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棉花新型光敏不育系的育性特征及其花药蛋白质组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5 18:22

  本文关键词:棉花新型光敏不育系的育性特征及其花药蛋白质组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棉花 杂种优势 光敏不育 蛋白质组 花粉壁


【摘要】: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培育高产、优质的棉花品种是每个育种家的目标,而利用棉花的杂种优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棉花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杂交棉出苗快,现蕾、开花较早,抗性强,产量高,纤维品质好,因此,其种植面积也逐年增长,尤其是在长江流域棉区,杂交棉已成为主导品种。目前,我国杂交种的生产仍以人工去雄、授粉为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制种效率低、成本高,严重制约了杂交棉的推广和应用。因此,亟需探索一种新的杂交种生产体系。实践证明,以光温敏不育系等为母本,一系两用,是一种高效、简便的杂交种生产体系。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主要由光照时间和温度调控,在不育的光温条件下,其用作母本,配制杂交种;在可育的光温条件下,自交繁殖不育系。这种制种体系已经很成熟,在水稻、油菜杂种优势的利用中广泛使用。陆地棉中9106,是本课题通过航天诱变育种技术而选育的新型棉花光敏不育系材料,在长日照(≥13.5 h)条件下为不育,短日照(13 h)条件下育性恢复。中9106的成功选育不仅为推进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基础,对棉花光敏不育机理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对中9106杂种优势利用潜能及其败育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本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从2012-2014年,详细观察记录了中9106在长日照条件下(河南,安阳)和短日照条件下(海南,三亚)的育性特征。在长日照条件下,中9106在于7月15日左右开花,不育度极高且稳定,自交基本不能结铃,因此,利用中9106在安阳制种是可行的,风险比较小;在短日照条件下,中9106育性恢复,花粉可育率约为53%,每株平均能收到200多粒种子(每亩籽棉产量约为60 kg),具有较高的繁殖系数。这些结果表明,以中9106为核心材料,通过“两系法”利用棉花的杂种优势是可行的。2.以中9106为母本,在安阳配制了20个杂交组合,筛选到予13号和302355两个高产的优势组合,产量分别超对照品种(鲁28)达21%和14%;品质方面,中425、中69和日辉棉6号组合的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均达到了30以上,品质较好。可见,中9106在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通过广泛筛选,能够培育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3.为了解释中9106败育的生物学过程,我们通过石蜡切片详细观察了中9106花粉发育的各个阶段,并将其划分为三个主要时期:第一时期为减数分裂期,从花芽开始分化至四分体形成,花蕾长度≤5 mm,主要的生物学过程是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第二时期为小孢子发育时期,从小孢子脱离四分体至小孢子成熟,5 mm≤花蕾长度≤10 mm,主要的生物学过程是绒毡层降解,小孢子发育成熟;第三时期为成熟花粉形成期,从花粉粒开始成熟至开花散粉,花蕾长度≥11 mm。石蜡切片结果表明:中9106花粉发育的过程中,第一时期是正常的,与野生型相同;败育起始于第二时期,花粉细胞质物质合成受阻;第三个时期,败育已经,形成畸形花粉粒。4.为了阐明中9106败育的分子机理,利用双向电泳和i 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鉴定了野生型中040029和中9106三个时期花药的差异表达蛋白。双向电泳技术鉴定到了56个差异蛋白,而利用i TRAQ技术共得到365个差异蛋白。根据差异蛋白的功能注释,其参与花粉形成和发育的各个方面,包括能量代谢、花粉外孢壁形成、蛋白降解、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等等,说明中9106的败育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5.通过分析,我们初步总结了中9106败育的模型:在四分体时期之前,中9106的发育是正常的,小孢子母细胞正常分裂,形成完整的四分体结构;四分体时期,花药绒毡层降解异常,可能与Ca2+结合蛋白上调,导致花药Ca2+水平失衡有关;绒毡层异常降解的直接结果是孢粉素的合成受阻,花粉外壁不能正常形成;碳水化合物及能量代谢紊乱,能量供应不足,花粉不能积累足够的可溶性糖类等物质;同时,蛋白酶体被激活,花粉内重要的酶类等蛋白被降解,阻止了花粉的成熟过程;PME、PMEI等花粉萌发相关的蛋白也显著下调表达,形成的花粉没有活力,不具备萌发的能力,这些因素之间不是独立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最后导致了雄性不育的发生。
【关键词】:棉花 杂种优势 光敏不育 蛋白质组 花粉壁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6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34
  • 1.1 作物杂种优势研究简介12-16
  • 1.1.1 概述12
  • 1.1.2 杂种优势的理论基础12-14
  • 1.1.3 杂种优势的应用14-16
  • 1.1.3.1 杂种优势利用的条件14-15
  • 1.1.3.2 杂交优势在棉花上的应用15-16
  • 1.2 雄性不育研究进展16-28
  • 1.2.1 雄性不育概述16
  • 1.2.2 雄蕊的形成过程16-18
  • 1.2.3 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18-19
  • 1.2.4 胞质不育系研究进展19-25
  • 1.2.4.1 胞质不育基因的克隆与分析19-20
  • 1.2.4.2 胞质不育基因的序列特征20-22
  • 1.2.4.3 恢复基因的序列特征22
  • 1.2.4.4 胞质不育的模型22-25
  • 1.2.5 环境敏感型不育系研究进展25-27
  • 1.2.6 棉花雄性不育研究进展27-28
  • 1.3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28-33
  • 1.3.1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和方法28-30
  • 1.3.2 蛋白质组学与雄性不育30-31
  • 1.3.3 蛋白质组学在棉花中的应用31-33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3-34
  • 第二章 中9106育性特征及杂种优势分析34-41
  • 2.1 材料与方法34-35
  • 2.1.1 试验材料34
  • 2.1.2 中9106育性调查34
  • 2.1.3 花药及花粉形态观察34
  • 2.1.4 杂种优势分析34-35
  • 2.2 结果与分析35-39
  • 2.2.1 中9106育性变化分析35-37
  • 2.2.3 中9106败育观察37-38
  • 2.2.4 中9106杂种优势分析38-39
  • 2.3 讨论39-41
  • 第三章 基于 2-DE的中9106花药蛋白质学分析41-57
  • 3.1 材料和方法41-45
  • 3.1.1 实验材料41
  • 3.1.2 花药石蜡切片分析41-42
  • 3.1.3 花药总蛋白的提取、纯化和定量42
  • 3.1.4 等电聚焦电泳42
  • 3.1.5 胶条平衡42
  • 3.1.6 SDS-PAGE凝胶电泳42-43
  • 3.1.7 硝酸银法胶体染色43
  • 3.1.8 考马斯亮蓝胶体染色43
  • 3.1.9 凝胶扫面和图像分析43
  • 3.1.10 差异蛋白鉴定43-44
  • 3.1.11 蛋白的功能分类44
  • 3.1.12 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44-45
  • 3.1.13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45
  • 3.2 结果与分析45-54
  • 3.2.1 不育性状表型观察45-46
  • 3.2.2 花药发育过程观察46-47
  • 3.2.3 蛋白质组学分析47-49
  • 2.2.4 差异蛋白的鉴定和功能分类49
  • 3.2.5 差异蛋白与拟南芥花粉蛋白比较49-53
  • 3.2.6 蛋白表达量和转录水平比较分析53-54
  • 3.2.7 可溶性糖含量变化54
  • 3.3 讨论54-57
  • 3.3.1 绒毡层延迟降解和雄性不育54-55
  • 3.3.2 能量代谢缺陷与雄性不育55
  • 3.3.3 花粉外壁发育缺陷与雄性不育55-56
  • 3.3.4 蛋白代谢与雄性不育56
  • 3.3.5 花粉萌发缺陷与雄性不育56
  • 3.3.6 其它不育相关蛋白56-57
  • 第四章 基于iTRAQ技术的中9106花药蛋白质学分析57-78
  • 4.1 材料和方法57-61
  • 4.1.1 实验材料57
  • 4.1.2 石蜡切片57
  • 4.1.3 扫描电镜57-58
  • 4.1.4 透射电镜58
  • 4.1.5 花药蛋白提取和定量58
  • 4.1.6 iTRAQ标记58-59
  • 4.1.7 液相串联质谱分析59
  • 4.1.7.1 液相色谱分离59
  • 4.1.7.2 质谱仪检测分析59
  • 4.1.8 数据库的搜索与蛋白定量59-60
  • 4.1.9 功能分类和聚类分析60
  • 4.1.10 实时定量PCR60-61
  • 4.2 结果与分析61-75
  • 4.2.1 不育性状稳定性观察61-62
  • 4.2.3 中9106败育时期确定62-63
  • 4.2.4 iTRAQ蛋白质组学分析63-66
  • 4.2.5 差异表达蛋白分析66-68
  • 4.2.6 聚类和GO富集分析68-70
  • 4.2.7 差异蛋白转录水平分析70-71
  • 4.2.8 棉花花药不育相关基因的筛选71-73
  • 4.2.9 突变体花粉壁的异常发育73-75
  • 4.3 讨论75-78
  • 4.3.1 花粉外壁的异常发育与雄性不育75-76
  • 4.3.2 外壁形成相关的差异蛋白76-77
  • 4.3.3 蛋白质降解类差异蛋白77
  • 4.3.4 Ca~(2+)结合类差异蛋白77-78
  • 第五章 全文结论78-80
  • 第六章 研究展望80-81
  • 参考文献81-93
  • 附录93-96
  • 缩略词96-97
  • 致谢97-99
  • 作者简介9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唐雯;张相琼;;棉花“洞A”型核雄性不育形态及机理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2 黄滋康;张毓钟;;棉花杂种优势利用[J];农业科技通讯;1981年07期

3 李莉;王书平;张改生;王亮明;宋瑜龙;张龙雨;牛娜;马守才;;小麦生理型和遗传型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小花完整叶绿体蛋白质组分比较研究[J];作物学报;2011年07期

4 侯磊,肖月华,李先碧,王文锋,罗小英,裴炎;棉花洞A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mRNA差别显示[J];遗传学报;2002年04期

5 宇文璞,宇文纲,乔志卫,耿军义,傅会其,张香云;棉花不育系对温度反应研究初报[J];中国棉花;1990年02期

6 Jianhui Ma;Hengling Wei;Ji Liu;Meizhen Song;Chaoyou Pang;Long Wang;Wenxiang Zhang;Shuli Fan;Shuxun Yu;;Sel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Photoperiod-Sensitive Male Sterile Line in Upland Cotton[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13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冬妍;陆地棉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及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马建辉;芽黄标记棉花光敏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花药发育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94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094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4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