验—研究杀鲑气单胞菌对大西洋鲑摆尾频率的影响37-38
- 3 讨论38-40
- 3.1 杀鲑气单胞菌对大西洋鲑游泳能力的影响38-39
- 3.2 杀鲑气单胞菌对大西洋鲑摆尾频率的影响39-40
- 4 小结40-41
- 第三章 杀鲑气单胞菌影响大西洋鲑游泳行为的生理机制41-77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42-46
- 1.1 实验用鱼及病原菌42
- 1.2 实验方法42-46
-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46
- 2 实验结果46-69
- 2.1 杀鲑气单胞菌侵染对大西洋鲑免疫力的影响46-50
- 2.2 杀鲑气单胞菌侵染对大西洋鲑代谢底物的影响50-56
- 2.3 杀鲑气单胞菌侵染对大西洋鲑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56-69
- 3 讨论69-75
- 3.1 杀鲑气单胞菌对实验鱼血细胞指标的影响69-70
- 3.2 杀鲑气单胞菌对实验鱼代谢底物及代谢酶的影响70-73
- 3.3 杀鲑气单胞菌对实验鱼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73-75
- 4 小结75-77
- 第四章 杀鲑气单胞菌对大西洋鲑变色行为的影响77-86
- 1 材料与方法78-80
- 1.1 实验用鱼及病原菌78
- 1.2 实验方法78-80
-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80
- 2 实验结果80-84
- 2.1 杀鲑气单胞菌对大西洋鲑变色程度的影响80-82
- 2.2 杀鲑气单胞菌对大西洋鲑变色速率的影响82-84
- 3 讨论84
- 4 小结84-86
- 第五章 杀鲑气单胞菌影响大西洋鲑变色行为的生理机制86-97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86-88
- 1.1 实验用鱼及病原菌86-87
- 1.2 实验方法87
-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87-88
- 2 实验结果88-93
- 2.1 杀鲑气单胞菌对大西洋鲑免疫指标的影响88
- 2.2 杀鲑气单胞菌对大西洋鲑代谢底物的影响88-91
- 2.3 杀鲑气单胞菌对大西洋鲑血清激素含量的影响91-93
- 3 讨论93-95
- 3.1 杀鲑气单胞菌对大西洋鲑免疫指标的影响93-94
- 3.2 杀鲑气单胞菌对大西洋鲑代谢底物的影响94
- 3.3 杀鲑气单胞菌对大西洋鲑血清激素含量的影响94-95
- 4 小结95-97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97-99
- 1 结论97-98
- 2 展望98-99
- 参考文献99-120
- 作者简介120-121
- 博士在读期间论文撰写及专利申请1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娟娟;陈强;刘荭;杨金先;;杀鲑气单胞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J];莆田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童裳亮,王作芸,周建玲;杀鲑气单胞菌的快速检测[J];动物检疫;1993年05期
3 朱俊铭;杀鲑气单胞菌基因减毒活菌苗的效力试验[英][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9年02期
4 张晓君;房海;陈翠珍;靳晓敏;王秀云;;杀鲑气单胞菌一新亚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系统发育学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06年06期
5 Larisa A.Ford;傅秀梅;王长云;;过滤法检测水中杀鲑气单胞菌[J];国外水产;1995年02期
6 张晓君,房海,陈翠珍,战文斌;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 L.)源杀鲑气单胞菌杀鲽亚种生物学性状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5年01期
7 杨嘉龙;周丽;战文斌;;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胞外产物毒性及免疫原性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8 曹成易;汪开毓;王玲;黄小丽;;大西洋鲑杀鲑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J];淡水渔业;2009年01期
9 林如涛;周作勇;王小林;聂奎;;羊源杀鲑气单胞菌16S rRNA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孟思妤;孟长明;陈昌福;;盐酸土霉素对水产动物致病菌的抗菌作用(2)[J];渔业致富指南;2012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衣萌萌;大西洋鲑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行为响应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年
,本文编号:1076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076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