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蛹金小蜂寄生对寄主转录组的影响及三种毒蛋白分子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27 12:15
本文关键词:蝶蛹金小蜂寄生对寄主转录组的影响及三种毒蛋白分子特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菜粉蝶为十字花科蔬菜重要的害虫,其危害严重,蝶蛹金小蜂为菜粉蝶的蛹期优势寄生蜂(Hu,1983)。寄生蜂雌蜂将一种或多种寄生因子注入寄主体内,用来抑制寄主免疫、调控寄主生长发育和营养代谢等生理活动。这些寄生因子包括,毒液、多分DNA病毒(PDVs)、类病毒颗粒,卵巢蛋白等(Pennacchio et al.,2006)。在不含有PDVs的寄生蜂中,毒液为抑制寄主免疫的关键因子(Asgari et al.,2011)。寄生蜂除了能够抑制寄主免疫外,还能够通过影响寄主的神经肽基因来间接影响寄主的发育(Shi et al.,2015)。前期研究表明,菜粉蝶蛹在注射蝶蛹金小蜂毒液30分钟后其免疫反应就能被抑制(Fang et al.,2010)。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寄生1小时和未寄生的菜粉蝶蛹转录组,来探究寄生对寄主整体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对蝶蛹金小蜂的三个毒液蛋白的生理功能展开了研究。 1.通过比较分析寄生和非寄生的菜粉蝶蛹转录组,研究在寄生后的早期阶段,寄主体内整体基因的转录水平的变化,特别是免疫相关基因的变化。通过拼接菜粉蝶蛹转录组,得到了45,639个转录本和27,659个非冗余Unigenes。Unigene的平均长度为790bp。27,659个Unigenes中,共有18,377个Unigene被成功注释。同时,还鉴定出55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21个为免疫相关基因。寄生导致大部分模式识别受体基因表达被下调,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量被上调。本研究为蝶蛹金小蜂与其寄主菜粉蝶在分子水平上的互作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γ-谷氨酰转肽酶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γ-谷氨酰转肽酶通常参与谷胱甘肽的代谢,在抗氧化、解毒和炎症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分析蝶蛹金小蜂毒腺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发现了一个可能编码γ-谷氨酰转肽酶蛋白(PpGGT)的基因序列。通过比较毒腺和残体(不含毒腺)的转录组,发现PpGGT在毒腺中高表达。通过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PpGGT的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编码PpGGT的cDNA序列全长2274bp, ORF长1959bp,共编码652个氨基酸残基。采用Editseq软件包对PpGGT基因序列进行预测,其理论分子量大小为72196kDa,等电点为8.25。多序列比对显示,PpGGT的成熟肽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定量PCR、 Western blot(?)口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pGGT在蝶蛹金小蜂毒器官中高表达,在其它组织中,几乎检测不到。PpGGT在羽化后1到6天的毒器官中都有表达,第六天表达量最高。在毒液和重组表达的PpGGT中,都能够检测到GGT的活力。推测PpGGT能够通过影响寄主体内的谷胱甘肽代谢平衡,从而诱导血细胞的凋亡。 3.几丁质结合蛋白存在于多种生物中,并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活动。我们通过分析蝶蛹金小蜂毒腺转录组发现了蝶蛹金小蜂几丁质结合蛋白(PpCBP)基因的部分序列。通过RACE技术,克隆得到PpCBP的全长cDNA序列。PpCBP基因能够编码96个氨基酸,包括一个分泌信号肽和一个Peritrophin-A domain。进化树分析显示PpCBP的几丁质结合功能域与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几丁质结合功能域以及墨吉对虾卵巢膜聚为一类。定量PCR、 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定位结果显示,PpCBP在蝶蛹金小蜂毒器官中高表达。时间动态分析表明,PpCBP在蝶蛹金小蜂羽化后第4天的毒器官中表达量最高。结合测定结果表明,重组PpCBP能够与几丁质相结合,而不能与纤维素相结合。蝶蛹金小蜂毒囊中含有几丁质,因此推测PpCBP为毒囊的组成成分,并保护毒囊免受毒腺中活性组分的伤害。 4.丝氨酸蛋白酶同源物参与昆虫的多种生理活动。通过分析蝶蛹金小蜂毒腺转录组,我们发现了蝶蛹金小蜂丝氨酸蛋白酶同源物(PpSPH29)的部分序列。通过比较毒腺和残体(不含毒腺)的转录组,发现PpSPH29在毒腺中高表达。通过RACE技术,从蝶蛹金小蜂毒腺中克隆获得了PpSPH29的cDNA全长序列。PpSPH29基因全长1065bp,共编码270个氨基酸。通过Editseq预测显示,PpSPH29的等电点为4.4,分子量大小为29.4kDa。通过多序列比对发现,PpSPH29在碳端含有一个催化活性域。其中,催化活性域中的第三个氨基酸残基被替换为甘氨酸。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结果同样证明,PpSPH29仅在毒器官中被检测到,在其它组织中没有检测到。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寄生蜂毒液中丝氨酸蛋白酶同源物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蝶蛹金小蜂 菜粉蝶 转录组 丝氨酸蛋白酶同源物 几丁质结合蛋白 γ-谷氨酰转肽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476.3
【目录】:
- 目录7-10
- 致谢10-12
- 摘要12-14
- Abstract14-17
- 前言17-2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21-43
- 1.1 寄生蜂毒液蛋白21-37
- 1.1.1 寄生蜂毒液的理化性质21-24
- 1.1.2 酶和酶抑制剂24-27
- 1.1.3 抗菌活性物质27
- 1.1.4 麻痹毒素27-28
- 1.1.5 其它蛋白28-37
- 1.2 寄生蜂毒液的功能37-43
- 1.2.1 对寄主细胞免疫的影响37-39
- 1.2.2 对寄主体液免疫的影响39
- 1.2.3 调控寄主的生长发育39-41
- 1.2.4 破坏寄主的神经系统41-43
- 第二章 蝶蛹金小蜂寄生对寄主菜粉蝶转录组的影响43-68
- 2.1 材料与方法43-49
- 2.1.1 供试昆虫43
- 2.1.2 试剂与仪器43-44
- 2.1.3 RNA抽取44-45
- 2.1.4 转录组文库构建和测序45
- 2.1.5 序列拼接和基因注释45-46
- 2.1.6 差异表达基因46
- 2.1.7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46-47
- 2.1.8 qRT-PCR验证47-48
- 2.1.9 数据分析48-49
- 2.2 结果与分析49-66
- 2.2.1 高通量测序和De novo拼接49-50
- 2.2.2 非冗余Unigene的注释与分类50-53
- 2.2.3 差异基因分析53
- 2.2.4 寄生对寄主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53-55
- 2.2.5 定量验证55-66
- 2.3 讨论66-68
- 第三章 蝶蛹金小蜂毒液γ-谷氨酰转肽酶(PpGGT)基因克隆与分子特性分析68-88
- 3.1 材料与方法68-78
- 3.1.1 供试昆虫68
- 3.1.2 试剂与仪器68
- 3.1.3 γ-谷氨酰转肽酶酶活测定68-69
- 3.1.4 3 ’RACE和5’RACE69-70
- 3.1.5 序列拼接与分析70
- 3.1.6 原核表达与抗体制备70-72
- 3.1.7 组织表达分布72-73
- 3.1.8 时期表达分布73-74
- 3.1.9 真核表达74-76
- 3.1.10 数据分析76-78
- 3.2 结果与分析78-87
- 3.2.1 编码蝶蛹金小蜂毒液蛋白PpGGT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78-81
- 3.2.2 蝶蛹金小蜂毒液蛋白PpGGT的原核表达与抗体制备81-82
- 3.2.3 蝶蛹金小蜂毒液蛋白PpGGT的组织分布82-84
- 3.2.4 蝶蛹金小蜂毒液蛋白PpGGT的时期分布84-85
- 3.2.5 蝶蛹金小蜂毒液蛋白PpGGT的真核表达与纯化85
- 3.2.6 γ-谷氨酰转肽酶酶活测定85-87
- 3.3 讨论87-88
- 第四章 蝶蛹金小蜂毒液几丁质结合蛋白(PpCBP)基因克隆与分子特性分析88-104
- 4.1 材料与方法88-94
- 4.1.1 供试昆虫88
- 4.1.2 试剂与仪器88
- 4.1.3 3 ’RACE和5’RACE88-89
- 4.1.4 序列拼接与分析89
- 4.1.5 原核表达与抗体制备89-91
- 4.1.6 组织表达分布91
- 4.1.7 时期表达分布91
- 4.1.8 几丁质结合测定91-92
- 4.1.9 纤维素结合测定92
- 4.1.10 免疫组织化学92-93
- 4.1.11 数据分析93-94
- 4.2 结果与分析94-103
- 4.2.1 编码蝶蛹金小蜂毒液蛋白PpCBP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94-97
- 4.2.2 蝶蛹金小蜂毒液蛋白PpCBP的原核表达与抗体制备97-98
- 4.2.3 蝶蛹金小蜂毒液蛋白PpCBP的组织分布98-99
- 4.2.4 蝶蛹金小蜂毒液蛋白PpCBP的时期分布99-100
- 4.2.5 组织定位100-101
- 4.2.6 几丁质和纤维素结合测定101-103
- 4.3 讨论103-104
- 第五章 蝶蛹金小蜂毒液丝氨酸蛋白酶同源物(PpSPH29)基因克隆与分子特性分析104-114
- 5.1 材料与方法104-108
- 5.1.1 供试昆虫104
- 5.1.2 试剂与仪器104
- 5.1.3 3 ’RACE和5’RACE104-105
- 5.1.4 序列拼接与分析105
- 5.1.5 原核表达与抗体制备105-106
- 5.1.6 组织表达分布106
- 5.1.7 数据分析106-108
- 5.2 结果与分析108-113
- 5.2.1 编码蝶蛹金小蜂毒液蛋白PpSPH29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108-111
- 5.2.2 蝶蛹金小蜂毒液蛋白PpSPH29的原核表达与抗体制备111-112
- 5.2.3 蝶蛹金小蜂毒液蛋白PpSPH29的组织分布112-113
- 5.3. 讨论113-114
- 总结114-116
- 一、小结114
- 二、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点114-115
- 三、不足之处及今后的研究方向115-116
- 参考文献116-137
- 作者简历1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瑞,杨洋,张丽娇,高久春,周钇灼;蜘蛛毒素的研究概况及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6期
2 李黎红;叶卫军;郭龙彪;;我国转基因水稻研究进展和商业化前景分析[J];中国稻米;2012年06期
3 刘志诚;陈洋;田俊策;卢增斌;舒庆尧;胡萃;彭于发;叶恭银;;转cry1 Ab基因粳稻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J];生物安全学报;2011年01期
4 王敏慧;应用赤眼蜂防治害虫的一些问题[J];昆虫学报;1978年04期
5 胡萃;中国菜粉蝶寄生昆虫调查[J];昆虫学报;1983年03期
6 邱德文;;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发展战略浅谈[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年05期
7 郑惊鸿;;应加大植保专业化支持力度[J];农药市场信息;2010年18期
8 沈丰菊;;我国农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1年01期
9 肖晖,黄大卫;寄生蜂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J];世界农业;1996年08期
10 翁鸣;中国农产品出口面对国外技术壁垒的挑战[J];世界农业;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磊;蝶蛹金小蜂毒液蛋白质组与四个毒液蛋白生理功能的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蝶蛹金小蜂寄生对寄主转录组的影响及三种毒蛋白分子特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3306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