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WN10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及旋毛虫病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7-01-01 00:26

  本文关键词:WN10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及旋毛虫病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5年

WN10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及旋毛虫病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唐斌  

【摘要】:旋毛虫病是由人与动物生食或半生食寄生有旋毛虫的肉类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公共卫生和畜牧业都构成极大的威胁。2012年WHO/FAO食源性寄生虫病委员会依据疾病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及经济损失进行排名,旋毛虫病在所有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中位居榜首。 旋毛虫的发育时期包括肌幼虫期,成虫期、新生幼虫期,而肌幼虫侵入肠壁后至发育为成虫前亦被称为肠道感染性幼虫。由于旋毛虫在不同发育时期其抗原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因而仅以单一时期单个抗原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特异敏感地检测旋毛虫病难以实现。目前市售的旋毛虫ELISA检测试剂盒主要采用的诊断抗原为肌幼虫的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 ES)产物,仅能于旋毛虫感染3-4周后检测到抗体,而旋毛虫新生幼虫于感染第14-16天即可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肌幼虫,故存在明显的诊断盲区,这也导致以旋毛虫肌幼虫ES产物作为诊断抗原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至今无法应用于屠宰动物检验与临床诊断,而只能采用相对更为费时费力的镜检法和集样消化法,在临床诊断上也仅能作为辅助检测。 本研究中,课题组根据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的cDNA文库的免疫筛选结果,分别从每个发育时期选取了一个高丰度强反应原性的抗原蛋白,分别是肌幼虫的Ts-serpin、肠道感染性幼虫的WN10、成虫的Ts-Adsp和新生幼虫的Ts-NBLsp。利用pET-28a质粒构建了WN10、Ts-Serpin和Ts-Adsp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纯化获得了相应的重组蛋白。此外,采用overlapping方法对旋毛虫Ts-NBLsp抗原蛋白进行了抗原表位筛选,从构建的13条十肽中,成功地筛选到了两个强反应原性小肽NBLsp4和NBLsp12。 通过联合应用WN10、Ts-Adsp、Ts-serpin重组蛋白和BSA偶联的强反应原性小肽NBLsp4、NBLsp12,建立并优化了旋毛虫病无诊断盲区ELISA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无论在高感染剂量还是低感染剂量旋毛虫感染模型中,均能于感染后第15天成功检测到抗体,较以肌幼虫ES产物作为诊断抗原的ELISA方法提前至少8天检测到抗体,不仅解决了旋毛虫ES产物作为抗原所导致的诊断盲区问题,而且克服了ES产物制备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和二次污染风险等缺点。 在对WN10进行序列分析时,发现其具有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结构域。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除具有酶抑制活性之外,还可在寄生虫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及在宿主体内营寄生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将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作为免疫调节剂可能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WN10序列与其他寄生虫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比较,发现其活性位点发生了突变,并没有典型的Q×V×G基序,通过azo-casein活性检测和反向酶谱实验证明WN10蛋白在体外无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活性。通过体外实验证明了重组WN10蛋白能够在体外诱导腹腔巨噬细胞NO水平上调。此外,WN10蛋白能够诱导LPS活化的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α和IL-10,而且也能够单独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a和IL-10,从而表明WN10蛋白可能调节宿主免疫向Th2极化,从而为旋毛虫营寄生生活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55.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S.S. Salum Mchenga;;Inhibitory Effect of Recombinant IL-25 on the Development of Dextran Sulfate Sodium-Induced Experimental Colitis in Mice[J];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爱坤;胡胜兰;杜威;史艳云;李卫芬;;益生菌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J];动物营养学报;2013年12期

2 邵小娟;张艳梅;魏艳玲;樊丽琳;刘卉;杨均;邢寒阳;崔红莉;颜綦先;唐雯;孙文静;陈东风;;NASH患者脂肪组织巨噬细胞计数的变化[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年06期

3 罗卉;张云;肖明洋;饶永庚;张莉;;大蒜汁对旋毛虫幼虫杀灭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07期

4 陶象男;宋传旺;;肥大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调节作用[J];安徽医药;2014年07期

5 阎慧;盘如刚;姚莎莎;杨志蓉;;TGF-β1和HSP-47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国际眼科杂志;2014年07期

6 刘灏;吴小翎;王山梅;田洪军;昝利萍;;再极化肿瘤巨噬细胞对胃癌的抑制作用[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7 林明静;谭建新;陈兴月;林虹;;缺氧诱导丝裂因子在炎症相关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4年20期

8 Di Zhao;Hui Liu;;Adipose tissue dysfunction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metabolic syndrome[J];World 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13年03期

9 陈涛;朱萱;;白细胞介素-25在炎症性肠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4年23期

10 郑得亮;毛伟征;马贵亮;;IKKβ-RNAi腺病毒构建及其HEK293T细胞表达[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章必成;高建飞;;肿瘤治疗的新靶点——M2巨噬细胞[A];第四届湖北省抗癌协会青年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晓;不同来源细胞外基质外科补片的生物学性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艾熙;非Smad通路在小鼠结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赵殿元;DC上表达的LSECtin对辅助性T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4 高昆;转基因过表达白细胞介素33(IL-33)对小鼠肿瘤生长和肺转移作用的研究及机制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阳乔;单核/巨噬细胞在肝衰竭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武阳;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和神经肽表达上调在甲醛诱导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馨予;盐敏感高血压干预新靶标的探索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8 唐帅;Eppin优势表位自组装纳米避孕疫苗的构建及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9 罗悦晨;电压门控型钠通道中介的单核/巨噬细胞免疫调节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10 倪敏;钙网织蛋白抑制TRAIL诱导的T细胞凋亡的作用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建;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及单克隆抗12D5保护性效果的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2 徐冬梅;青海与河南部分地区猪旋毛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虫种鉴定[D];郑州大学;2010年

3 林婧;精氨酸、色氨酸与ctDNA作用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徐荣伟;TGF-β1、VEGF表达与大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3年

5 王晓龙;miR-146a,miR-155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3年

6 陈新涛;食管鳞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VEGF,MMP-9,MVD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7 杨晓玮;Tfh细胞促进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8 侯燕;沙苑子总黄酮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9 刘黎;CVB3诱导不同性别BALB/c小鼠巨噬细胞差异性极化的机制[D];苏州大学;2013年

10 胡道川;盐皮质激素受体在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中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凤姝,崔中月;猪旋毛虫病的预防[J];养殖技术顾问;2003年03期

2 苏举鹏;;旋毛虫病的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3 杨锡林;旋毛虫病研究的国际动向[J];兽医科技资料;1978年04期

4 王书彤,王光华,华修国;人兽共通病——旋毛虫病[J];贵州农业科学;1982年06期

5 杨锡林;旋毛虫病研究的国际动向[J];兽医科技杂志;1983年07期

6 龚广学;关于猪旋毛虫病的初步调查报告[J];中国兽医杂志;1983年06期

7 杨锡林;;旋毛虫病研究的新成就[J];国外兽医学.畜禽疾病;1983年02期

8 牛炳亨,潘光武,何惟,窦兰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猪旋毛虫病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1985年02期

9 丛恕增;旋毛虫病综述[J];中国兽医杂志;1985年06期

10 于长江;貉恶性旋毛虫病一例[J];中国兽医科技;198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晶;王中全;;我国旋毛虫病的流行趋势及防制对策[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詹艳爱;朱振勤;严自助;;旋毛虫病诊断方法的进展[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1997年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叶建君;陈思礼;宋小东;张绍清;;湖北省人体旋毛虫病流行及防治研究[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杨森淋;;旋毛虫病的诊断探讨[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5 张斌;程军;胡建新;汪维;张璐璐;张勇;;浅谈人畜共患旋毛虫病的诊治方法与预防[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再兴;李雨春;孙院红;杜尊伟;;我国人旋毛虫病防治历程及未来应对策略[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温艳;张月清;司树晖;赵燕平;;旋毛虫病监测方法的经济学评价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王中全;崔晶;;人体旋毛虫病新的传染源与传播方式[A];河南省预防医学会人兽共患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刘明远;;我国的旋毛虫病及中欧合作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杜军;李树清;;浅谈旋毛虫病[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新茂;[N];中国畜牧报;2005年

2 李浇红;[N];湖北科技报;2003年

3 李晓红;[N];山东科技报;2003年

4 记者邱爽;[N];保健时报;2009年

5 严斯刚;[N];中国畜牧报;2002年

6 消毒杀虫科;[N];云南日报;2005年

7 记者 付雪晖 通讯员 和树芳;[N];云南日报;2009年

8 故城县里老中心医院 张亚利;[N];河北科技报;2002年

9 记者 曾繁玉;[N];健康报;2001年

10 王修增;[N];保健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申业;高质量基因重组蛋白在屠宰动物旋毛虫病诊断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2 唐斌;WN10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及旋毛虫病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D];吉林大学;2015年

3 冯爽;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基因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及保护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王莉;免疫蛋白组学对旋毛虫诊断抗原的筛选与鉴定及初步应用[D];郑州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韩化敏;先天性旋毛虫病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2 徐冬梅;青海与河南部分地区猪旋毛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虫种鉴定[D];郑州大学;2010年

3 任科研;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对猪旋毛虫病诊断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杨秀丽;旋毛虫早期抗原基因诊断方法的建立[D];吉林大学;2012年

5 金宏怀;广西柳州市猪旋毛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其防治[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6 杨俊兴;猪旋毛虫病快速诊断试纸条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7 易岑;真菌提取物对旋毛虫病治疗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WN10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及旋毛虫病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0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30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b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