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多种农药在菊花浸泡过程中残留行为及环境水体中农药生物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7 05:31

  本文选题:农药残留 + 菊花 ; 参考:《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菊花是我国传统中草药,其本体及茶饮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药物及饮食调理作用,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安全隐患。环境水体中存在的农药残留可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并且环境水体在经过处理后可能会成为人类饮用水,其中的农药残留也会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分析菊花及其加工过程中的农药残留转移变化行为,以及探索环境水体中农药的生物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菊花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了菊花中农药多残留新型分析方法,及菊花加工过程中多种农药的转移变化规律。另外,建立被动采样-特征参考物校正法,测定室内水体及环境水体中农药的生物有效性。得出以下结果:1.菊花中农药多残留新型分析方法的建立:采用正己烷提取,凝胶渗透色谱与固相萃取法净化,结合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建立了菊花中46种农药残留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回收率在71.3%~102.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4%~15.7%,检出限为0.0005μg/g~0.1μg/g,定量限为0.002μg/g-0.2μg/g。该方法结果良好,可以应用于菊花中的农药多残留分析。建立基质提取-涡旋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新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菊花中9种农药残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回收率良好在73.9%~95.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5%-9.7%,富集倍数为51-88。检出限为0.005μg/g~0.05μg/kg,定量限为0.03μg/kg~0.2μg/kg。与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灵敏度高、适用性强的优点。采用乙腈/水混合溶剂作为提取溶剂,多壁碳纳米管和N-丙基乙二胺材料同时作为净化剂,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菊花中10种农药残留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方法回收率在78.3%~95.1%之间(仅有灭蝇胺回收率较不理想,为58.3%~70.3%),相对标准偏差为3.5%~9.7%。检出限为0.1μg/kg~1μg/kg,定量限为0.3μg/kg~3μg/kg。该方法结果良好,可用于菊花中的农药多残留分析。通过对以上传统方法以及方法改进,建立了菊花中较为先进的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操作更加简便、消耗的溶剂量更少,适用于大量菊花样品的例行监测。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泡茶过程中的农药残留分布奠定了基础。2.探索菊花浸泡过程中多种农药的转移变化规律:采用不同的浸泡温度(70℃、80℃、90℃、100℃)、浸泡时间(5 min、15 min、30 min)、浸泡次数(1次、2次、3次、4次、5次),以及加盖和不加盖浸泡,考察11种农药在不同方式下由菊花向茶水中转移及损失情况。不同浸泡温度、浸泡时间下茶水中农药的残留浓度为0.36μg/kg-185μg/L,残留转移率为1.0%~91.1%。随着浸泡次数的增加,农药转移率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第五次浸泡后转移率仅为初次浸泡转移率的10%。不加盖浸泡时,大部分农药的转移率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根据农药的转移率、损失率及其理化性质(水溶解度、Kow、蒸气压、Henry常数)之间的联系,利用指数或对数方程,建立了反映农药转移变化情况的模型。实验结果对日常饮茶方式也具有指导意义。3.建立被动采样-特征参考物校正法,测定环境水体中8种菊酯类农药的生物有效性采用聚乙烯薄膜作为被动采样器,结合菊酯类同位素标记物作为特征参考物,研究水中8种菊酯类农药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8种农药的膜-水平衡分配常数为0.8×105~1.5×103,动态吸附速率为0.005 min1~0.0074 min-1。通过验证水中菊酯类农药的吸附与其同位素标记物的脱附之间的同向性,成功建立聚乙烯膜-特征参考物校正法。室内鱼缸水体添加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点下计算得出的菊酯类农药的自由态浓度较为接近,证明了聚乙烯膜-特征参考物校正法的准确性及可行性。当水中含有腐殖酸或海盐物质时,8种菊酯类农药的自由态浓度较纯水状态有所降低,降低程度为19%~98%。利用聚乙烯膜-被动采样法测定美国南加州三处河流中菊酯类农药的自由态浓度,结果表明检测出的5种菊酯类农药在2015年冬季和2016年春季两个时期下其自由态浓度分别为1.56 ng/L-12.5 ng/L及7.59ng/L-92.4 ng/L。被动采样-特征参考物校正法的建立,缩短了吸附平衡的时间,通过公式计算即可获得农药在非平衡状态下环境水体中的自由态浓度,使得采样方式更具灵活性,成功测定了美国加州环境河流中菊酯类农药的生物有效性。本论文在目前已有研究上,进一步探索了菊花中多残留新型分析方法及浸泡方式对于残留转移变化的影响,建立的新型方法、残留变化规律模型以及被动采样法研究环境水体中菊酯类农药生物有效性都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92;S48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政安;氚在不同环境水体中的浓度分布[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7期

2 田芹,周志强,江树人,任丽萍,张春荣,王金利;毒死蜱在环境水体中降解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3 齐剑英;李祥平;刘娟;王春霖;张平;吴颖娟;陈永亨;常向阳;;环境水体中铊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8年01期

4 王路光;朱晓磊;王靖飞;田在锋;;环境水体中的残留抗生素及其潜在风险[J];工业水处理;2009年05期

5 杨丽波;庄惠生;周纯;叶其炎;;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环境水体中的萘[J];化工环保;2009年06期

6 左海英;张莉;张永涛;桂建业;李晓亚;;甲醇衍生法测定环境水体中八种酸性除草剂[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1期

7 周天泽;某些无机成分在环境水体中的存在形式[J];环境科学;1979年03期

8 周天泽;某些金属离子在环境水体中存在形式的估算[J];环境科学;1980年05期

9 杨硕芳;;环境水体中金属元素分析进展[J];环境科学动态;1987年10期

10 朱军;;环境水体中痕量锑的测定[J];济宁医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杰辉;;环境水体密度分层流条件下废热排放工程的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苑春莉;周围;王波;张慧荣;史立学;;离子色谱检测环境水体中七种烷基硫酸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西北地区第七届色谱学术报告会甘肃省第十二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齐剑英;李祥平;陈永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环境水体中卤乙酸、草甘膦[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张祯;周凯;邵晓玲;邹艳敏;仰榴青;吴向阳;;利用温度控制的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法同时测定环境水体中的孔雀石绿和结晶紫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张祯;常安刚;周凯;江静;吴向阳;;温度辅助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检测环境水体中磺胺药物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刘景富;;环境水体中人工纳米材料的分离与测定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谭志强;刘景富;;中空纤维支载液膜富集-纳米金光学探针可视化检测环境水体中痕量汞离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李竺;陈玲;郜洪文;赵建夫;;SPE-HPLC法测定环境水体中痕量多环芳烃[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纪爱民;黄旭峰;郭美云;陈兰英;;环境水体中有机磷的GC-MS分析法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上册)[C];2005年

10 张慧荣;周围;王波;史立学;苑春莉;;环境水体中四种氨基苯磺酸类物质的HPLC法测定[A];西北地区第七届色谱学术报告会甘肃省第十二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郑洪涛;环境水体中痕量元素X射线焚光光谱分析新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刘波;低放废水和环境水体中痕量Pu、U、Am、Th和Sr的快速分析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薛佳莹;多种农药在菊花浸泡过程中残留行为及环境水体中农药生物有效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4 张伟娜;环境水体中碘的存在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任丽萍;四种农药在环境水体中降解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苑春莉;环境水体中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及烷基硫酸钠类表面活性剂检测方法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爱梅;毛细管电泳对典型抗生素的高灵敏分析方法开发及环境水体基质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3 张强;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体中有机磷农药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倩;离子液体的微波法合成及对环境水体中红霉素的萃取[D];长安大学;2010年

5 李茵;环境水体中脂醚类表面活性剂检测技术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62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762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0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