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大麦非寄主抗条锈病基因Rps6的精细定位

发布时间:2017-04-28 15:11

  本文关键词:大麦非寄主抗条锈病基因Rps6的精细定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小麦的生产,在部分小麦产区危害严重。利用抗条锈病基因资源培育小麦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但由于条形柄锈菌和小麦品种的协同进化,许多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抗条锈病基因逐渐对新生条锈菌生理小种失去抗病功能。为此,发现和利用小麦条锈菌非常规寄主来源的抗病基因(非寄主抗病基因)或许成为小麦持久抗病育种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说,大麦(Hordeum vulgare ssp.vulgare)为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st)的非常规寄主,对Pst的侵染表现免疫。本研究鉴定到三个能被Pst侵染的野生大麦材料(H.vulgare ssp.spontaneum)。利用对于Pst表现抗病的野生大麦(PI 466050和PI 466186)分别与感Pst的野生大麦(PI 264220和PI 560559)杂交,构建了两个独立遗传群体,发现两者携带同一抗病位点,并将该大麦抗Pst位点定位在大麦第7染色体长臂上,现命名为Rps6。等位测验表明Rps6与中国栽培大麦“Y12”中的YrpstY1相同,而标记分析也证明了Rps6位点在美国栽培大麦“Tamalpais”中的存在,说明Rps6位点可能在野生和栽培大麦中普遍存在。本研究利用包含大约5,500个单株的遗传作图群体将Rps6基因锁定到了一个0.14cM的区间,对应大约500kb的大麦基因组序列,短柄草和水稻对应的共线性区间则分别小于94kb和9kb。由于在短柄草和水稻的共线性区间并未发现典型的抗病基因,将需要利用染色体步移等方法从ue约抗病大麦亲本上获得Rps6基因。大麦Rps6基因将为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也将为解析非寄主抗病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麦 大麦 条锈病 非寄主抗病性 图位克隆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435.12
【目录】:
  • 中文摘要9-10
  • Abstract10-12
  • 1 前言12-41
  • 1.1 小麦和大麦12-13
  • 1.2 条锈病13-22
  • 1.2.1 小麦和大麦条锈病14
  • 1.2.2 条形柄锈菌及其致病特征14-15
  • 1.2.3 条锈菌的生活史及侵染过程15-19
  • 1.2.4 条锈菌的遗传分化及生理小种19-20
  • 1.2.5 条锈病的危害和控制20-22
  • 1.3 植物抗病性22-30
  • 1.3.1 植物抗病类型23-24
  • 1.3.2 条锈病抗性24-25
  • 1.3.3 条锈病抗性资源25-30
  • 1.3.3.1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25-27
  • 1.3.3.2 大麦抗条锈病基因27-29
  • 1.3.3.3 小麦和大麦之间的非寄主抗病基因29-30
  • 1.4 基因组资源30-35
  • 1.4.1 基因定位的工具31-34
  • 1.4.1.1 SNP芯片32
  • 1.4.1.2 Goldengate技术32-34
  • 1.4.2 比较基因组学34-35
  • 1.5 抗病资源的应用35-41
  • 1.5.1 作物抗病基因的转移及利用36-39
  • 1.5.2 作物抗病基因工程39-41
  • 2 大麦非寄主抗条锈病基因Rps6的精细定位41-50
  • 2.1 目的意义41
  • 2.2 材料与方法41-50
  • 2.2.1 实验材料41-43
  • 2.2.1.1 植物材料41-42
  • 2.2.1.2 条锈菌小种42-43
  • 2.2.2 实验方法43-50
  • 2.2.2.1 小麦和大麦条锈菌抗病性测试43-45
  • 2.2.2.1.1 生长间条件下的条锈菌接种实验43-44
  • 2.2.2.1.2 田间条件下的条锈菌接种实验44
  • 2.2.2.1.3 表型鉴定44-45
  • 2.2.2.2 基因型鉴定45-46
  • 2.2.2.2.1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45-46
  • 2.2.2.2.2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的相关溶液46
  • 2.2.2.2.3 Illumina VeraCode芯片分析46
  • 2.2.2.3 遗传作图46
  • 2.2.2.4 抗病QTL分析46-47
  • 2.2.2.5 标记开发47
  • 2.2.2.6 PCR扩增和PCR产物的检测47-49
  • 2.2.2.6.1 PCR扩增47-48
  • 2.2.2.6.2 凝胶配制48-49
  • 2.2.2.7 Rps6区域连锁基因的表达分析49-50
  • 3 结果与分析50-72
  • 3.1 野生大麦材料的筛选50
  • 3.2 群体创建50-52
  • 3.2.1 野生大麦群体的创建50-52
  • 3.2.2 栽培大麦和野生大麦杂交群体的创建52
  • 3.2.3 栽培大麦和野生大麦高代群体的创建52
  • 3.3 遗传分析52-57
  • 3.3.1 亲本表型分析52-55
  • 3.3.2 基本群体的表型分析55-57
  • 3.4 Pst抗病性的QTL分析57-62
  • 3.4.1 Illumina GoldenGate芯片分析57-59
  • 3.4.2 野生大麦遗传连锁图的构建59
  • 3.4.3 野生大麦携带一个抗Pst主效QTL位点59-60
  • 3.4.4 大麦抗Pst区域的标记加密60-62
  • 3.5 Rps6基因的精细遗传图谱62-69
  • 3.5.1 重组体的筛选和表型鉴定62-66
  • 3.5.2 关键区段的标记开发和物理作图66-69
  • 3.6 Rps6基因与栽培大麦中YrpstY1是等位位点69-70
  • 3.7 Rps6准候选基因的表达70-72
  • 4 讨论72-77
  • 4.1 抗病基因Rps6在不同物种中的候选区间72-73
  • 4.2 Rps6基因与其它大麦抗条锈病基因的关系73-74
  • 4.3 大麦非寄主抗条锈病的特性和分子基础74-75
  • 4.4 非寄主抗病性在作物改良中的利用75-77
  • 5 结论77-78
  • 6 参考文献78-93
  • 7 致谢93-94
  • 8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昌斌;徐如宏;郭春强;廖平安;张庆勤;;贵农775抗条锈病基因标记的相关片段克隆及荧光原位杂交[J];种子;2007年05期

2 王海;华秋东;陈维多;;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标记及定位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岳艳丽;姚占军;孙祥瑞;;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研究进展[J];种子;2009年10期

4 万江华;任明见;陈涛;徐如宏;;108份小麦种质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检测[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5 辛志勇,R.Johnson,C.N.Law,A.J.Worland;冬小麦丰抗13抗条锈病基因的分析[J];作物学报;1984年04期

6 庞家智,孙荣锦,杨之刚;冬小麦北京837抗条锈病基因的定位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3年01期

7 马渐新,周荣华,董玉琛,贾继增;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1999年01期

8 张玉薇;刘太国;刘博;高利;陈万权;;中国75个国审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推导[J];植物保护学报;2014年01期

9 张宏,吉万全,任志龙,张秋芳,王长有,王秋英,吴金华,薛秀庄,蔡东明;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4年06期

10 宋强;王莲芝;杨宇;;小麦抗条锈病基因检测的专家系统研究与设计[J];农业网络信息;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鸣;牛永春;吴立人;徐世昌;;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标记建立及其应用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张玉薇;刘太国;刘博;高利;陈万权;;2006~2010年国家审定部分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推导[A];“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宁;王琪琳;王晓杰;韩德俊;康振生;;小麦抗源贵农775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畅志坚;闫金龙;詹海仙;张晓军;李欣;;小麦中源于长穗偃麦草抗条锈病基因的标记定位[A];中国遗传学会植物遗传和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雷孟平;李光蓉;刘成;文正南;宋晓瑾;郎涛;杨足君;;非洲黑麦2Ra染色体上的抗条锈病基因向小麦中转移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葛昌斌;徐如宏;廖平安;郭春强;秦素研;黄全民;张庆勤;;贵农775抗条锈病新基因YrGA的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宏;彭云良;邓光兵;龙海;潘志芬;曹斌;余懋群;;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CD的分子定位[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8 程颖;解超杰;倪中福;彭惠茹;聂秀玲;杨作民;刘志勇;孙其信;;小麦品种贵农21抗条锈病基因的SSR标记[A];中国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殷贵鸿;李在峰;何中虎;夏先春;;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ZH84紧密连锁的RGA标记的开发[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10 王亚娟;王长有;张宏;刘新伦;张荣琦;蔡东明;吉万全;;人工合成小麦SE5756抗条锈病基因定位与利用[A];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强;几个重要小麦品种(系)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侯璐;几个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分析和分子定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3 任妍;普通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分子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杨敏娜;几个小麦重要抗源品种(系)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分子作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姜辉;麦族抗条锈病基因WKS的克隆、遗传转化及其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6 李坤;大麦非寄主抗条锈病基因Rps6的精细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7 路妍;三个小麦种质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HTAP抗病性基因Yr62的分子作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8 王春梅;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26的分子标记及黑麦1R、鹅观草1Rk~(#1)与簇毛麦1V和6VS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颖;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标记的建立[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葛昌斌;小麦种质贵农775抗条锈病基因标记的相关片段克隆及荧光原位杂交[D];贵州大学;2006年

3 李嘉;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分子标记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4 崔永亮;中国小麦生产品种抗条锈病基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5 杨雪;小麦农家品种红麦(苏1661)中主效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与定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6 李敏州;陕西省115个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检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7 赵家;小麦抗条锈病基因聚合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遗传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8 黄林;节节麦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9 杨悦;中梁93447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O@胜利;小麦新种质“98-199”的抗条锈病遗传分析与分子标记[D];贵州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大麦非寄主抗条锈病基因Rps6的精细定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333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d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