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小麦条锈菌潜育越冬的分子流行学

发布时间:2017-11-22 12:14

  本文关键词:小麦条锈菌潜育越冬的分子流行学


  更多相关文章: 小麦条锈菌 潜育越冬 低温 品种抗冻性 越冬部位 real-time PCR


【摘要】: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上最重要的流行性病害。越冬是小麦条锈病周年循环的关键阶段,越冬菌源量决定着翌年条锈病的春季流行程度。小麦条锈菌越冬受秋苗菌源量、小麦品种抗冻性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基于real-time RT-PCR技术,对条锈菌潜育越冬部位、低温和品种抗冻性对条锈菌存活的影响,以及条锈菌越冬对返青期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开发出了快速、高效、稳定的小麦条锈菌夏孢子及小麦叶片中条锈菌菌丝体RNA提取方法。该方法解决了条锈菌夏孢子RNA在提取过程中由于飞溅和粘附在容器上导致原始材料损失的问题。2.构建了绝对定量潜育叶片中活体条锈菌的real-time RT-PCR方法。基于DNA和RNA水平的real-time PCR方法均可检测潜育叶片中条锈菌量,但在潜育期以后有条锈菌死亡时,DNA水平的定量由于不能区分活体和死体条锈菌导致检测结果偏高,RNA水平的定量可真实反映活体条锈菌量从而也可用于潜育期以后叶片中条锈菌量的检测。3.条锈菌存活率在离体和活体叶片中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在离体叶片中的存活率低于活体叶片中的。低温可以杀死潜育叶片中的条锈菌菌丝体,在-10°C持续48 h和-15°C持续30 h时,条锈菌在离体和活体叶片中均不能存活,在-20°C持续24 h时在离体叶片中不能存活,持续30 h时在活体叶片中不能存活。条锈菌在温度变幅为8°C的存活率显著高于温度变幅为13°C的,且这种趋势随着平均温度(0、-5和-10°C)的升高而显著。4.条锈菌存活率随着品种抗冻性的增强而升高(在0°C和-5°C下)。但在-10,-15和-20°C下,条锈菌存活率在不同抗冻性小麦品种中无显著差异。5.小麦条锈菌在叶片和叶鞘内均可越冬,在高海拔地区以叶鞘越冬为主,在低海拔地区以叶片越冬为主。在低海拔地区有外叶的情况下提高了条锈菌的越冬率,而在高海拔地区有无外叶对条锈菌越冬无差别。6.建立了返青期小麦条锈病发病株率的预测模型:y=8.174 +0.363x-0.486w+1.280t+0.182t-0.089d式中,x1为冬前小麦条锈病发病株率;w为小麦品种抗冻性;t为12月~1月当地县气象站的日平均温度;d为12月~1月的日平均温度≤-5°C的持续天数的等级;y为返青期小麦条锈病发病株率。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435.121.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玲;冯浩;康振生;;小麦条锈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2年02期

2 薛明珍;闫佳会;姚强;郭青云;;95%丙环唑对小麦条锈菌的室内抑菌作用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3 吴文成;;小麦条锈菌在清水县越冬越夏的初步考查[J];甘肃农业科技;1980年05期

4 林晓民,李振岐;我国小麦条锈菌寄主范围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0年04期

5 王凤乐,吴立人,万安民;中国小麦条锈菌群体毒性变异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5年01期

6 刘泉姣,唐玉兰,刘青春,张柏松;山东省小麦条锈菌群体毒性变异及致病力测定[J];山东农业科学;1996年01期

7 万安民,牛永春,吴立人,袁文焕,李高宝,贾秋珍,金社林,杨家秀,李艳芳,毕云青;1991~1996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9年01期

8 刘刚;;栽培模式可影响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J];农药市场信息;2014年05期

9 李强,王保通,李高保,井金学,王芳,赵辉;2000~2003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动态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10 蒋选利,康振生,李振岐,魏国荣;抗病品种中小麦条锈菌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过程[J];菌物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秋;陈万权;刘太国;刘博;高利;;小麦条锈菌群体对温度敏感性初步研究[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如佳;井金学;;基因枪介导小麦条锈菌毒性突变的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国田;薛晓丹;刘博;张永红;黄丽丽;康振生;;小麦条锈菌角质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卢丽丽;张如佳;王阳;王美南;井金学;康振生;;小麦条锈菌白化菌系的遗传转化[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军;代西维;许金荣;王玉林;白鹏飞;刘富荣;段迎辉;张洪;黄丽丽;康振生;;小麦条锈菌MAPK基因PsAMPK1的克隆和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庄华;岳海梅;郑文明;王晓杰;康振生;;小麦条锈菌大片段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马丽杰;乔佳兴;胡小平;;小麦条锈菌潜育越冬的分子流行学基础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保通;康振生;李高宝;李强;王芳;;感染“中四”小麦条锈菌新菌系的发现[A];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阳;张茹佳;王美南;井金学;李振岐;;小麦条锈菌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郑作良;陈万权;刘太国;高利;刘博;;小麦条锈菌冬孢子产生的温度因子研究[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本文编号:1214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214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e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