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哈尔滨地区部分猪场沙门菌耐药性调查与防治

发布时间:2017-04-27 09:12

  本文关键词:哈尔滨地区部分猪场沙门菌耐药性调查与防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抗生素对于动物与人类细菌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随之而来的耐药性问题,也给人类与动物的健康带来非常大的困扰。近年来,我国养猪业集约化、规模化迅速发展,然而,由于一些猪场,用药不科学、不规范,使得猪源性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猪场常见菌沙门菌存在广泛的耐药性,使得临床上对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耐药性问题已成为猪场临床抗菌治疗的主要威胁,严重影响着猪类产品质量,进而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合理使用抗生素来降低药物的耐药性,以及采取各种措施来清除耐药性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本课题是为了探明哈尔滨地区部分猪场沙门菌的耐药情况,为本地区猪场合理预防沙门菌病及其它细菌提供参考,并为有效减少沙门菌耐药性的产生提出相应方案。本研究从该哈尔滨地区10个猪场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培养和沙门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对培养的细菌和分离的35株沙门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氨曲南、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多黏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毗肟、头孢西丁、妥布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四环素、替吉环素、呋喃妥因18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并判定其耐药性:检测了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等14个耐药基因。并且根据药敏实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进行了预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总菌对12种抗生素有很强的耐药性,最敏感药物为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总菌存在多重耐药现象。从总菌质粒DNA中检出β-内酰胺类blaCTX-M, blaNDM-1;四环素类tetA、 tetB;大环内酯类ermB、ermC、ermF和转座子耐药基因intI共8个。2.分离的35株沙门菌对18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对氨苄西林全部耐药.庆大霉素耐药率92%;对替吉环素耐药率最低,环丙沙星次之。多重耐药的菌株集中在耐6~10种药物之间。占多重耐药菌株的94%。3.沙门菌中检测出tetA、tetB、ermB、ermC、ermF、blaCTX-M、intl和blaNDM-1共8个与总菌相同的耐药基因。检出含tetA阳性菌株最多,检出含blaNDM-1阳性菌株最少;检出3个耐药基因的菌株数最多;检测出1个和6个耐药基因的菌株的最少。均为1株。4.猪场使用乳酸环丙沙星与替吉环素以后,总发病率比2011年降低56.5%,比2012年降低70.7%:沙门菌病发病率比2011年降低85.2%,比2012年降低88.1%。综上所述,哈尔滨地区部分猪场细菌及分离的沙门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有大量多重耐药性和多种耐药基因存在。根据结果,制定了猪场预防用药方案,取得了良好的预防效果。此结果不仅为当地猪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降低沙门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递提供了参考,也为有效控制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抗生素 耐药性 耐药基因 沙门菌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52.61
【目录】:
  • 摘要10-11
  • 英文摘要11-13
  • 1 引言13-23
  • 1.1 沙门菌病13-16
  • 1.1.1 病原学13-15
  • 1.1.2 流行病学15-16
  • 1.1.3 猪沙门菌病16
  • 1.2 病原菌的耐药机理16-18
  • 1.2.1 动物病原菌的耐药现状16-17
  • 1.2.2 细菌的耐药机制17-18
  • 1.3 沙门菌的耐药机理18-22
  • 1.3.1 沙门菌的耐药现状19
  • 1.3.2 沙门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19-22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2-23
  • 2 材料与方法23-33
  • 2.1 试验动物及样品处理23
  • 2.1.1 样品来源23
  • 2.1.2 参考菌株23
  • 2.2 流行病学调查23
  • 2.2.1 背景调查23
  • 2.2.2 猪场流行病学调查23
  • 2.3 主要试剂与仪器23-25
  • 2.3.1 主要试剂23-24
  • 2.3.2 主要仪器24-25
  • 2.4 细菌的分离培养25
  • 2.4.1 细菌的培养25
  • 2.4.2 沙门菌的分离25
  • 2.5 沙门菌的筛选25-26
  • 2.5.1 革兰氏染色25
  • 2.5.2 氧化酶试验25-26
  • 2.5.3 发酵试验26
  • 2.6 沙门菌的鉴定26-27
  • 2.6.1 生化试验26
  • 2.6.2 沙门菌分离株的血清学试验26
  • 2.6.3 人工感染及毒力的试验26
  • 2.6.4 沙门菌分离株的16sPCR鉴定26-27
  • 2.6.5 沙门菌血清群的鉴定27
  • 2.7 药物敏感性实验27-30
  • 2.7.1 质控菌与抗菌药物27-28
  • 2.7.2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28-29
  • 2.7.3 抗药谱的建立29
  • 2.7.4 多重耐药指数的测定29-30
  • 2.8 耐药基因的检测30-31
  • 2.8.1 质粒DNA的提取30
  • 2.8.2 目的基因PCR扩增30
  • 2.8.3 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序列测定30-31
  • 2.9 耐药基因的转移31-32
  • 2.10 预防试验32
  • 2.11 实验数据分析与统计32-33
  • 3 结果与分析33-51
  • 3.1 猪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33-34
  • 3.2 临床健康猪直肠沙门菌的分离鉴定结果34-35
  • 3.2.1 沙门菌分离培养34
  • 3.2.2 沙门菌分离株生化试验鉴定结果34
  • 3.2.3 毒力试验结果34-35
  • 3.2.4 沙门菌分离株PCR鉴定结果35
  • 3.3 规模猪场临床健康猪沙门菌带菌情况35-37
  • 3.3.1 沙门菌检出率35-36
  • 3.3.2 沙门菌血清型分布36-37
  • 3.4 耐药性检测结果37-40
  • 3.4.1 总菌的药敏实验结果37-38
  • 3.4.2 沙门菌的药敏实验结果38-40
  • 3.5 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40-50
  • 3.5.1 细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40-44
  • 3.5.2 沙门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44-50
  • 3.6 耐药基因的转移50
  • 3.7 预防效果50-51
  • 4 讨论51-60
  • 4.1 哈尔滨地区部分猪场沙门菌病流行病学分析51-52
  • 4.2 猪源性细菌耐药性的分析52-55
  • 4.2.1 猪源性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分析53
  • 4.2.2 猪源性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分析53
  • 4.2.3 猪源性细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分析53
  • 4.2.4 猪源性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分析53-54
  • 4.2.5 猪源性细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分析54-55
  • 4.3 猪源性沙门菌耐药基因的分析55-57
  • 4.3.1 猪源性沙门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分析55
  • 4.3.2 猪源性沙门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分析55-56
  • 4.3.3 猪源性沙门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分析56
  • 4.3.4 猪源性沙门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分析56
  • 4.3.5 猪源性沙门菌多重耐药性与Ⅰ类整合子的关系56-57
  • 4.4 预防效果分析57
  • 4.5 防治耐药性产生的措施57-60
  • 4.5.1 建设良好的环境57
  • 4.5.2 合理使用疫苗免预防程序57-58
  • 4.5.3 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58
  • 4.5.4 研究消除耐药质粒技术58
  • 4.5.5 抗沙门菌药物的合理使用58-59
  • 4.5.6 合理使用抗生素替代品59-60
  • 5 结论60-61
  • 致谢61-62
  • 参考文献62-69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专利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丽娜;罗薇;刘内生;刘群;;养殖基地斑头雁沙门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家禽;2010年15期

2 廖成水;程相朝;吴庭才;张春杰;李银聚;王晓利;胡阿勇;;河南省鸡源沙门菌新近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国家禽;2010年17期

3 赵寒;熊鸿燕;李勤;肖邦忠;李志锋;王文斟;;2007-2009年重庆市沙门菌监测[J];热带医学杂志;2010年10期

4 林居纯;舒刚;张焕容;覃春红;马驰;魏峰;钟卿青;黄琳;;鸡源沙门菌的鉴定及耐药性检测[J];中国家禽;2011年16期

5 唐攀;崔恩慧;刘万华;任娟娟;武宁;邱渊皓;王晶钰;;鸡源沙门菌PFGE分型及耐药性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13年11期

6 姚丰华;张钰;朱国强;;沙门菌Ⅵ型分泌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4年06期

7 刘茜;;猪肝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10年05期

8 李郁;魏建忠;张玮;王强;谢玉洁;王非;;致病性沙门菌的耐药表型分析及其耐药基因检测[J];中国家禽;2008年14期

9 钱明珠;王申锋;许兰菊;朱金凤;尹凤阁;;河南鸡源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2年08期

10 孙化露;姜逸;李树纯;陈素娟;张华;张晓平;田艳娜;吴艳涛;焦库华;彭大新;;动物源性沙门菌的血清型、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耐药性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兴树;朱美霞;王斌;米青荣;韩改英;王建强;;种鹌鹑沙门菌病净化措施及配套技术研究[A];京津冀畜牧兽医科技创新交流会暨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马健;卢晓辉;刘海林;朱方兵;;豫北地区鸡沙门菌病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欣;美花生酱问题敲响沙门菌食物中毒警钟[N];中国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加春生;哈尔滨地区部分猪场沙门菌耐药性调查与防治[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张秀芹;饲料中沙门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分离株的耐药性与致病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3 冯晔;沙门菌各血清型基因组序列和致病性的比较[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登辉;沙门菌密度感应系统对六型分泌系统调控的相关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杰;鸡沙门菌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3 魏立雯;沙门菌反向线性探针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4 刘仲义;不同来源沙门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D];扬州大学;2012年

5 杨燕;浙江省沙门菌的分子分型和流行病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董睿;鸡蛋源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检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赵飞;鸡肉中沙门菌的定量检测及分离株CRISPRS分子亚分型分析[D];扬州大学;2013年

8 李茂辉;吉林省部分规模化猪场临床健康猪群沙门菌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9 李昱辰;猪肉生产链中沙门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分析及分子分型[D];扬州大学;2014年

10 刘蓓蓓;沙门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D];扬州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哈尔滨地区部分猪场沙门菌耐药性调查与防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330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9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