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溶解性有机质淹水释放行为与结构表征

发布时间:2017-12-25 16:36

  本文关键词: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溶解性有机质淹水释放行为与结构表征 出处:《西南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三峡库区 消落带 土壤DOM 微生物 紫外-可见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摘要】:三峡水库作为举世瞩目的特大调节型水库,其淹没的陆地面积达632km2,根据水库“蓄清排浊”的调度方案,于每年9月蓄水至175m高程,次年4月水位降至145m,由此在库周形成一个落差30m,面积349km2的水位消落区域。三峡库区消落带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衔接带,是库区周边两种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转化的活跃地带,其具有的缓冲带和植物护岸功能,使其对外界的变化相当敏感。由于陆地土壤有机质(SOM)的巨大含量,它对全球碳循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溶解性有机质(DOM)作为土壤有机质中最活跃的部分,对营养元素、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吸附-解吸与迁移转化,乃至全球碳循环均有重要影响,逐渐成为土壤与环境污染研究中的重点与热点。以“干湿交替”为典型特征的三峡库区消落带,在落干后的淹水过程中土壤DOM将成为上覆水DOM的重要来源,而落干期的植被生长与人类的土地开采和利用,将改变土壤DOM的结构与性质,使其在淹水过程中对上覆水DOM的影响变得更为复杂。土壤DOM在土-水界面间的交换行为深刻地影响着陆生与水生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同时对各种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等也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DOM的淹水释放行为特性与结构特征将深刻地影响着各类物质的环境行为与效应。基于此,本文选取三峡库区消落带4个典型区域土壤DOM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紫外可见、三维荧光等光谱手段,对消落带土壤DOM的淹水释放行为特性与结构特征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DOM的地化特征及环境角色。研究结果表明:(1)消落带4个区域土壤DOM在淹水过程中均呈现“快速释放-下降-动态平衡”的释放规律;释放速率和通量计算表明,土壤DOM释放呈现出“源-汇动态交换”特征。对比厌氧淹水与正常淹水两种处理上覆水DOM的紫外-可见光谱特征,在整个淹水周期中石宝寨(SB)上覆水DOC和CDOM显著差异,厌氧淹水DOM芳香性(SUVA280)高于正常淹水,而光谱斜率比值(SR)对不同淹水条件不敏感。同时,厌氧淹水的上覆水DOC和CDOM的相关性也明显高于正常淹水。不同区域土壤淹水释放DOM存在差异,以忠县石宝寨土壤释放强度最高,尽管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各区域土壤淹水释放DOM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其他地化因素仍需考虑。因此,仅仅关注DOC浓度变化并不足以完全描述DOM的释放特征。结合淹水汞释放和生物富集实验,淹水初期释放DOM的较强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以及较强的陆源特征,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解释污染物在淹水过程中的环境行为,为了解DOM的环境角色提供数据基础和试验支撑。(2)土壤淹水后向上覆水体释放DOM,上覆水DOM三维荧光光谱特征表明,土壤DOM的释放对上覆水体DOM荧光特征有重要贡献,且淹水后上覆水DOM荧光特性,呈现出和紫外-可见光谱相似特征。淹水初期DOM的快速释放及后期去除机制,是水体DOM荧光组分的动态“源-汇”平衡的关键;其中类腐殖峰(A和C)受无机矿物相的吸附-释放影响明显,而类蛋白峰(B和T)受微生物影响较为明显。另外,所有土壤淹水释放后水体DOM均呈现出“内源+外源”的复合特征。整个淹水周期,除忠县石宝寨(SB)外,其余区域土壤在厌氧和正常淹水条件下,水体DOM荧光特征的差异性不明显,这可能和土壤自身组成(例如无机矿物组成和有机组分)的复杂程度有关。结合可见-紫外光谱,两种技术相互补充,证明了土壤释放(“源”)和无机矿物、微生物、金属氧化物的去除(“汇”)机制是控制上覆水体DOM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3)土壤DOM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表明,在28d的实验中DOM在厌氧处理下降解为33.51~42.91%,正常处理为46.64~59.23%,两种处理下DOM降解量差异显著,其中KX的降解量均为最低。CDOM厌氧处理降解为5.10~16.98%,正常处理为19.92~34.70%,两种处理的差异亦达到显著,非生色组分在降解过程中会被优先利用。双指数模型表明厌氧处理易降解组分比例低于正常处理,而难降解组分比例高于正常处理,两种组分的平均停留时间为1.02~3.45d和58.82~111.11d,水体含氧量是影响微生物降解效率的重要因素。两种处理下降解后DOM芳香化程度均显著提高,而光谱斜率仅在厌氧下降低,体现了微生物对高分子组分降解的差异,S275-295与SUVA254、CDOM的相关性表明降解过程中芳香性结构对DOM分子量具有较大贡献。两类荧光峰降解比例的差异说明类蛋白荧光峰具有较高的生物可利用性,BIX、HIX升高说明体系中产生新DOM的同时低分子量DOM被降解,DOM腐殖化程度增加。SUVA254与类蛋白荧光峰所占比例均可对BDOC进行预测,但类蛋白荧光峰对BDOC的预测具有更广的适用性。(4)不同水-土比提取的土壤DOC拟合曲线表明4个区域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库容量([DOC])及土壤DOC的吸附常数(Ks)差异较大,其中涂井(TJ)土壤DOC库容量1.634mg·g~(-1)最高,涪陵(FL)为0.612 mg·g~(-1)最低,而石宝(SB)土壤具有最高的吸附常数,开县汉丰湖(KX)最低。不同水-土比提取下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与DOC具有显著正相关,说明CDOM占DOC比例较为稳定。紫外-荧光光谱参数表明疏水性组分与芳香性结构关系密切,土壤DOC内源特征明显,受生物来源的影响较大。(5)库区消落带土壤DOM的H/C值为2.13~3.83,脂肪化程度较高,而标准样品的富里酸和胡敏酸H/C为0.75~1.31,具有较高的芳香性;土壤DOM与富里酸、胡敏酸具有相似的红外光谱特征,表明在性质与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红外峰值强度表明土壤DOM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有机酸、糖类等物质,而标准样品富里酸与胡敏酸的芳香性结构含量多于土壤DOM;紫外-荧光光谱特征亦表明库区土壤DOM腐殖化程度与芳香性较低。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超;付川;牟新利;曾祥云;于杰夫;;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潜在问题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5期

2 冯大兰;刘芸;钟章成;;三峡库区消落带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4期

3 傅杨武;陈明君;潘杰;祁俊生;;三峡库区消落带淹水后土壤性质变化的动态模拟[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0期

4 莫福孝;秦宇;杨白露;;3种植物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铜和镉的去除效果[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08期

5 陈梓云,彭梦侠;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铅污染调查[J];土壤与环境;2001年02期

6 刘兰;秦宇;王朝清;;三峡库区消落带云阳段土壤理化性质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09期

7 林晓渝;臧洁;丁昊;张辛;;三峡库区消落带饲料桑耐淹种植试验初报[J];林业实用技术;2010年10期

8 周永娟;仇江啸;王姣;王效科;吴庆标;;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J];生态学报;2010年24期

9 朱宏伟;贺秀斌;唐强;郭丰;胡云华;;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在周期蓄水影响下的磁性变化[J];科技导报;2012年09期

10 鲍文;;三峡库区消落带旅游景观演变及其治理[J];四川林勘设计;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方卢秋;徐建华;;施用氮肥对环境激素铅在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黄敏;盛蓓蕾;;三峡库区消落带富营养物质总磷的变化趋势[A];2012年全国建筑给水排水学术论坛专题论文[C];2012年

3 晁俊姣;黄国鲜;周建军;;基于数字地面模型的三峡库区消落带分布规律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4 张翔;孙荣国;张成;王定勇;;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植被中的汞[A];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S12 重金属污染与修复[C];2013年

5 涂建军;王小飞;;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以重庆开县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向玉萍;王定勇;申鸿;;三峡库区消落带中汞的微生物甲基化作用[A];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S12 重金属污染与修复[C];2013年

7 滕衍行;马利民;夏四清;;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生态系统重建的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喻妙 陈邦群 周华;三峡库区消落带治理技术获专利[N];中国环境报;2013年

2 李强;破解生态难题 促进库区发展[N];证券日报;2006年

3 关媛媛;我市启动库区消落带湿地植被攻关[N];重庆日报;2008年

4 民进重庆市委员会;关于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建议[N];重庆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韩益;荷花“绽放”三峡库区消落带[N];中国花卉报;2011年

6 记者 徐敏 通讯员 戴勇;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将成风水宝地[N];解放日报;2008年

7 田凤;重庆库区消落带湿地治理取得新突破[N];中国旅游报;2010年

8 徐旭忠;三峡库区消落带潜伏生态危机[N];经济参考报;2007年

9 记者 戴娟 实习生 栗园园;“沧海桑田”项目通过国家专家组验收[N];重庆日报;2013年

10 实习生 袁小飞 记者 李迎鑫;三峡大学许文年等攻坚库区消落带绿化难题[N];三峡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梁俭;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溶解性有机质淹水释放行为与结构表征[D];西南大学;2016年

2 韩勇;三峡库区消落带污染特性及水环境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朱金山;三峡库区消落带汞的形态转化与释放特征[D];西南大学;2012年

4 袁辉;三峡库区消落带对水环境影响分析及利用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5 王图锦;三峡库区消落带重金属迁移转化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曹琳;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沉积物界面磷干湿交替分布特征及转化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陈宏;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汞库及其风险评价[D];西南大学;2009年

8 李昌晓;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树种在淹水变化条件下的生理生化适应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娜;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植物淹水后降解动态与养分释放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2 熊兴政;水淹对三峡库区消落带三种木本植物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3 卢德彬;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谭波;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土壤碳氮的分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璐璐;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及沉积物中磷素分布与赋存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6 黄培;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反硝化型厌氧甲烷氧化菌的存在与分布特征[D];武汉纺织大学;2015年

7 贺春凤;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淹水过程汞释放与甲基化特征的模拟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郭念;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土壤铁还原行为对磷释放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4年

9 张翔;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植物淹水后汞的动态变化及其释放特征[D];西南大学;2015年

10 宋丽;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汞转化特征的模拟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33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333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d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