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日粮添加铬对热应激奶牛脂质代谢和免疫应答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31 19:44

  本文关键词:日粮添加铬对热应激奶牛脂质代谢和免疫应答的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农业大学》 2015年

日粮添加铬对热应激奶牛脂质代谢和免疫应答的作用研究

张凡建  

【摘要】:本文拟研究日粮添加有机铬对处于不同温热环境的奶牛生产性能、脂质代谢、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应答的作用,并初步探索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增殖反应与体外高温诱导PBMC凋亡的条件,为奶牛热应激的防控和铬的添加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根据温湿度指数(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x, THI),将整个试验期分为低热(THI=56.4士2.5)、中热(THI=73.9士1.7)和高热(THI=80.3士1.0)三个阶段,试验期60d。选取24头临床健康、泌乳中期的初产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饲喂相同基础日粮。随机选取其中12头奶牛的基础日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铬添加量为3.5mg/头·d)。 中、高热分别导致试验奶牛处于轻、中度热应激状态。在生产性能方面,各试验期和铬添加均未显著改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热应激导致高体细胞数的奶牛数量增多。 热应激奶牛白细胞数和血糖水平显著降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显著升高,而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热应激抑制了奶牛免疫反应,肝脏功能没有因热应激而发生显著变化。 热应激奶牛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升高和丙二醛浓度降低,而总抗氧化能力没有显著变化,提示热应激奶牛可能首先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来减弱氧化应激程度,维持机体总抗氧化能力。热应激奶牛血清丙二醛浓度较低,说明高热没有引起氧化应激的发展,提示高温诱导的氧化应激的发展可能与热应激程度和抗氧化防御机制的效率有关。高热环境下血清TNF-a (tumor necrosis factor-a)和IL-10(interleukin-10)浓度显著升高,提示热应激导致的奶牛炎症反应可能不是氧化应激的结果。Western blot分析表明,热应激没有显著改变PBMC中Hsp72(heat shock protein72)的表达,而高体细胞数奶牛的乳体细胞Hsp7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体细胞数奶牛,推测乳体细胞增加的Hsp72表达量主要由乳腺上皮细胞产生。 铬添加导致热应激奶牛总胆固醇水平降低和血清Hsp72、IL-10水平升高,同时导致热应激奶牛PBMC中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α表达量增加。提示铬调控热应激奶牛的脂质代谢,并表现出一定的抗炎效用。 本研究还确定了测定奶牛PBMC增殖反应的最优条件,并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初步探索了体外高温(400C)诱导奶牛PBMC凋亡的变化规律,为深入研究高温诱导PBMC凋亡机制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处于夏季热环境的泌乳奶牛炎性反应不是由氧化应激导致的,铬添加调控了热应激奶牛脂质代谢,并发挥一定的抗炎效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Hsp72的胞外释放,抑制核转录因子抑制因子α的降解,调控促炎性因子的产生。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23.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小丽;;奶牛热应激的营养调控[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8期

2 穆玉云,李如治,黄昌澍;乳牛耐热性指标的检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3 李建国,桑润滋,张正珊,王铁征,朱慧中,安永福,曹玉凤,田英才,许增福;热应激对奶牛生理常值、血液生化指标、繁殖及泌乳性能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4 张冰冰;赵魁;贺文琦;王栋;臧德跃;陈克研;王改丽;高丰;;羔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化MTT比色法最佳检测条件的筛选[J];动物医学进展;2011年03期

5 李秋凤,李建国,韩永利;日粮阴阳离子平衡与奶牛热应激的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03年10期

6 厉学武;吕娟;王利华;王光;;乳蛋白影响因素及营养调控的研究技术[J];饲料工业;2009年15期

7 张凡建;关文怡;岳圆;侯引绪;王九峰;;物理性降温措施缓解奶牛热应激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06期

8 李新建;高腾云;常智留;席进华;;烟酸和烟酸铬对热应激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液激素水平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夏东;杨淑晶;刘铁铮;;季节性变化对荷斯坦奶牛红细胞钾含量及红细胞膜钠钾ATPase活性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09年02期

10 杨圣;Laumonier Thomas;Menetrey Jacques;;热休克预处理提高猪成肌细胞自体正常肌肉移植后的生存率[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Effects of Chinese Herbal Additive on Immunologic Functions and 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Dairy Cows during Heat Stress[J];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2010年04期

2 程广龙;江喜春;朱德建;陈胜;赵辉玲;;奶牛热应激的发生及减缓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3 刘东武;陈志伟;;热应激对奶牛生理性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4 许丹娜;许惠艳;凌泽继;卢晟盛;卢克焕;;EGF·Insulin和IGF-I对食蟹猴耳部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5期

5 孙齐英;;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免疫功能及生产性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6 孙凯佳;高腾云;吕超;韩志国;韩平福;周涛;;烟酸铬与氯化钾对热应激肉牛生理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0期

7 刘德义;贺绍君;李升和;顾有方;靳二辉;;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及其调控研究进展[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T.N.KRISTENSEN;P.LФVENDAHL;;泽西牛犊对热胁迫的生理应答及其作为动物福利下降指标的潜在应用性(英文)[J];动物学报;2006年04期

9 何英俊;热应激对荷斯坦牛的危害与调控[J];黄牛杂志;2004年04期

10 王泽英;黄金明;王长法;刘延鑫;李大齐;仲跻峰;王根林;;荷斯坦牛血红细胞Na~+-K~+-ATP酶活力与其耐热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牛业科学;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梅;NYGGF4对脂肪细胞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分析[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程发峰;精制清开灵注射液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及对兴奋性毒性级联损伤的调控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李明;槟榔碱对上皮细胞周期、凋亡、恶性转化影响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詹杰;冠心康抗镉染毒致动脉硬化作用及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王立志;热应激对奶牛、奶山羊体内内毒素含量的影响及缓解热应激的营养技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6 刘延鑫;奶牛耐热性状候选基因的遗传特性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彭晓青;高温条件下猪散热调节特性及中草药复合制剂的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吴丽华;亚砷酸钠诱导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9 周苗苗;奶牛乳腺中小肽的摄取及其在乳蛋白合成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薛美兰;褐藻糖胶对小鼠乳腺癌的体内外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小丽;;奶牛热应激的营养调控[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8期

2 穆玉云,李如治,黄昌澍;乳牛耐热性指标的检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3 穆玉云,张华;减轻乳牛热应激的物理防护措施(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4 朱晓宇;段美玲;毛帅;刘凤华;许剑琴;;苍术挥发油对小鼠体外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王加启;牛奶成分的合成机理、影响因素和营养途径的调控[J];草食家畜;1994年04期

6 李建国,桑润滋,张正珊,王铁征,朱慧中,安永福,曹玉凤,田英才,许增福;热应激对奶牛生理常值、血液生化指标、繁殖及泌乳性能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7 袁文博;;反刍动物乳蛋白合成与营养调控[J];山东畜牧兽医;2008年08期

8 胡宝森;;影响奶牛乳脂合成的因素分析[J];山东畜牧兽医;2010年12期

9 王菊花,卢德勋,冯宗慈,凌书礼;利用体外法研究豆粕型日粮添加烟酸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02年03期

10 梁学武,张龙涛,刘庆华,韩国林,陈新华,鲍若虹;热应激期奶牛日粮酵母铬的添加效应[J];动物营养学报;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柳;刘松财;;热应激与畜牧业[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2期

2 张建鑫;陈辉;张竞乾;;动物热应激蛋白研究进展[J];饲料研究;2008年03期

3 李雯;;热应激蛋白抗应激机理的研究进展[J];四川畜牧兽医;2009年11期

4 许无恨;王佳;马强;房希碧;官员;刘松财;郝林琳;;热应激蛋白促进伤口愈合机理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12年S1期

5 李军乔,黄仁录,杨艳君;鸡的热应激及其调控措施[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年03期

6 李梦云;鸡热应激条件下的病理、毒理变化[J];山东家禽;2004年06期

7 罗庆斌,何丹林;缓解鸡热应激的措施综述[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5年05期

8 任宝波,王玉艳,王纯净,李士泽,杨焕民;HSP70家族的分类及基因结构与功能[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01期

9 王启军;张宏福;王永军;;热应激蛋白在动物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机制[J];饲料工业;2006年11期

10 张响英;唐现文;;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养殖与饲料;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红丽;张细权;;鸡热应激蛋白70基因多态性[A];第六届动物遗传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林海;;家禽热应激状态下的营养与生理反应[A];动物营养研究进展论文集[C];2004年

3 毛帅;方洛云;宋小珍;段美玲;许剑琴;刘凤华;;中药抗应激冲剂对猪肝脏热应激蛋白70表达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佳;于浩;许无恨;房希碧;马强;官员;刘松财;郝林琳;;小鼠热应激蛋白家族在愈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5 鲍恩东;Karim R.Sultan;B.Nowak;J.Hartung;;热应激蛋白在运输应激的猪肾脏中的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一次兽医病理学、第十次动物病理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王建平;王加启;;热应激奶牛血液中热休克蛋白表达量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叶文博;Robert K.Okazaki;Nicole J.Berthelemy-Okazaki;;热应激Oreohelix蜗牛的热应激蛋白和水的变化[A];中国生理学会第五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代丽;单安山;孙进华;尹佳佳;李远见;;重组鸡细胞因子的克隆表达及表达产物抗热应激活性[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琳;高建明;;热应激对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王佳;于浩;许无恨;马强;房希碧;官员;刘松财;郝林琳;;创伤对小鼠热应激蛋白Bag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寿喜;[N];检察日报;2000年

2 雪烟;[N];大众卫生报;2004年

3 杨锋;[N];大众卫生报;2004年

4 邵开芹;[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5 佳驰;[N];国际商报;2004年

6 容小翔;[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N];山西科技报;2000年

8 周胜华;[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珺;高温热应激环境对雄性小鼠生殖机能影响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燕;鸡热应激蛋白108特性与功能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3 姜忠玲;热应激对雄鼠生殖机能损伤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4 吴力专;金属硫蛋白对热应激奶牛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信号转导机理[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5 于纪棉;持续热应激肉鸡组织中热休克蛋白表达规律与应激性损伤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6 李守军;肉鸡急性热应激损伤及其机理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张淼;应激过程中组织和细胞内HSPs表达与应激性损伤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孙培明;肉鸡热应激损伤与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9 张凡建;日粮添加铬对热应激奶牛脂质代谢和免疫应答的作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华祺;褪黑素对热应激小鼠抗氧化性能和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2 王诵涛;热应激对肉仔鸡肝脏金属硫蛋白和白介素-6变化规律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李瑞香;渭南地区蛋鸡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的调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4 夏俊峰;牛磺鹅去氧胆酸抗小鼠热应激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5 王丹;急性热应激对鹅肠道的损伤及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6 张达;热应激预处理诱导妊娠早期母鼠保护反应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7 苗燕;急性热应激条件下不同脂肪类型对肉仔鸡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8 王佳;小鼠热应激蛋白家族在愈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刘伟;热应激条件下内毒素对肉鸡肝损伤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10 郭洪香;热应激对小鼠睾丸的损伤及菟丝子提取物对其保护作用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日粮添加铬对热应激奶牛脂质代谢和免疫应答的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9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29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e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