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转mCry1Ac基因玉米对鸡长期多代饲用安全性评价

发布时间:2020-11-14 08:08
   本论文利用白来航纯系鸡作为模式动物,通过长期多代试验,系统研究转mCrylAc基因玉米的饲用安全性,重点分析转基因生物材料对受试动物的生长发育、肠道健康、器官功能、繁殖性能、免疫反应、肠道微生态等方面的影响,旨在为完善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方法依据,为制定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国家标准提供数据参考。第二章分析转mCrylAc基因玉米(BT)、同源非转基因玉米(CT)和商用非转基因玉米(RF)以及饲粮的营养成分组成,利用仿生法模拟玉米原料及饲粮干物质和能量在各个消化道中消解规律,为转基因玉米的营养实质等同性仿生评定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使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模拟饲料原料和饲粮在胃肠道的消化过程,分析CT玉米、BT玉米和RF玉米以及对应的饲粮在不同体外模拟消化阶段的干物质消化率、能量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差异。结果表明:BT玉米和CT玉米以及饲粮常规概率成分含量和氨基酸组成是相似的。与CT玉米原料及饲粮相比,BT玉米原料及饲粮的干物质和能量消化率在体外消化中没有差异。BT玉米饲粮的酶水解物能值高于CT玉米饲粮(P=0.02, CV=1.12%),测值均处于仿生消化系统测试的误差范围内(CV≤1.64%)。仿生消化评定方法为转基因饲料营养等同性评价提供新手段。第三章研究了长期饲喂转mCrylAc基因(BT)玉米饲粮对亲代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肠道结构和形态、组织病理学结构、器官健康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55周龄健康昀纯系白来航产蛋鸡72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分别饲喂含61.7%的同源非转基因玉米、转mCrylAc基因玉米和商品非转基因玉米。预饲期2周,试验期12周。分析蛋鸡的体重、产蛋性能(蛋重、产蛋率、产蛋量、日采食量、料蛋比)和蛋品质(蛋重、蛋清重、蛋黄重、蛋壳重、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哈夫单位、蛋黄颜色和蛋白颜色)。在12周饲喂结束后,每个重复屠宰1只鸡,每个处理共屠宰8只鸡,测定屠宰性能和器官重量(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和卵巢),分析肝脏、脾脏、肾脏和小肠各段的组织结构和形态,并分析肝肾功能相关的血液生化指标。研究表明: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相比,长期饲喂转mCrylAc基因玉米未对纯系白来航产蛋鸡的产蛋性能、蛋品质、肝肾器官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相比,长期饲喂转mCrylAc基因玉米未对产蛋鸡的肠道组织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但发现的杯状细胞数量的变化还需结合肠道微生态和长期多代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第四章研究了长期饲喂转mCrylAc基因(BT)玉米饲粮对亲代蛋鸡盲肠食糜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55周龄昀健康纯系白来航产蛋鸡48只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分别饲喂含61.7%的同源非转基因玉米(CT)和转mCrylAc基因玉米(BT)。预饲期2周,试验期12周,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屠宰1只鸡,每个处理8只鸡。使用16 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盲肠食糜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同时使用Real-time PCR分析微生物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与CT玉米组相比,BT玉米盲肠微生物Ace和Chao 1丰富度、Shannon指数与覆盖度均没有差异。饲喂BT玉米对盲肠几乎所有微生物相对丰度没有影响;但BT组盲肠微生物Ruminococcaceae unclassified的相对丰度低于CT组(P=0.02),但Real-time PCR定量进一步揭示BT组的Bifidobacterium 和 Ruminococcaceae的表达量与CT组没有显著差异(P=0.33);BT组Mucispirillum_schaedleri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2)。第五章研究了长期多代饲喂转mCrylAc基因(BT)玉米饲粮对子代母鸡生长和健康的影响。试验分成3个处理,亲代同源非转基因玉米——子代同源非转基因玉米(CT-CT)、亲代转mCry1Ac基因玉米——子代转mCrylAc基因玉米(BT-BT)和亲代商品非转基因玉米——子代商品非转基因玉米(RF-RF)。亲代选取55周龄健康纯系白来航产蛋鸡,子代母鸡试验期从1日龄到36周龄。分析子代母鸡的体重和蛋品质(蛋重、蛋清重、蛋黄重、蛋壳重、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哈夫单位、蛋黄颜色和蛋白颜色)。在36周饲喂结束后,每个重复屠宰1只鸡,每个处理共屠宰8只鸡,测定屠宰性能、器官重量(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卵巢),分析肝脏、脾脏、肾脏和小肠各段的组织结构和形态,并测定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和性激素水平。同时分离脾脏单核细胞,分析测定免疫细胞亚群。研究表明: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相比,长期多代饲喂转mCrylAc基因玉米未对子代母鸡的体重、蛋品质、雌性器官发育、结构和功能、肠道组织结构和功能、免疫指标产生不利影响;长期多代饲喂转mCrylAc基因玉米未对子代母鸡的肝肾器官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但BT-BT组肺脏和肾脏相对重量显著低于CT组(P0.05);与CT-CT组相比,BT-BT组肺脏的绝对重量有降低的趋势(P=0.098),但与RF-RF组肺脏的绝对重量没有显著差异(P0.10);组织解剖时并未发现肺组织肿胀、充血、质地变硬等现象。第六章研究了长期饲喂转mCry1Ac基因(BT)玉米饲粮对子代公鸡生长和健康的影响。试验分成3个处理,亲代同源非转基因玉米——子代同源非转基因玉米(CT-CT)、亲代转mCry1Ac基因玉米——子代转mCry1Ac基因玉米(BT-BT)和亲代商品非转基因玉米——子代商品非转基因玉米(RF-RF)。亲代选取55周龄健康白来航产蛋鸡,子代公鸡试验期从1日龄到32周龄。分析子代公鸡的体重和精液品质。在32周饲喂结束后,每个重复屠宰1只鸡,每个处理共屠宰6只鸡,测定屠宰性能、器官重量(睾丸、鸡冠、肉髯、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分析肝脏、脾脏、肾脏和小肠各段的组织结构和形态。测定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和性激素水平。同时分离脾脏单核细胞,分析测定免疫细胞亚群。研究表明: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相比,长期多代饲喂转mCry1Ac基因玉米未对公鸡的生产性能、雄性器官发育和功能、肠道组织结构和功能、肝肾器官结构和功能、免疫指标产生影响。
【学位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后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816
【部分图文】:

肾脏,肝脏,亚显微结构,蛋鸡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后出站报告?第H章转■基因玉米在亲代蛋鸡的饲用安全性评价研巧??在试验全期(12周)BT组与CT姐蛋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誠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没有显著差异(P>0.10,表3.5)。与CT姐相比,??BT组空肠和回肠每根绒毛的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増多(P<?0.05),但每毫米绒毛??上的杯状细胞数量没有显著差异(P>?0.10);?BT组十二指肠每根绒毛的杯状细??胞数量有增多的趋势(P?=?0.08),但每毫米绒毛上的杯状细胞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尸?>0.10)??3.3.6器官和肠道亚显微结构??3.3.6.1器官亚显微结构??

空肠,十二指肠,转基因玉米,蛋鸡


??辏慊?蛴衩自谇状?凹Φ拇视冒踩?云兰垩星桑崳?与对照沮(CT)相比,BT组产蛋鸡的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均未见明显??的病理学变他(图3.1)。肝脏结构完整,肝脏细胞的界限清晰可见,未见异常;??赃脏结构完整、边界清晰可见,脾小结数量和直径未见异常;肾脏皮质部和肾小??球体积适中,囊腔结构清晰,肾小管的上皮细胞胞浆均质红染,髓质小体集合管??上皮细胞胞浆均质。??3.3.6.2肠道亚显微结构??.。寬。’鸾.??b!夢瞧鲜阳隹??—減养I.;.幽議??图3.2转基因玉米对蛋鸡的肠道结构的影响(HE染色,4〇x)?(A)?CT组十二指??肠,(B)?BT姐十二指肠,(C)?RF组十二指肠;(D)?CT组空腻化)BT组空肠,(F)??RF组空肠;(G)?CT姐回肠,(H)?BT姐回肠,(I)?RF组回肠。??Figure?3.2?Effect?of?of?feeding?transgenic?com?(BT?com)?to?laying?hens?〇打?intestinal??histology?(HE?staini円呂,ori呂inal?ma呂打ification,?4〇x).?(A)?Duodenum?from?the?CT?com?group,?(B)??Duodenum?from?the?BT?com?group,?(C)?Duodenum?from?the?RF?com?group;?(D)?Jejunum?from??the?CT?com?呂roup

曲线,微生物,曲线,测序


Figui^e?4.1?民arefaction?curves?化r?cecal?baUeria?of?hens?fed?出e?BT?corn?diet??采用对序列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W抽到的序列数与它们所能代表OTU的数目??构建稀释曲线。稀释曲线(图4.1)显示处理间的盲肠微生物丰富度的具有相似的水??平。曲线趋向平坦,说明测序数据量合理,更多的数据量只会产生少量新的OTU,说??明样本的测序数据量合理。??4.3.3?Shannon-Wiener?曲线??利用各盲肠食糜样品的测序量在不同测序深度时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构建??Shannon-Wiener曲线(图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峰;米宝民;任立芹;王钰明;张宏福;;基于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的鸡仿生消化法测定饲料酶水解物能值变异程度的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14年06期



本文编号:2883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883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1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