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贮食鼠类对林隙早期更新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5 18:08

  本文关键词:贮食鼠类对林隙早期更新的影响研究 出处:《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分散贮食 捕食风险 林隙微生境 种子库 幼苗建成


【摘要】: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许多小型哺乳动物分散贮藏食物以渡过食物短缺期或快速占有短期的食物资源。动物的分散贮藏行为对森林土壤种子库的形成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为植物幼苗建成提供了便利条件,是森林天然更新的重要驱动力。林隙作为森林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干扰形式之一,是森林生态系统更新演替的重要驱动要素,对森林结构和功能的维持意义重大。目前,针对林隙更新的研究主要关注光照、温度、湿度、土壤养分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很少关注动物参与的林木种子取食、扩散以及贮藏过程对林隙早期更新的影响,林隙干扰下贮食动物对种子库动态以及幼苗建成的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本研究以动物贮食行为为基础,以林隙微生境为背景,利用微型无线电及塑料标签追踪技术、红外触发相机技术及GUDs(Giving-up densities)技术等,通过野外调查鼠类对林隙微生境的利用情况,分析林隙捕食风险对鼠类分散贮食行为的影响;通过调查林隙内外自然种子库及人工种子库种子存储量及萌发量,分析鼠类对林隙种子库动态的影响;通过调查林隙内外不同位置幼苗生长及被鼠类捕食情况,分析林隙微生境及动物捕食对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调查昆虫对林隙内外蒙古栎幼苗叶片的虫食情况,分析林隙内外幼苗应对昆虫捕食的化学防御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种子雨进程及食物丰富度影响鼠类对不同大小林隙微生境的利用。研究区内主要参与种子取食与扩散的鼠类有朝鲜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红松鼠Sciurus vulgaris,棕背?Clethrionomys rufocanus,花鼠Tamias sibiricus等;林隙影响动物的觅食行为,林隙内鼠类被捕食风险大于林冠下,林隙越大捕食风险越高;种子雨前期林隙捕食风险大于种子雨中、后期,中林隙捕食风险随种子雨进程逐渐降低;食物丰富度对大林隙和林冠下的捕食风险没有显著影响,中、小林隙捕食风险随食物丰富度增加而增高。2、种子特征及种间干扰影响鼠类在林隙内外的分散贮食行为。(1)林隙内埋藏的大核桃楸种子Juglans mandshurica比例显著多于小核桃楸;林隙内种子存留时间比林冠下更长;种子重量对种子存留时间没有显著影响。(2)鼠类优先扩散容易取食的槲栎种子Quercus aliena,偏好分散贮藏能量回报高、不易取食的核桃楸种子;核桃楸种子(65.3%)分散贮藏比例显著大于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29.9%)和槲栎(21.4%);林隙内核桃楸贮藏量(18.5%)显著高于槲栎(3.7%)和蒙古栎(5.3%)。(3)种间干扰下,鼠类优先扩散并取食红松种子Pinus koraiensis,偏好分散贮藏核桃楸种子(70%左右),红松种子分散贮藏很少(10%左右);种间干扰加快了两种种子的扩散速度,降低了红松种子的分散贮藏量,增加了红松种子的取食比例,对核桃楸的种子命运没有显著影响;有少量核桃楸种子扩散进入林隙(2.7%)及林缘(3.5%),未发现红松种子扩散进入林隙,仅有极少量红松种子被贮藏在林缘(0.93%);林隙边缘与林冠下两种生境,对种子扩散速度及扩散后命运没有显著影响;种间干扰对两种种子的影响具有不对等性,不利于红松种子的扩散,有利于核桃楸种子的扩散。3、鼠类分散贮食对林隙及林冠下土壤种子库具有影响。(1)在地表蒙古栎的存留量显著多于核桃楸,种子密度随着林隙面积增加而增大;地表林缘区种子密度最大,林隙中心区密度高于林冠下;两种种子在地下种子库中埋藏量相当,林隙大小影响地下种子库密度,林冠下种子密度最大,中林隙大于大、小林隙。(2)覆网保护能够减少鼠类对种子库的偷盗;林隙内种子库储量大于林冠下;蒙古栎存留量大于核桃楸与红松;种子库位置与是否覆网对种子库存留量具有显著交互作用,即覆网对林冠下土壤种子库储量影响较小;林隙内覆网对红松种子库储量影响较小。(3)林隙内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林冠下;覆网保护能够增加林隙内种子萌发率,对林冠下种子萌发率没有影响;蒙古栎萌发率最高(25.4%),其次为核桃楸(16.7%),红松萌发率最低(7.5%)。(4)大蒙古栎更容易遭受动物的取食,小蒙古栎具有更高的种子库存留量及萌发率。4、林隙大小及位置影响蒙古栎幼苗的生长。(1)2015-2016年蒙古栎幼苗在林隙内生长迅速,中林隙幼苗生长最快;大、中林隙幼苗具有二次生长现象,光合作用更强,幼苗生长更高大;大林隙的净光合速率比中林隙略低,中林隙里面幼苗净光合速率最高。(2)林隙位置效应受林隙大小限制,中林隙中心的幼苗比边缘的幼苗生长更好,林隙北边的幼苗比南边的幼苗生长更好,大林隙和小林隙没有此现象;林隙大小是影响蒙古栎幼苗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中林隙对幼苗生长更有益。5、林隙微生境对鼠类捕食蒙古栎幼苗具有影响。(1)林隙内蒙古栎幼苗被鼠类捕食率低,幼苗子叶与茎被鼠类切除速度更慢;幼苗子叶被切除速度高于茎被切除速度。(2)林隙大小对一年生蒙古栎幼苗相对密度无显著影响;蒙古栎幼苗子叶和茎被鼠类切除的速度随着林隙面积增加而降低;不同大小林隙及林冠下幼苗子叶被切除比例相当;幼苗茎被切除的比例随着林隙面积增加而降低。(3)幼苗茎和子叶同时被鼠类切除的比例超过66%;仅子叶被切除的幼苗具有很高的成活率(100%);同时被切除茎和子叶的幼苗再生率很低(7.9%),最终仅在大林隙内具有少量幼苗成活(3.9%)。6、林隙微生境对蒙古栎幼苗叶片虫食率及化学防御特征具有影响。(1)林隙内叶片被昆虫取食比例显著高于林冠下,幼苗叶片被昆虫切叶取食比例超过70%,叶面取食比例为15%左右,叶片被昆虫寄生比例低于2%;林隙大小影响幼苗叶片的虫食率,中林隙幼苗叶片较大、小林隙被昆虫取食比例更高;林隙大小对幼苗叶片昆虫寄生率影响不显著,其中小林隙叶片昆虫寄生率最高(1.89±0.87%),大、中林隙及林冠下昆虫寄生率均低于1%。(2)核桃楸叶片含水量(74.8%)显著高于蒙古栎(63.3%);林冠下幼苗叶片含水量显著高于林隙内;林隙内幼苗叶片总酚含量高于林冠下,蒙古栎与核桃楸幼苗总酚含量无显著差异;幼苗叶片虫食率与叶片含水量呈负相关,与总酚含量呈正相关。
[Abstract]:In the forest ecosystem , there are many small mammals dispersed and stored for food shortage or short - term food resource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eed dispersal rate of the seed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eed dispersal rate of the seeds . ( 1 ) The density of seed bank in forest gap is higher than that under forest canopy , the density of seed bank in forest gap is higher than that under forest canopy , and the seed bank reserve is higher than that under canopy . ( 1 ) The rate of seedling regeneration of Quercus liaotungensis seedlings was more than 66 % . ( 2 ) The water content of leaves ( 74.8 % )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ongolian oak ( 63.3 % ) ; the water content of seedling leaves under canop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forest canopy ; the content of total phenol in leaves of seedling leaves in forest gap was higher than that under canopy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ntent of total phenol in leaves of Quercus liaotungensis , and the content of total phenol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 of total phenol .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1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顺利,马克平,陈灵芝;中国北方蒙古栎林起源和发展的初步探讨[J];广西植物;2000年02期

2 于顺利,马克平,陈灵芝,桑卫国;黑龙江省不同地点蒙古栎林生态特点研究[J];生态学报;2001年01期

3 刘青山,李忠荣,孟凡清;加强蒙古栎资源的开发利用[J];中国林副特产;2001年01期

4 许中旗,王义弘;蒙古栎研究进展[J];河北林果研究;2002年04期

5 杨百钧,柴景峰,罗景芳,胡景霞;蒙古栎的采种与育苗[J];林业实用技术;2005年06期

6 高志涛,吴晓春;蒙古栎地理分布规律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5年02期

7 暴咏冬;;蒙古栎的育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6年05期

8 张锦波;宋卫东;张永红;;蒙古栎直播造林技术[J];中国林业;2012年01期

9 赵明扬;孙朝晖;;高寒区蒙古栎的栽植与管护[J];中国林业;2012年07期

10 刘红梅;王娜;吕世杰;刘清泉;刘丽英;王玉芝;章海波;;蒙古栎幼树生长状况调查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于顺利;马克平;陈灵芝;张承军;;蒙古栎及蒙古栎林的研究概况[A];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杨泽山;;蒙古栎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A];首届吉林省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高静林;邵洪生;龙水河;李春祥;张文广;;蒙古栎植苗造林技术试验研究[A];首届吉林省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丁国泉;金鑫;丁磊;胡万良;焦宏;池艳丽;;不同起源类型蒙古栎(Quecus mongolica)单木材积生长模型比较研究[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徐庆祥;;不同间伐强度对蒙古栎林下乔木幼树更新及多样性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赵雨虹;罗菊春;李俊清;;松山自然保护区蒙古栎群落对不同干扰程度的响应[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1森林培育技术创新与特色资源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魏晓华;周晓峰;;蒙古栎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8 姚盛智;王冰;于树成;张桂芹;方春子;;蒙古栎种源选择及栽培技术研究[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9 张洪军;赵惠勋;周晓峰;;土壤水分亏缺条件下的东北东部山区天然次生蒙古栎林和色木林的空间行为分析[A];植被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侯学煜院士逝世1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迪 记者 石巍;前郭开展“民生城建”[N];吉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明明;贮食鼠类对林隙早期更新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

2 厉月桥;木本能源植物蒙古栎与辽东栎资源调查与优良种质资源筛选[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张杰;蒙古栎地理种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李文英;蒙古栎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5 姜中珠;逆境条件下植物苗期适应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芳;不同生态环境下蒙古栎的结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闫宝龙;大兴安岭南段天然次生林蒙古栎群落分析与种群更新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3 吕飞舟;基于CSI的蒙古栎林木竞争与分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4 章伶俐;北京地区蒙古栎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雍雅萍;蒙古栎橡子粉凝胶特性及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6 马武;蒙古栎林单木生长模型系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7 张宇;蒙古栎促根育苗技术及其对苗木耐旱性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8 赵娟;气候变化背景下模拟温度升高和降水变化对蒙古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9 李文文;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种源变异及无性繁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10 刘牧;蒙古栎和辽东栎的遗传进化关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84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384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d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